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与设计意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朋友的手套脱下来,放在班级一个大的塑料篮子里,我发现手套的颜色丰富多彩,外形多种,脱下的手套形状真是千奇百怪,看了由衷地喜欢,产生了设计该活动的打算。这堂本土化的活动,除了让幼儿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是激发幼儿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创变,通过对手套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 在创变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表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手套、大头针(一种彩色头特大)、泡沫板(大、小两种)、彩纸、胶水、舒缓的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小朋友戴上手套动起来。
听老师的指令(走、跑、跳、飞、扭等),幼儿任意动起来,教师说“停”,幼儿造型,鼓励幼儿想象小手的不同造型。
游戏反复。
1 师:“刚才玩的时候,戴手套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幼儿自由说。
2 师:“动动脑筋,就能发现手套能变成很多好玩的东西。”教师将手套朝上(下、左)请幼儿看看、说说像什么?
二、手套的新方法。
1 师示范脱手套,让幼儿发现手套的变化,并尝试用语言表述。
师:“老师的手热了,脱掉手套,(教师一只手将另一只手套从腕处向上快脱),(教师惊喜地说)呀!手套变了!小朋友快看看变成什么了?”
教师将手套换不同的方向,让幼儿自由说。
2 幼儿尝试脱手套,体会手套的神奇变化。
师:“想变吗?你也可以来试试。”老师说,小手套;小朋友说,变变变。说到“变变变”的时候,小朋友快速脱下一只手套。师:“告诉老师,你变出了什么?”
师:“小朋友真像魔术师,用另一只手套再变一次。”(过程同上)
3 互助学习手套的多种变法。
师:“小魔术师们,你们想变出更多好玩的东西吗?请用手套玩一玩、拼一拼,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别人,也可以向小伙伴学习手套的新变法。看谁变得花样多!
提醒幼儿两只手套变变变。
三、将自己认为变得最好的固定在泡沫板上。
1 师:“小魔术师,说说你会用手套变什么啦?”“把你变得最好的固定在板子上。”教师巡视。提醒幼儿用图钉时注意安全。黏贴自己的作品,形成作品墙。
2 师:“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吗?老师把长耳朵带来了。小朋友,你们能看出兔宝宝是什么做的吗?它和小朋友变出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有了眼睛、嘴巴、裙子,打扮得更漂亮了。)
四、幼儿分组协商,拟定主题,合作完成。
师:“你们真是很棒的魔术师,一会儿就变出这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刚才是一个魔术师变变变,现在请一组的魔术师合起来变变变,你们能变出什么呢?商量好了,请告诉老师,才能拿需要的东西(手套、图钉、胶水、一些装饰物等)变变变。”对于有争议的小组,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幼儿操作活动。
五、说说我们的作品,结束。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一说自己组的作品。
师:“你们是了不起的魔术师,把“小手套变变变”的本领交给其他的小朋友吧。
活动评析
1 选材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手套是孩子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用品,它本身的特点质地柔软、颜色丰富多彩,外形多种,非常适合幼儿园孩子摆弄。有利于激发幼儿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2 设立情境,突破活动重点
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从而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活动中,情趣引导是诱导幼儿自主创作的金钥匙,“小小魔术师”的身份使幼儿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小朋友自己设立的“作品展示墙”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添了自信,从同伴儿的作品中,也进一步拓宽了艺术思维。
3 将活动单导学的理念渗透
活动单导学理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初动力。在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是我应格外关注的问题。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情境:“小小魔术师”的身份使幼儿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为了成为“魔术大师”,除了自己开动脑筋变化手套。小朋友们更是积极互助学习,教同伴,也学同伴,将手套变得五花八门。孩子们的作品展示是另一个情境的设立,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添了自信,从同伴的作品中,也进一步拓宽了艺术思维,这种艺术思维在小组合作“小手套变变变”中得到极致的发挥,幼儿自主协商拟定主题,合作完成了《大地球和小星球》《小娃娃》《海底世界》《智慧树》《公园》,让听课的评委和老师啧啧称赞。你看。“活动单导学”理念的渗入,让活动更加趣味吧,而“趣味”,正是本次活动的魅力所在!
活动单导学理念的渗入,让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小手套变变变》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得益于活动单导学理念的应用吧!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朋友的手套脱下来,放在班级一个大的塑料篮子里,我发现手套的颜色丰富多彩,外形多种,脱下的手套形状真是千奇百怪,看了由衷地喜欢,产生了设计该活动的打算。这堂本土化的活动,除了让幼儿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是激发幼儿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创变,通过对手套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 在创变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表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手套、大头针(一种彩色头特大)、泡沫板(大、小两种)、彩纸、胶水、舒缓的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小朋友戴上手套动起来。
听老师的指令(走、跑、跳、飞、扭等),幼儿任意动起来,教师说“停”,幼儿造型,鼓励幼儿想象小手的不同造型。
游戏反复。
1 师:“刚才玩的时候,戴手套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幼儿自由说。
2 师:“动动脑筋,就能发现手套能变成很多好玩的东西。”教师将手套朝上(下、左)请幼儿看看、说说像什么?
二、手套的新方法。
1 师示范脱手套,让幼儿发现手套的变化,并尝试用语言表述。
师:“老师的手热了,脱掉手套,(教师一只手将另一只手套从腕处向上快脱),(教师惊喜地说)呀!手套变了!小朋友快看看变成什么了?”
教师将手套换不同的方向,让幼儿自由说。
2 幼儿尝试脱手套,体会手套的神奇变化。
师:“想变吗?你也可以来试试。”老师说,小手套;小朋友说,变变变。说到“变变变”的时候,小朋友快速脱下一只手套。师:“告诉老师,你变出了什么?”
师:“小朋友真像魔术师,用另一只手套再变一次。”(过程同上)
3 互助学习手套的多种变法。
师:“小魔术师们,你们想变出更多好玩的东西吗?请用手套玩一玩、拼一拼,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别人,也可以向小伙伴学习手套的新变法。看谁变得花样多!
提醒幼儿两只手套变变变。
三、将自己认为变得最好的固定在泡沫板上。
1 师:“小魔术师,说说你会用手套变什么啦?”“把你变得最好的固定在板子上。”教师巡视。提醒幼儿用图钉时注意安全。黏贴自己的作品,形成作品墙。
2 师:“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吗?老师把长耳朵带来了。小朋友,你们能看出兔宝宝是什么做的吗?它和小朋友变出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有了眼睛、嘴巴、裙子,打扮得更漂亮了。)
四、幼儿分组协商,拟定主题,合作完成。
师:“你们真是很棒的魔术师,一会儿就变出这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刚才是一个魔术师变变变,现在请一组的魔术师合起来变变变,你们能变出什么呢?商量好了,请告诉老师,才能拿需要的东西(手套、图钉、胶水、一些装饰物等)变变变。”对于有争议的小组,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幼儿操作活动。
五、说说我们的作品,结束。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一说自己组的作品。
师:“你们是了不起的魔术师,把“小手套变变变”的本领交给其他的小朋友吧。
活动评析
1 选材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手套是孩子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用品,它本身的特点质地柔软、颜色丰富多彩,外形多种,非常适合幼儿园孩子摆弄。有利于激发幼儿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2 设立情境,突破活动重点
活动重点: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从而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活动中,情趣引导是诱导幼儿自主创作的金钥匙,“小小魔术师”的身份使幼儿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小朋友自己设立的“作品展示墙”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添了自信,从同伴儿的作品中,也进一步拓宽了艺术思维。
3 将活动单导学的理念渗透
活动单导学理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初动力。在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是我应格外关注的问题。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情境:“小小魔术师”的身份使幼儿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为了成为“魔术大师”,除了自己开动脑筋变化手套。小朋友们更是积极互助学习,教同伴,也学同伴,将手套变得五花八门。孩子们的作品展示是另一个情境的设立,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添了自信,从同伴的作品中,也进一步拓宽了艺术思维,这种艺术思维在小组合作“小手套变变变”中得到极致的发挥,幼儿自主协商拟定主题,合作完成了《大地球和小星球》《小娃娃》《海底世界》《智慧树》《公园》,让听课的评委和老师啧啧称赞。你看。“活动单导学”理念的渗入,让活动更加趣味吧,而“趣味”,正是本次活动的魅力所在!
活动单导学理念的渗入,让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小手套变变变》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得益于活动单导学理念的应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