论价值判断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学的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是政治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主要方法,而价值判断在这两种研究方法之中的角色定位也各不相同。规范主义研究者将个人的价值理念贯穿于自身研究的始终;实证主义研究者则强调完全的摆脱价值判断,主张“价值中立”。然而,随着现实政治现象的不断变化和政治活动的日益频繁,价值判断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当中的角色定位也逐渐发生变化。
  关键词: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角色定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代政治学研究中,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关乎到政治学研究的成败。在政治学的研究中,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为当今政治学研究者所运用。而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则是凭借研究者自身的价值判断,这使得主观的价值判断或研究者的价值取向成为了政治学研究当中所难以避免的问题。
  一、规范研究中的价值判断
  1、规范研究的涵义
  所谓政治学规范研究就是运用思辨的方法,通过严格的逻辑论证,对政治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所做的价值判断。政治学研究不仅涉及元哲学问题,也需要价值判断。
  在进行规范研究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个基本的原则,然后再根据这些规则来判断所要研究的对象当下所处的状态是否符合研究规则,简而言之,规范研究就是需要说明研究对象“应该怎样、应当怎样”,并且强调研究过程中的逻辑性。当然,价值判断作为规范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研究者本身的价值倾向指引着规范研究。
  2、价值判断在规范研究中的角色
  首先,政治学发展历程中,价值判断在规范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领域的系统中,以有意识和有目的的政治人作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现象最为复杂,这表明了政治学者不可能完全持中立态度。因此,政治学研究必须以价值评价为基础,只有置身于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之内才能更加清楚和全面的得出研究的结论。像亚里士多德、阿奎那、霍布斯以及洛克,他们都极力为自己所崇尚的理念所辩护,在他们的观点中都参杂着个人的价值理念。
  其次,政治学研究中,基本的价值理念多元性。受价值理念的引导,规范研究在政治学研究中无需宣称价值中立。但在日趋多元的规范研究中,不仅要保持价值共同性,还要展示出其研究的特殊性。如果研究者没有以理性的心态对待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一味的寻求研究者某种单一的模式、方法。就会使本身的研究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
  最后,政治学的规范研究方法多与伦理道德相联系,这导致其必然更多的涉及价值的判断和对政治价值的追求。每一位政治学者都将达到最高的道德亦或是柏拉图式的政治的“善”作为政治的最高目的,致力于寻求“好的政治”和“最高的善”,构建一个符合他们终极目的“理想国”。他们只是为了说明应该如何去做,虽然没有告诉每一不应该怎样走的步骤,但是却给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切都是在价值认定的基础上,他们关注的是政治行为背后的价值与信念,并从理论上论证政治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必然性。
  政治学规范研究方法一定要注重研究者个人的思想性、知识的累积性、国家的认同感。这里的所谓研究者个人的思想性,主要是指研究者对于观点思考的强烈偏爱。由此可见,价值判断贯穿于政治学规范研究的始终,也可以说正是有了研究者价值判断的存在,政治学的规范研究才能呈现出如此生命力。
  二、实证研究涵义和价值判断
  实证研究方法,要求事先对现实提出一些前提或假定,然后通过经验及实际证据来证明,进而用数据去修订有关的具体原则、准则和程序。其有两个特点,即科学性和务实性。
  作为行为主义发展中主要的研究方法,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大量的吸收来自自然科学的方法,力图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对政治科学进行经验性和描述性的研究,使政治学的研究更加的量化和科学化。当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实证主义强调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
  在实证主义研究中,首先,研究者完全摒弃价值判断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强调完全的价值中立。在研究中完全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作为研究政治学的手段,摆脱传统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以自身的主观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对所处政治环境的研究,从而得到政治世界的真相;其次,一些学者主张剔除个人价值对政治学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建立一门独立自主的而不是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政治学,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经验科学”、“纯科学”。
  现实的政治研究中,实证研究多是在一系列的规范研究所提供的价值理念的基础之上开始寻找、说明并解释问题。一部分实证主义政治学家也承认,他们并没有完全的摆脱价值的影响。另一方面,实证主义强调的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所阐述的只是政治学研究手段的一种创新,而在得出实证研究的结果或政治目的时,研究者也难以摆脱主观的意识形态倾向和价值偏好。
  三、当下政治学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中价值判断的角色定位
  随着政治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政治活动的日益频繁,价值判断在政治学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中的角色定位也变得逐渐的模糊。规范研究逐渐的接受并运用实证研究手段,而实证研究也不再一味的排斥价值判断,这其中许多的政治学家也逐渐的转变自己的研究观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拉斯韦尔的著作明确主张“价值中立”。他认为,政治研究是对权力和有权力的人物的研究。政治哲学为政治学阐明情况提供政治辩护。在这一时期,拉斯韦尔仅关注“纯粹科学的客观的政治学”,并主张“价值是在社会科学的界线之外”,以“非道德”,“纯科学”为口号。二战之后,他强调政治学研究要有具体的整治目标,要为现实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服务。作为美国人,拉斯韦尔认为应该在民主政治体制这一价值理念之下在进行价值中立的政治学研究,可以看出他这一时期的价值中立是有条件的中立。
  从当下国际政治大环境来看,政治学的研究不会受限于一种单一的研究方法,作为社会科学的一大门类,多学科交叉研究是政治学研究所无法避免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在研究方法和价值选择过程中也不再一味的原地踏步。作为一个规范研究者不能仅仅宣泄自己的价值立场和宣称自己的理想就是终极的理想,他必须在社会中获得理性力量,并用其去进行竞争性的思想较量,以便获得最经得起逻辑推敲和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一个实证主义研究者也不能把所有的研究全都归于科学的量化,得出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统一的定律与结论。
  规范主义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不断交替使用和相互发展,促使使用两种方法的研究者都存在价值偏向,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政治活动的主体本身不是价值中立的。第二,在政治的众多客体中包含了价值。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承载政治的两个最大客体。利益则是价值的外在体现。第三,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准,只有参与到实践中的政治理论,才是对政治有益的。所以,我们的实践和生活不允许政治从价值中“中立”出去。
  政治学的学术研究,完全脱离现实的政治价值的约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离开了现实的政治生活,政治学研究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政治学研究对现实政治的发展也毫无意义。(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左豪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政治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2):161-162.
  [2]杨芳.论政治学研究的规范方法[J].政治学研究,2008,(4):90-96.
  [3]叶娟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悖论—兼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启示和教训[J].武汉大学学报,2004,57(5):629-635.
  [4]任剑涛.试论政治学的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J].政治学研究,2008,(3):76-81.
  [5]叶娟丽.政治学研究的“价值中立”—以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科学理想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45(6):53-57.
  [6]唐勇.论政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J].南京大学学报,1994,(2):23-28.
其他文献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直接影响到日后城市道路的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本文阐述了如何加强城市道路的全过
社会统筹是由社会专门机构统一征集、统一管理、调剂使用社保基金的制度。因此,作为缴纳社会统筹基金的主体为了合理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经营成本、获取税收利益也需要进行税
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生产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企业的产品质量关还没有达到客户满意的程度,无法真正的达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制造
全国“两会”落幕,中国进入“后两会时间”。“两会”这个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事,同时也是媒体的狂欢盛宴。越来越扩大的版面、越来越丰富的报道内容和形式,还有互联网、手机报
期刊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不断向纵深推进,加上信息化、智能化快闪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的办学在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的路上越来越感觉到实力的竞争与工作执行力的提高对于管理
压力仪表作为对现场的工艺压力参数进行显示、调节、控制的专用仪表,它们既是辅佐技术手段,又是成本核算手段,也是安全运转的监督手段.本文旨在介绍压力仪表在线检定/校准的
本文介绍了基于机床电气装配的数控机床维修教学,突出课业学习与真实工厂的生产、机床调试的贴近性,体现了与旧课程模式的区别.
基于中国乡镇现有存量资源的整合、盘活,尤其是建设房屋租赁模式的的异地旅居养老服务体系,是目前中国养老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可行方式,本文主要探索旅居养老的"租赁模式"的思
如今“营改增”已经成为了社会十分关注的一项改革,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是指企业原有按营业税缴纳的应税项目,现改为增值税缴纳,其增值税是指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
"一直"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一"和"直"在古汉语中有多种相邻使用形式,但直到唐五代时期才成词,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拐弯(一直1)。成词后又继续语法化,宋元以后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