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的预见和生成的和谐统一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必将催生新的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事实上应该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统一,有预设就有意外。本文主要从非预设性对化学课堂的影响度进行了讨论,对目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问题——预设性太强,结合自身实践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在讨论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供各位同行交流。
  【关键词】新课改 非预设性 课堂 教学 生成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非预设性教学,所谓非预设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传统的预设性教学形态的弊端而创设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态,它不仅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且是在教学实践层面的课堂革命。笔者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十余年,感觉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体现和实践新的课改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程度不够,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停留在浅层次,对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很有必要尽快接触和融入这种先进的主流意识。
  一、现状分析
  以往我们进行教学一切环节都是先设置好的,教学目标是设置好的,每个教学环节设置时间几分钟,演示实验需要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没个问题设置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点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是围绕如何教学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几乎不需要自主地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特别是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上,有时教师往往将整堂课的进程事先预设在一个课件中,完全按“程序”操作,结果却常常由于学生的课堂反应或“配合”出现意外而打乱计划,而演示实验无论是用录像剪辑或动画软件制作来实现,无疑都将降低学生对结论的可信度。
  二、原因分析
  教参、教辅所罗列的教学重点或难点一般情况下是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参考价值,但决不能一概照搬。化学课堂教学比一般学科具有更多的不可预见性,教学重点应该实现,但不一定要在实践上体现,教学难点有时往往会发生转变。因为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在接受同一知识时会有偏差。由于学生受知识、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观察的角度不同等等多方面的限制,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有时会很滑稽,甚至很可笑。本来预计学生会由上节课镁条燃烧的实验及铝热反应现象先提到氧化镁和氧化铝,这时要引导学生讲出氧化物当然也不难,但我灵机一动,请学生上讲台用所提供试剂制这两种白色沉淀,这很快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纷纷举手要求上台。学生甲操作制氢氧化铝时没有选用试剂氨水,而采用了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虽然制得了沉淀,但这又跳出了我的预设的演示顺序,似乎离预设“轨道”更远了,要不要“纠正”呢?此时我决定抛开原来的教案,就从学生实验入手展开课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甲同学的制法是否合适吧”,我在制得氢氧化铝试管内再滴加了几滴氢氧化钠,沉淀消失了!学生们马上意识到了:不能用强碱。“真的不能用强碱吗?大家请看演示”,我取用一只试管,把氯化铝溶液滴入了氢氧化钠溶液中,先产生的沉淀迅速消融后来才出现白色聚集物,而且过量滴加氯化铝溶液不溶,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致和疑问。这样实际上已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直接摆出来了,接下来我就围绕实验为中心,通过一次次沉淀的生成与消融,与同学们一起剖析“铝三角”的转化关系,甚至没能“顾及”氢氧化镁和氧化物的知识。在评课时,这一“意外”的处理成了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我想:当面对一些无法回避或可以回避的课堂意外产生时,如果我们老师能善于捕捉这些动态场景,巧妙运用到教学中,也许一次次的意外,也成就了一次次的精彩。
  三、几点体会
  当我们按某些堂成功的公开课模式去上,很多情况下往往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其中当然有教师素质能力因素,另一个不可无视的就是课堂教学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有非预设性的学习资源生成,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能及时抓住并运用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同时,教师的心态也应开放,放弃权威意识,要敢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要由化意外为精彩的能力,教师更应加强业务学习,深入钻研教材,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因素,在平行班级中进行教学尝试,增强和提高课堂应变、调控能力。开放式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尤其在探究式教学中,更应体现这一理念,不能把一堂课预设得太充实,要有课堂资源意识。另外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应掌握尺度,不滥用,多数情况下演示实验有着其他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即使是教学资源网站下载的课件,有时一律照搬效果也可能适得其反。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课堂更是千变万化,具有更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既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也不可能都在备课时预测到,因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不同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捕捉意外中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凭借敏捷的教学机智生成教学,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教师才能更充分体现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从容不迫的师者风范。“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失去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有教学的精彩,让我们共同努力,使非预设性教学为化学课堂添上一道道不期而遇的绚丽风景。
  参考文献:
  [1]王冬娟.精心预设 动态生成[J]. 2005:1-2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刘明远.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作者简介:
  朱亚楠,1982年10月,女,辽宁盘锦,学历: 教育硕士。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一、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为研究活动的主体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丧失。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以知识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沿着前人探索的路子去思维,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渗透研究性学习,教师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总结手指中末节脱套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第2~5指中、末节脱套伤51例51指。分别采用邻指皮瓣联合游离第二趾甲背皮瓣修复29例29指,以指固有动脉中节背侧支为血管蒂的邻指皮瓣修复22例22指。所有患者均为急诊手术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0 ~ 7.5 h,平均5.1 h。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范围:2.3 cm × 1.8 cm ~ 7
【摘 要】本文指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概念,并对其实验资源进行分类解析,并指出这类资源是重要的物理课程资源。  【关键词】非常规 物理 实验 资源  一、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法离开实验资源的支持。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
【摘 要】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应该注意与文化相联系;了解熟悉英语语种的区域文化可以促进英语的学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是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文化知识和意识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充分认识文
给出了在椭球面上利用GPS速度场计算地壳应变率张量的公式 ,利用华北地区GPS监测网 1992年、1995年和 1996年观测数据所得的速度场在椭球面上进行了应变率计算 ,得到了其最大剪切应变率、主应变率的图像 ;并利用 196 6年以来 2 5次大于 5 .0级地震的地震矩张量 ,由Kostrov公式计算了地震应变率 ,对两种数据所得的应变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合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华北地区现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