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学过程中的人本主义教育探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z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推荐辞: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文学作品的教学,对于贯彻人本主义教育观具有怎样的意义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文学作品的教学,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应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艺术的批评与赏析,让学生真正体味到文学作品的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文学教学过程中理应贯穿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1.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内涵
  人本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其反对把人看成“手段”和“工具”,认为教育培养的是完整的人,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完成”、“自我生成”和“自我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其根本动因就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体验”,提倡“非指导性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它认为,只有在这种教育中,师生才能坦诚相对,学生才可更好地发挥潜能与实现自我。此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要求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总之,人本主义教育观就是主张教育要以“人”这一生命主体作为出发点,以人为动力,又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导理念,理应渗透到当前我国的文学教学活动中。
  2.从国外文学教学课堂看人本主义教育观
  笔者通过观摩国外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选取了若干有关老师教学生读诗、赏诗、作诗的课堂教学片段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教学理念十分先进,具有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真正体现了当代大力倡导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处处“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心健康的切身利益出发,最终回归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目的上。
  教学片断一:经典教育电影《死亡诗社》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的一个写照。影片反映了在学生普遍反对枯燥、僵死的教育模式的背景下,教师基廷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基廷老师吹着口哨,踱着轻步,领着学生来到教学楼梯的展览橱窗前,然后引用惠特曼纪念林肯总统的诗句:“Oh,Captain(头儿),my captain!”作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他让学生大胆称呼他“Captain”,又让学生朗读了一首赞美诗《把握时光的青涩少年》。他并非照本宣科地分析课文的重难点,而是让学生用心感受,领悟出“抓住今天”的旨意。然后,他又带学生参观橱窗里展出的校友照,用校友们的先进事迹去感染这群孩子。他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创设一种能够产生“高峰体验”的情境,融情于景,以情动人,让学生自发地去倾听“死亡”的声音,启发他们感悟珍惜生命的人生哲理。他是用这样一段对生命的感悟来引导学生的:“Because we are food for worms,lads. Because,believe it or not,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in this room is one day going to stop breathing,turn cold and die.”(因为我们大伙儿都难免一死,不管你们信不信,屋里的每一个人将来都会停止呼吸,变冷,死亡。)在他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显得和谐民主,氛围自由融洽。
  教学片段二:托德原本是个才华横溢的学生,但是内心封闭胆怯。细心的基廷老师发现了这一点,便想方设法地开导他,鼓励他。他明知托德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却故意在课堂上把他创作的诗歌大声读出来。托德还推辞说:“这诗不是我写的,我没有写过诗。”基廷老师并没有为此感到失望,一边说道:“Mr. Anderson thinks that everything inside of him is worthless and embarrassing. Isn’t that right, Todd? Isn’t that your worst fear? Well, I think you’re wrong. I think you have something inside of you that is worth a great deal.”(安德森先生认为,人们内心的没有价值也是令人难堪的,对吧,托德?这也是你最害怕的吧?哦,我认为你错了,你的内心存在着很有价值的东西),一边耐心地引导托德在全班同学面前成功地做了一个疯狂咆哮的示范,并不断地鼓励他:“There it is. You see, you have a barbarian in you, after all.”(看,你的内心也有狂野的一面!)紧接着,基廷老师又让他抬头注视着黑板上方悬挂的惠特曼画像,并逐步启发他创作出了“a sweaty-toothed madman(一个野蛮的狂人)”的诗句,还不时地称赞道:“天啊,太妙了!孩子,你有诗人的禀赋。”在精神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托德进一步创作出了更完整、更有韵律的诗句。最后,基廷老师又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难道你会把这好的表现忘了?”顷刻之间,托德为第一次有老师能对他始终如一的关注而惊讶,为老师充满热情和信任的眼神而感动,自信的惊喜第一次洋溢在脸上,为自己能摆脱性格的束缚并找到真实的自我而感到庆幸。基廷老师就是这样为一个自我封闭、内心胆怯的学生打开了追求和展现自我的大门。
  教学片段三:人本主义的课程观还鼓励我们,当有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是隐瞒,因为这意味着承担责任,而每次承担责任都是一次自我的实现。基廷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向权威质疑,鼓励他们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成为自由的、敢于开创的新思想者,学生也从中找到了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他坐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了解诗》。该书的作者认为优秀的诗歌就是在韵律和修辞上必须流畅,并以量化的方式处理诗歌评价问题,言称优秀的诗歌是“完美性”方面的得分乘以“重要性”方面的得分。基廷老师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一种误导,严重禁锢了学生的自我鉴赏的新思路。他要求学生将绪论撕掉,独立思考,并深情地说道:“We don’t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Medicine,law...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But poetry,beauty,romance,love,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我们读诗,写诗,并非因为它很睿智。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而人是充满激情的。医学、法律等,这些是崇高的追求,是维持生活所必需;而诗歌、美、浪漫和爱情则是我们活着的理由。)基廷老师是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个性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撕书的方式来把这种精神固化到学生的头脑中。   3.如何将人本主义教育渗透到文学教学之中
  以上教学片段虽然选自几十年前发生在美国的教育故事,但其中渗透着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对我国当前的文学教学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笔者认为,当前的语文课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使文学教学真正做到以人本主义教育观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第一,引领学生学会认识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美。人本主义思想特别强调体验着的“个人”,并将体验本身及其对于个人的意义作为主要目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里的“体验”实则就是美读。“美读”讲究的是声情并茂,要反复读出作品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情感美等。它有利于引导读者与文本中所体现的情感产生心灵共振,从而走进文本的意境之中,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产生情感的共鸣。
  第二,把生活经验带进文学鉴赏中,与作者的观念世界相融合。具有人本主义精神的课程观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教育必然回归生活世界。文学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经验世界的,经过了作者的想象和艺术处理又必然高于我们的生活经验。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履历融入作品,使他们陶醉其中时,才能在作者感性的经验世界的表层下发掘出深刻的意蕴。
  第三,在读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文学课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应该努力创造一种学生在建构新的、更有解释力的思想模式中共同分享和期望,鼓励学生学会释放心灵,进而开掘他们潜在的智慧和灵气。
  综上所述,基于文学课程本身的性质以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文学课程的改革必须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切入,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之细化和深化,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著.存在心理学探索[M].李文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著.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但武刚.教育学案例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McNeil,J.D. (1985).Curriculum: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3rd ed).
  [5]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罗先良,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你说你眼中的天空是灰白的;你说你眼中的人群是麻木的;你说你眼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冷漠;你说你的生活单调乏味,你的情感世界也一片荒芜……这你就错了,你所感到的只是生活的一
本文以学前教育学生钢琴学习的基本状况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接着从钢琴知识和基本弹奏方法、练习曲和乐曲以及简单儿歌伴奏配弹三个角度阐述学前教育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的构成,然
离开学的日子不远了……rn“爸爸,我去卖点菜,挣点学费,家里的钱是不够的.”rn"灵子,你都读初二了,不小了,女孩读到这个程度也满足了,你弟弟还在读书,他们男孩子就应该多读点
本文写的是女孩灵子被迫停学做童工,为实现读书愿望而自杀“投胎”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农村的一个穷困家庭里.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是穷困,是父亲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等
在钢琴演奏中,内心听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情感与音响相融合,行为和意识相协调对于内心听觉来说很重要。要想加强演奏者的听觉记忆和音乐想象能力就
曲祥是新中国第二代笛子演奏家的代表;是北方竹笛音乐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山东派笛子音乐风格形成的主要贡献者;亦是国内少有的集演奏、作曲、指挥、教育、艺术管理等为一身
随着钢琴艺术日益繁荣和普及,如今接受钢琴启蒙学习的儿童越来越趋向低龄化。本文针对学龄前的幼儿,通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从美育角度出发,把钢琴教
芭蕾基础训练是舞蹈练习者必不可少的一课,以它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教学方法,在舞蹈表演和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芭蕾基训,加强了舞蹈演员身体的柔韧性和体能,解放了
王:你是否从小就喜欢语文?为什么?尹: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故事书,看故事里的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学好语文不但能帮助我更好地阅读课外书籍,而且能让我
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多媒体的技术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游戏、教育、艺术、建筑设计等等,当多媒体与舞蹈相互碰撞就产生了当今的新媒体艺术,它为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