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bios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在非智力因素刺激下,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在知识掌握、智力发展和学科能力的提高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启迪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字]自主创新 实验教学 习题教学
  中学物理以其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建立为“创造性而教”的信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遵循以下的做法:
  一、从兴趣出发,诱导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兴趣是引发思维的动因,学生对问题的探讨,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唤起创造的欲望。兴趣越大,创造力就越能发挥出来,经教师的适当启迪、肯定,学生又会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就感,从而激发深入探讨问题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摈弃僵化、保守的管理手段,营造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启迪他们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使学生易引起错觉的事例、欲答不知其理的想法、百思不知其解的问题,用诸如“佯谬”现象、奇趣的实验演示、科技小史话、实物模型、图表、动画等来制造悬念,配上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创设教学情景。这样能激起学生探根求源的愿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索冲动,创造性的活动就由此开始。
  二、创设“疑”的境界,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創造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问题。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独立思考。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能开发启迪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设计成疑难问题。设置的疑难问题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惊奇。除做到言简意赅,还要富于情感、形象直观趣味幽默,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疑难问题的难度,逐渐增加梯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学的知识和一般的推理方法,适时地进行引导、点拨。当发现学生与前人或科学家有相似、相近的思路时,要充分肯定其探索精神,并剖析其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通过去伪存真引出结论,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实在在,认识到探索与研究的真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在体会成功的同时,会大大增加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激发新的求知欲望,诱发其产生新的创新动机。
  三、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
  课外实验不仅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开放实验室、不定期地举行各种物理小制作比赛,使学生尝到动手动脑的乐趣;举办物理科技讲座、开展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竞赛,培养其科学意识;指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撰写科技论文,培养其科幻意识和创新精神等。
  四、加强基础教学,拓宽学生创新思维领域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无论是思维形式,还是思维过程,都必须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各种思维形式必须贯穿在知识的学习之中,离开具体的知识和思维形式,思维过程便无法进行,思维能力的提高就成为空谈。相对而言,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越丰实,则越容易引起其联想、类比、想象,从而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的可能性越大,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强,创新的能力就会提高。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五、强化习题教学,使创新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教师经常在授课过程中有“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作用将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会有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这就是其创新欲望的体现。习题教学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要能使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
  物理教学中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根据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正确地应用科学的方法,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方面会有成效。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还不够,我们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参加,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使思维更加开阔。
其他文献
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 树立新理念 拓深新思维 构建新课堂  所谓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架构的基石,以学生好学和学有用的信息技术为基本价值取向。突破“教本”限制,突破“课堂”限制,打破学科界限,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构建起开放的、综合的学习资源系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
[摘 要]当今天的社会,竞争性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改革与发展。对于教育事业来讲也是一样,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效率的提高,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是首要任务。合作学习,是一个创新型的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初中化学教学现状面前,实施合作学习,是满足当代初中学生化学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初中化学;合作学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市场竞争不断增强,项目实施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不断增大。随机资源受限项目调度和鲁棒性项目调度作为两种主要的不确定型项目调度理论方法,已经得到学术界和
新课程目标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  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校书郎、检讨官、起居舍人。在黨争中被诬贬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辗转安置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逝于宜州(今广西宜山县)羁所。有《豫章黄先生文集》传世。  擅文章、诗词,尤
期刊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物流总成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
【摘要】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直观教学; 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
到地方了。  赖宝娘摆好小凳子,把小竹篮放在凳子上,拂了拂青石板上的灰,慢慢弯下腰,挨着赖大爷坐下。  这位置视野极好,能把整条双龙沟尽收眼底,唯一不足的是正冲着对面来龙山的垭口,犯忌讳——但赖大爷当初偏偏就最看上这一点,公路经过垭口从山那边翻过来,所有进沟的人和车在这里都能第一眼看到。今天天气好,在这里可以看得更远一些。赖宝娘看看赖大爷,他没说话,但是赖宝娘知道他心里很满意。  入秋后,一场雨拉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敢于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扩展思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