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源于生活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这一要求明确了小学阶段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该寓于生活实际,并且运用于生活实际。鉴于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其實离我们很近。为此,在教学数学知识时,我尽量创设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且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的领悟新知识。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而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会给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氛围,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如:教学数学与交通这一内容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和他爸爸、妈妈与小红和她爸爸、妈妈星期天一起乘车去科技馆看展览,车票每人2元,门票每人8元,问一共多少元?有的学生很快便算出共需60元。然后我提出:你觉得这个结果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如不符合,你能给这道题加上什么样的条件,使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这时学生会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儿童乘车或购买门票一般是大人的一半,如果年龄更小的话,甚至可以不需买票。这样,解决这道题会出现三种情况,小明和小红买全票、半票或不买票。在解题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考虑,逐渐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而且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善于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掌握了数学知识,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方法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而且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我组织学生对我们教室墙壁粉刷涂料的情况进行了测量和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白,粉刷的面积实际上是5个平面,即四壁和屋顶,教室的地板不在粉刷的范围内,门窗也应排除掉。并提出如果每平方米粉刷的价钱是2元的话,粉刷我们这间教室大约需要多少钱。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过对数据的测量、整理、分析和计算的过程,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再如:教学完比例的应用这一内容后,学生在理论上明白了应用比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涉及到具体问题有时会无从下手。为此,我专门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想办法测量计算校园内旗杆的高度。学生想到,显然,爬到杆顶去测量是行不通的,放倒也不符合实际。于是,我取了几根2米左右的竹竿,和旗杆并列排在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旗杆和竹竿的影子都出现在地面上,经过测量地面上旗杆和竹竿影子的长度,以及竹竿的长度,然后引导学生用比例写出求旗杆高度的关系式:竹竿长:杆影长=旗杆长:旗杆影长,最后通过计算得出旗杆的实际长度。这样的教学实践,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用生活实践弥补课堂内体验不到的知识,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恰当组织教学。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又把数学知识进一步升华,让学生切实领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不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力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一、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题不仅可以很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力集中,从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巧设导语,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其兴趣,启动其思维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利用听音乐、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接着讲故事,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规律,并且饶有兴趣地接着讲故事。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中,我很快将学生的思维拉回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类似这个故事的数《循环小数》,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样导入新课,学生就以极高的兴趣进入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兴趣。
  总之,教学情境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从而爱上数学。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我国历来的中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语文教师转变角色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早晚一罐茶乡下小住的时候,每个清晨,我尚在睡梦之中,就听到堂屋里的父母起床开门的声音,紧接着,就传来板斧劈柴的声响。等我起来,父母已经在堂屋的屋檐下喝茶了,一叠自家烙
大槐树下不久前回到久违的新窑煤矿,我重又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儿时伙伴五堂。说五堂是我儿时的伙伴,实在有占他便宜的成分,他年长我许多,我本应叫他兄长才对,可因为他孩子气十
我的父母既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任何公职,都是普通农民。但他们身上那种敦厚善良的思想品质、谦和待人的处事方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我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了极为深
老家门口有一棵粗壮高大的杏树,杏树下面有一排青石台阶。杏儿金黄的颜色,青石台阶一样光洁。小时候,杏子熟了,爷爷找来一条大床单,四个大人揪住四角,父亲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
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而加强物理课外实验教学,拓展物理实验教学的空间,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物理概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必须使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普通职工群众的利益都得到充分保障,使三方利益实现优化,协调发展,达到共赢的局面。如
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甚至国际上的一个大问题,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消除我国的贫困人口,并且承诺在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但是目前我国的贫困问题仍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省份之一,目前仍然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尤其是地处广东西南部的湛江市贫困情况也依然严重。因此,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对湛江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本文以贫困成因理论、贫困治理理论和小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