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导演”还是“辅导员”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许多人对“主导”与“主体”关系的理解却不够科学。有不少语文教师确实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角,让主角占领语文课堂这个舞台。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们过分看重自己的“导演”地位,教师导、学生演,演什么必须严格遵从导演的意图,按导演的计划行事。如此一来,师生关系表面上变了,实则是换汤不换药。我认为,教师的“主导”,应该理解成“主要充当学生学习辅导员的作用”。只有摆正了这个位置,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否则,学生就只能像没有大脑的木偶,其行为完全控制在提线者——教师的手里,这样的“主导”,其作用和意义又有多大呢?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倡导民主,“导”出乐趣
  
  教师要高度信任学生,着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喜欢语文、乐学语文,真正把语文课堂教学“导”活,使苦教、苦学变成乐教、乐学。例如,在教学新闻单元时,为了落实“会写消息”这个教学目标,我在落实了“会听新闻”、“会看新闻”之后,重点搞了“新闻发布会”这类语文活动,要求学生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按要求及时报道。每天早读都有2~3个学生发布他们的新闻,由教师当场给予讲评。一周下来,全班大多数学生都当了回记者,而且确实掌握了写消息的基本要求。是语文活动“导”出了学生当记者的热情,教师只是“提供信息、创造环境、激发兴趣、鼓励进取”,再加上写作技巧上的具体指导,这样,教师就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导员。当学生的新闻稿在校广播站播出后,大家参与的热情被充分调动,此时,教师的“导”才真正发挥了作用。
  
  二、发挥个性,“导”出潜能
  
  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信心、事业心、审美情操、创造意识等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最忌片面注重智力测验,忽视人的个性心理品格。潜能是智能的母体,智能是潜能的前奏。创造的花朵,在“性格伟大”的土壤中才能开放。
  语文教师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把语文课上得有趣有味,必须眼里有学生。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凡人都同伟人一样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在使优秀生的优势得以发挥的同时,教师更要着眼学困生,鼓励他们以己之长补己之短,自信自重,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拓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来劲,思维的神经才会被课堂吸引。
  
  三、积极“攻关”,“导”出成绩
  
  学生好奇、好胜,乐于表现自己,如果教师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法上指点得当,普遍提高语文水平并非不可能。具体来说,初中学生学语文有三种状况特别需要教师的“辅导”:(1)不重视朗读,小学上了六年,有的学生还不能流畅地朗读三百字的短文。(2)厌烦字、词、句的教学,不愿下功夫,错别字多、书写乱。(3)作文言之无物,怕写作文。教师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应“导”在实处,帮助学生攻克难关。我曾经组织十几个学生,展示了他们作文本上的错别字,连他们自己也惊讶、羞愧,因为“水灵灵的眼睛”变成了“水淋淋的眼睛”等尴尬的错误。我们成立了消灭错别字小组,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很快,这些学生本子上的错别字少了,甚至他们可以监督别人了。在消灭错别字的活动中,教师只参与了组织、管理,具体活动都是同学们自觉自愿进行的,效果却很好。有十几个最怕站起来读书的同学在我的提议下制定了练习朗读的计划,我只帮他们录制了课文朗读示范磁带,要求他们像读英语一样,天天模仿、大声朗读。两个月后,他们在几个班级轮流进行了示范朗读,当场录音,结果,同学们几乎不敢相信:这十几位原来站起来就脸红,一读就出错的同学,竟能读得十分感人。
  多年来,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能力,组织了不同的攻关小组,大家一起想办法、出点子,探索学少语文的科学的有效途径,扫除学语文的拦路虎,同学们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确实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以上做法只是自己在教学中的初步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其他文献
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中心发言人主持,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展开讨论,求得共识的教学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通过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互利互惠、相得益彰,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从而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使教学过
期刊
【摘 要】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词等。  【关键词】议论文;语言;修辞格    2008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分为了4个大项,16个小项。在我们平时的写作训练和试卷评阅中比较容易操控的是文采。但是,现在许多同学写文章不太重视文采,笔下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事例的罗列,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当
期刊
中国有句俗话,叫“教学生要教心”。我想这句话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心是教学生的心。也就是注意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心还是要和学生“交心”。也就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和学生要有心灵的交流,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     一、教心     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在学校则自私自利,不明事理,没有吃苦精神。如果不给他们正确指导。不让他们学会
期刊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中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允许学生犯错误也是对其思维的保护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试图通过对学生解题错误原因的探讨及错误思维过程的反思,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改错习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解题错因;改错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提出  根据人的认识规律,一个概念的形成,一种技能的提高,都要经过反反复复的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犹如灿烂的阳光照亮了作文教学的漫漫长途,其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那么  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乐于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可从“作前”、“作中”、“作后”三个方面来逐步培养。    一、“作前”兴趣培养    “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写作素材缺乏是学生作文的普遍缺点。因
期刊
国学价值正在被人们重新审视。但今天国学教育几乎仍是一片空白。老师不能做局外人,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语文教学这一便利的平台,身体力行,努力将国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进而把国学的智慧播撒进学生的心灵。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创设国学渗透的空间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画几只飞翔的小鸟,使人感到鸟飞于无尽的天空。鸟是“实”,天是“虚”,虚实相生产生的空灵感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文学作品中
期刊
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课堂语言形式,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设计得好,则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层层深入。然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一些提问存在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提问空泛、难度大;提问没有新意的弊端,这样的提问是无效或者低效的。语文课堂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三点”,巧妙设问,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一步步质疑、析疑、释疑,这样
期刊
【设计思想与理念】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快速有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处理,是现代信息社会一个重要能力。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在本节设计了“有营养的食物”、“寻人启事”、“奥运奖牌榜”等实际案例,让
期刊
【摘要】身为一名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除教育、辅导以外,更重要的是以爱为背景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  【关键词】新课改;爱心;心灵;沟通    中国人讲究含蓄,习惯把爱藏在心里。太多的教师习惯把焦点集中在教学上,对学生的教育上,往往忽略了与孩子心灵世界与情感的交流。然而,太多的事实告诉我们:身为一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除了教育、辅导以外,更重要的是以爱为背景进行心灵的沟通。然而,很多老师有种困惑
期刊
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和思维活动,引起其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但是,万事开头难,在初中政治课上如何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呢?    一、利用情景导入——让学习有滋有味    情景导入可以利用音乐、道具、语言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