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o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番茄全国均有栽培,深受人们喜欢,具有喜温、怕霜、喜光和怕热的习性,在春秋气候温暖、光照较强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产量高。在夏季高温多雨或冬季低温、日照不足的条件下生长弱、病害重、产量低。
  关键词 番茄;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1.2;S6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8.009
  番茄又名西红柿,属于茄科,果菜类蔬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特殊风味,富含胡萝卜素、矿物盐、有机酸等,可以生食、煮食、加工成番茄酱、番茄汁或整果罐头[1,2]。番茄是全世界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
  1 生物学特征
  1.1 根
  番茄根系较强大,分布广而深,盛果期主根深入土壤达1.5 m以上,根展也能达2.5 m,大多根群在30~50 cm的耕作层中。根的再生能力很强,其在茎节上易生不定根。所以扦插繁殖容易成活。
  1.2 茎
  半直立性匍匐茎。幼苗时可直立,中后期需要搭架。少数品种为直立茎。茎分枝力强,需整枝打杈。可分有限生长型(自封顶)和无限生长型(非自封顶)两种。
  1.3 叶
  番茄叶分为子叶、真叶两种。真叶表面有茸毛,裂痕大,较耐旱。大田栽培叶大,设施栽培叶小,低温叶发紫,高温下叶片内卷,叶茎上均有毛和分泌腺,能分泌汁液,菜青虫恶之,虫害较少。
  1.4 花
  花为两性花,每一花序一般为4~9朵,多的10余朵。自花授粉。在恶劣环境下,特别是低温下,易形成畸形花和畸形果,易落掉。
  1.5 果实
  果实形状多种多样。有圆球形的、扁圆形、梨形、长圆形、果实颜色多种多样。有红色的、粉红色、橙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等。
  2 生育周期
  2.1 发芽期
  从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现(破心)。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这一时期为7~9 d。
  2.2 幼苗期
  是指从第一片真叶出现至第一花序现蕾。此期适宜昼温为25~28 ℃,夜温为13~17 ℃。此期地温对幼苗生育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地温应保持在22~23 ℃;始花座果期是指从第一花序现蕾至座果。这个阶段是番茄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等发展的转折时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产量。
  2.3 结果期
  从第一花序座果到采收结束(拉秧)。这一时期果、秧同时生长,解决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要务。
  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由于受原产地条件的影响,番茄形成了喜温、性霜、喜光、怕热的习性。因此,在春秋气候温暖、光照较强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产量高。在夏季高温多雨或冬季低温、日照不足的条件下生长弱、病害重、产量低。
  3.1 温度
  番茄喜温,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 ℃,低于15 ℃时不能开花,或授粉受精不良,导致落花等生理性障碍发生;温度低于10 ℃,植株停止生长;低于5 ℃,时间一长会引起低温危害;-2~-1 ℃时,短时间内可受冻而死亡;温度高于30 ℃时,其同化作用显著降低;高于35 ℃时,生殖生长受到干扰和破坏;短时间的40 ℃高温也会产生生理性干扰,导致落花落果或果实发育不良。
  3.2 光
  番茄喜光而耐阴,其光补偿点为2 000 lx,饱和点为7万lx,光照不足发育不良,落花严重。番茄是短日照植物,但要求不甚严格,其花芽分化期间基本要求短日照,多数品种在11~13 h的日照下开花较早,植株生长健壮,而以16 h的光照下生长最好。
  3.3 水分
  番茄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而且茎叶繁茂,蒸腾作用强,需水量较多,但又不需大量灌溉,特别是幼苗期和开花前期,水分过足则幼苗徒长,会影响结果。结果期浇水量宜足,应维持土壤含水量的60%~80%为宜。如土壤湿度过大,排水不良,会影响根系正常呼吸,严重时会烂根死秧。另外结果期土壤忽干忽湿,特别是干旱后浇大水易发生大量裂果和诱发脐腐病。番茄对空气湿度一般要求相对湿度50%左右为宜,空气湿度过大;不仅阻碍正常授粉,而且易感染病害。
  3.4 土壤及营养
  番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为获取高产,应选择耕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能力强,透气性好的肥沃壤土。一般沙壤土透气性良好,土温上升快,在低温季节栽培可促进早熟;黏壤土保肥能力强,能获得高产;微碱性土壤中幼苗生长缓慢,但植株长大后,长势良好,产量高,品质也较好。番茄在生育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氮肥对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有重要作用,氮素营养须充足;磷素吸收量虽不多,但对番茄根系及果实发育作用显著,吸收的磷素绝大多数存在于果实及种子中,幼苗期增施磷肥对花芽分化和生长发育都有良好的效果;钾素吸收量最大,尤其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钾素对糖的合成、运转及增高细胞原生质浓度,都有着重要作用,一旦钾素供应不足,不但引起叶片变黄,还会形成大量的筋腐果
  4 播种育苗技术
  4.1 选择优良品种
  番茄栽培应选择高产、耐高温高湿、高抗病毒病和耐根结线虫的品种,要求早熟的还应选择中早熟或自封顶类型品种;要求采摘期长的选中晚熟无限型品种。
  4.2 培育壮苗
  中原地区一般1月下旬-2月初采用阳畦、大棚、中、小拱棚或温室育苗,育苗较早或天气寒冷的地区还需加温育苗。番茄育苗目前大多采用二段育苗法,即在苗子两片叶时进行分苗,分苗后采用大钵(8 cm)或稀植(苗间距6 cm)育大苗壮苗。春露地栽培壮苗培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4.2.1 浸种催芽   播种前将种子放入50~55 ℃温水中,并不断搅拌至水温30 ℃左右时浸泡3~4 h,捞出后晾干表皮水分,用洁净的湿布包好,在25~30 ℃条件下催芽3~4 d。
  4.2.2 配好营养土
  分苗前后所用育苗营养土必须认真配制,选无病虫害的大田作物地块的心土6份,以壤土为好,加经腐熟和粉碎的有机肥(如猪肥、鸡粪等)4份,并按每立方米加氮、磷、钾复合肥1 kg后充分拌匀。为防止土壤传播病虫害可每立方米均匀掺入重茬灵200 g、敌百虫100 g。将配好的营养土置于苗床或装钵,浇透水后晾干表水,可播种或分苗。
  4.2.3 适时播种,加强苗期管理
  待催芽的种子80%以上露白时为适宜播种时间。播后覆干细土0.5 cm左右,不可覆土过厚。苗期温度管理对番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番茄是喜温作物,花芽分化期始于二叶一心时,如幼苗期夜温长期低于12 ℃将影响花芽分化,畸形果多。番茄育苗可采用变温管理,即播种到苗齐,白天温度28~30 ℃;苗齐到定植白天温度25 ℃左右,整个苗期夜温15~18 ℃,不能低于12 ℃。水肥管理以防止苗子旺长为目的,配好营养土后,整个苗期不施提苗肥,尽量少浇水,忌大水漫灌,土壤干燥时可向床面喷水或撒干细土保墒。培育壮苗要多见光,无论阴晴雨雪,白天都要揭草苫常透光。还要做好猝倒病和立枯病等苗期病害防治。壮苗大苗标准是:茎粗0.6 cm左右,7~8片叶,带大花蕾。
  5 整地、移栽技术
  选2~3 a未种过茄果类的地块,冬季进行深翻晒垡,有利于苗期生长和减轻病虫害。定植前5 d左右应进行细致整地,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浇足底水。一般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800~1 000 kg、氮磷钾复合肥50~80 kg;同时,用土菌丹2 kg、利根砂或线治2~3 kg,防治土传病害和根结线虫[1]。
  可于4月上中旬定植,定植时要先挑大苗壮苗,这是早熟的基础。定植采用1~1.5 m宽垄,每垄2行。自封顶早熟品种每667 m2定植3 200~3 600株,无限生长的中晚熟品种每667 m2定植3 000~3 500株。定植时要少伤根、多带土,不但成活率高,而且还可缩短缓苗期。定植后忌大水漫灌,可穴浇定植水。使用地膜覆盖的可定植前2~3 d覆膜,以利提高地温。
  6 田间管理技术
  6.1 搭架绑蔓
  定植成活后,应及时搭架,选用长1.6~1.8 m,食指粗的竹竿或树条,离植株8~10 cm沟侧插牢,并联结成高人字架。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分次用布条或塑料绳绑蔓,确保番茄植株向上正常生长。
  6.2 整枝打芽
  整枝芽是人工调整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重要技术措施。夏秋番茄一般采取双秆整枝方式,即:除留主秆外,再留第一花序下部最壮的一个侧芽,形成结果侧枝,其他叶芽全部摘除。属无限生产型的品种,为了保障果实整齐一致,在着果率达到产量指标时,视植株生长状况,可适时打顶。侧芽约3.33 cm长时应及时摘除,过早过迟均不利植株生长发育,雨天不宜摘芽,以防感染病害。
  6.3 追肥灌水
  番茄追肥以猪粪尿、复合肥、尿素等速效肥为好,追肥应视天气、苗情合理进行,干旱天气应稀肥勤施,雨后或灌水前可适当增施,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座果前轻施促苗肥,尤其要控制氮肥,膨果期和采收期,应定期追肥,每次每667 m2淋粪水500~1 000 kg或复合肥5~6 kg,根际追肥应离开根部10~16.67 cm,叶面喷施微肥是补充植株营养的经济有效措施,可结合喷洒杀菌剂,定期喷施“高能红钾”等经试用安全有效的叶面肥。同时,配合施用“免深耕”,每667 m2施用“免深耕”200 g对水100 kg,喷施于湿润的表土,这将起到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番茄根系生长发育和提高番茄对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种植区番茄的土传病害。
  6.4 保花保果
  秋番茄开花期,多处于干旱气候条件下,不利授粉授精,影响坐果,大多数品种均要求在开花当日,喷施“硕丰481”进行保花保果,喷施时只要喷到叶面上即可。
  6.5 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害有病毒病、早疫病、脐腐病、斑枯病、叶霉病、绵疫病、灰霉病、青枯病、菌核病和根线虫病等。虫害有蚜虫、小地老虎、棉铃虫、斜纹夜蛾和茶黄螨等。现将江淮流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6.5.1 病毒病
  由病毒侵染引起、在高温干旱或阴雨多湿、植枝生长衰弱时,由蚜虫传播。症状是叶片出现浓绿和淡绿色相间的花斑,或叶片呈线状似获叶,色淡卷曲,也有在叶片叶柄上出现红褐至黑褐色坏死条斑。防治方法:可选用抗病毒品种,如九龙大红、强力米寿、苏抗4号、5号和大黄等品种。留种应选用在无病植株上选留。播种前种子用10%的磷酸钠处理,方法是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3~4 h捞出后,再在10%磷酸钠溶液中浸20 min,最后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后使用。在田间管理上应培育壮苗,增施械、钾肥,增强植株抗性,清除田边杂草及时消灭蚜虫。
  6.5.2 早疫病
  受害叶片呈深褐色,有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有同心轮纹。一般天气阴雨,日照不足,田间排水不良时植株下部老叶易发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强力寿、弗罗里达等品种。早疫病多数是种子表面带菌,种子可用0.05%高锰酸钾浸2 h,然后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也可将种子用52 ℃温水浸30 min,冷却后催芽播种。田间管理上应降低田间湿度,摘除病叶、脚叶、老叶。发现有病时可喷0.5%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一般每10 d左右喷1次,共喷2~3次。
  6.5.3 脐腐病
  属生理病害由缺钙引起。为害果实,脐部凹陷扁平,6月天气干燥容易发生,防治方法:发病前1个月左右施石灰,每667 m2施石灰100~150 kg。
  6.5.4 虫害
  蚜虫及棉铃虫可用25%菊乐合酯3 000倍液或2.5%杀虫双500~600倍液或2.5%溴氯菊酯8 000~10 000倍液防治。
  6.6 采收
  夏秋番茄较春番茄成熟早、着色快,成熟果易软化变质,近销的应在果实开始转红后采收,远距离调运的,应在青熟期或转色期采收。
  参考文献
  [1]jyqmaya.番茄的营养价值[EB/OL].(2013-02-17)[2016-05-04]http://www.8hy.org/article-7912-1.html
  [2]陆白昆.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EB/OL].(2010-06-02)[2016-05-04]http://www.farmers.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6664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根据丰源优6135制种100 hm^2,平均单产3.5 t/hm^2的实践经验,结合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介绍了其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选用4个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602、准两优527、协优9308和国稻1号为试验材料,以汕优63为对照,对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具有最高
文章述说了虚拟维修训练系统的意义、原理、运用现状、结构组成和关键技术 ,着重探讨了基于知识和模糊神经网络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维修训练领域中的运用 ,对系统中的效果评估子
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常德市农科所合作用[珍汕97B×(菲改B×V20B)F10]F4×[(菲改B×V20B)F10×金23B]F4的F2代与优质稻黑宝的无色变异株杂交,经3a6代
淦鑫600系江西现代种业有限公司用天丰A与自育强恢复系淦恢3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籼稻新组合,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1级标准,中抗稻瘟病,耐寒性中等偏弱,2007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
摘 要 我国已进入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并行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和治理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茶园虽然通过茶林、茶果、茶药等种植模式提高了茶叶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但大部分茶园还是普遍存在茶叶品质不高、茶叶农残高、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不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国对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与日俱增,基于此,侧重于生态,从生态茶园的技术服务系统、标准
装饰装修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是保证建筑顺利交付使用的关键。本文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质量管理具体措施进行了
有机蔬菜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是一种无公害绿色蔬菜。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