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活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w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与设计意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朋友的手套脱下来,放在班级一个大的塑料篮子里,我发现手套的颜色丰富多彩,外形多种,脱下的手套形状真是千奇百怪,看了由衷地喜欢,产生了设计该活动的打算。这堂本土化的活动,除了让幼儿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是激发幼儿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创变,通过对手套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 在创变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表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手套、大头针(一种彩色头特大)、泡沫板(大、小两种)、彩纸、胶水、舒缓的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小朋友戴上手套动起来。
  听老师的指令(走、跑、跳、飞、扭等),幼儿任意动起来,教师说“停”,幼儿造型,鼓励幼儿想象小手的不同造型。
  游戏反复。
  1 师:“刚才玩的时候,戴手套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幼儿自由说。
  2 师:“动动脑筋,就能发现手套能变成很多好玩的东西。”教师将手套朝上(下、左)请幼儿看看、说说像什么?
  二、手套的新方法。
  1 师示范脱手套,让幼儿发现手套的变化,并尝试用语言表述。
  师:“老师的手热了,脱掉手套,(教师一只手将另一只手套从腕处向上快脱),(教师惊喜地说)呀!手套变了!小朋友快看看变成什么了?”
  教师将手套换不同的方向,让幼儿自由说。
  2 幼儿尝试脱手套,体会手套的神奇变化。
  师:“想变吗?你也可以来试试。”老师说,小手套;小朋友说,变变变。说到“变变变”的时候,小朋友快速脱下一只手套。师:“告诉老师,你变出了什么?”
  师:“小朋友真像魔术师,用另一只手套再变一次。”(过程同上)
  3 互助学习手套的多种变法。
  师:“小魔术师们,你们想变出更多好玩的东西吗?请用手套玩一玩、拼一拼,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别人,也可以向小伙伴学习手套的新变法。看谁变得花样多!
  提醒幼儿两只手套变变变。
  三、将自己认为变得最好的固定在泡沫板上。
  1 师:“小魔术师,说说你会用手套变什么啦?”“把你变得最好的固定在板子上。”教师巡视。提醒幼儿用图钉时注意安全。黏贴自己的作品,形成作品墙。
  2 师:“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吗?老师把长耳朵带来了。小朋友,你们能看出兔宝宝是什么做的吗?它和小朋友变出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有了眼睛、嘴巴、裙子,打扮得更漂亮了。)
  四、幼儿分组协商,拟定主题,合作完成。
  师:“你们真是很棒的魔术师,一会儿就变出这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刚才是一个魔术师变变变,现在请一组的魔术师合起来变变变,你们能变出什么呢?商量好了,请告诉老师,才能拿需要的东西(手套、图钉、胶水、一些装饰物等)变变变。”对于有争议的小组,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幼儿操作活动。
  五、说说我们的作品,结束。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一说自己组的作品。
  师:“你们是了不起的魔术师,把“小手套变变变”的本领交给其他的小朋友吧。
  活动评析
  1 选材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手套是孩子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用品,它本身的特点质地柔软、颜色丰富多彩,外形多种,非常适合幼儿园孩子摆弄。有利于激发幼儿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2 设立情境,突破活动重点
  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从而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活动中,情趣引导是诱导幼儿自主创作的金钥匙,“小小魔术师”的身份使幼儿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小朋友自己设立的“作品展示墙”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添了自信,从同伴儿的作品中,也进一步拓宽了艺术思维。
  3 将活动单导学的理念渗透
  活动单导学理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初动力。在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是我应格外关注的问题。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情境:“小小魔术师”的身份使幼儿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为了成为“魔术大师”,除了自己开动脑筋变化手套。小朋友们更是积极互助学习,教同伴,也学同伴,将手套变得五花八门。孩子们的作品展示是另一个情境的设立,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添了自信,从同伴的作品中,也进一步拓宽了艺术思维,这种艺术思维在小组合作“小手套变变变”中得到极致的发挥,幼儿自主协商拟定主题,合作完成了《大地球和小星球》《小娃娃》《海底世界》《智慧树》《公园》,让听课的评委和老师啧啧称赞。你看。“活动单导学”理念的渗入,让活动更加趣味吧,而“趣味”,正是本次活动的魅力所在!
  活动单导学理念的渗入,让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小手套变变变》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得益于活动单导学理念的应用吧!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推进,我有幸参加一些培训、观摩活动。听课后的感受很强烈,许多方面值得我学习。下面就美术公开课活动的开展及其之后做些什么,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课程新课改的实施价值正在于对家常课的引领和优化重建。如果说公开课是艺术,那么家常课则是生活;如果公开课可以炼人,那么家常课则可以养人。  1.授课者在家常课中,要以新课程改
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
不要灰心!以后在数学学习上我可以幫助你。
柿子中含的单宁易與铁质结合,会不利于人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所以贫血患(huàn)者应少吃柿子。
我校在英语教学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和改革步伐,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英语氛围,构建独具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英语特色教学实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注意积累,使英语特色建设不断成熟和发展。  一、锻造师资。固本活源  我校英语组大都为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有的是工作热情和激情,缺的是工作经验与教训,但只要机制合理,激励得当,就能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我们把提高教师专业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课堂中实施科学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是新课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虽然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相比仍存在着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自然环境和资源异常丰富,可供观察、
大个子老鼠问小个子猫:“你说,布谷鸟应该怎样叫?”  “这太容易了。”小个子猫就模仿着叫起来,“布谷!布谷!”  “可是你听,”大个子老鼠指着树上,“这只布谷鸟好像不是这样叫的。”  小个子猫静静地听了一会儿,说:“挺正常啊,你觉得有什么问题?”  大个子老鼠说:“她叫的不是‘布谷,布谷’,而是在叫‘不舒服,不舒服’。”  小个子猫又听了听:“嗯,照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不对劲。”  “看来布谷鸟
最近,我交了一个朋友,它是一只小鸟。它有黑得发亮的羽毛、褐(hè)色的尖嘴巴,还有浅黄色的小爪子,唱起歌来婉(wǎn)转清脆(cuì),好听极了。  第一次见到它是上周六的下午,它飞到我家阳台上,隔着玻璃门对着我啾(jiū)啾地叫,好像在说:“你好!”我高兴地向它招招手:“你好呀,小鸟!”它继续对着我歡快地叫,我好开心呀!宅(zhái)在家里一个多月,我终于交到了一个新朋友。接着,小鸟跳到花盆里,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瞧,小猕猴皮皮唱着歌往山羊老师家去了。不用说,他一定是又写出自认为满意的段落了。  下面就是他写的那自认为满意的段落: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又开始了,我家的抢电视大战也開始了。原因是家里有个奥运迷妈妈,还有一个要看动画片的我。  “四年才这么一回,平时都是你看,轮也轮到我了。”妈妈说。“那是因为你本来就不爱看电视。”我说,“知道得几块金牌就好了嘛!不用关注
呀,沒水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