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法可治变应性鼻炎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是以变应原抗体反应为基础,引起发作性喷嚏、清涕、鼻堵,鼻黏膜苍白、肿胀为特点的疾患,相当于中医的“鼻鼽”。变应性鼻炎虽非重大疾病,但它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且诊疗费用昂贵。
  按揉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按揉法为主要推拿手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显示,大多数患者有遇寒冷发病的特点。根据中医理论“寒则热之”的治疗原则,采用祛风散寒,通利鼻窍的穴位,如上星、鼻通、迎香等。该方法简便易行、经济、疗效好、无痛苦、无不良反应。
  1 取穴:上星、印堂、鼻通、迎香、曲池、合谷,采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统称为四大手法)。
  上星: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为督脉上的穴位。
  印堂:两眉头连线之中点,为经外奇穴。
  鼻通:鼻背的两侧,鼻唇沟的尽端,为经外奇穴。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曲肘,当尺泽与眩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大肠经上的穴位。
  风池: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开天门手法:用双手拇指偏峰,自印堂向上推至前发际正中。
  推坎宫手法:用双手拇指桡侧偏峰,自两眉毛内侧端向外分推至眉毛外侧端。
  揉太阳手法:用双手食指指端揉太阳穴,方向为顺时针。
  揉耳后高骨手法:用双手食指指端揉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约1分钟。
  2 按揉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取坐位。于近患者头部位置,用滑石粉或凡士林做介质,先操作四大手法5分钟,开天门约2分钟,推坎宫约1分钟,揉太阳约1分钟,按揉风池穴10~20下,先顺时针轻轻按揉,根据患者耐受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其按揉强度。按揉鼻通穴,双侧共约10分钟。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要交替施术,切勿同时操作。用双手拇指偏峰,同时分别自左右鼻通穴向左右迎香穴用抹法,20-30次。按揉双侧曲池、合谷共5分钟。医者取站位,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指指端按揉曲池、合谷,手法宜轻柔和缓,持久渗透。
  3 穴位的加减应用:病程较长者加足三里:因精神紧张症状加重者,加肝俞、胆俞;体质较弱者,易患感冒而后诱发本病者,加肺俞、风门;50岁以上者,加太溪、三阴交;12岁以下者,加捏脊,重提脾俞、胃俞;孕期患者,禁用合谷、三阴交。
  4 注意事项:
  (1)按揉鼻通穴,双侧共约10分钟,医者先用右手拇指指腹桡侧于患者的左侧鼻通穴按揉约5分钟,再用左手拇指指腹桡侧按揉患者右侧鼻通穴约5分钟。要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等,随时调整手法的轻重。若年龄较大、体质较强、病情较重,操作时手法宜重。反之手法宜轻。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要交替施术,切勿同时操作。此穴为治疗本病的重点穴位,尤其是对治疗鼻堵、打喷嚏,疗效显著。
  (2)偶发鼻衄的患者,鼻周围的穴位,在治疗过程中手法宜轻柔缓和。
  (3)面部局限性的皮肤病患者,治疗时要避开此部位。
  (4)在鼻周围施术过程中,对手法异常敏感等,即喷嚏增多或鼻痒加重,医者要立刻停止,可以取远端的穴位代替,时间适当延长,同样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5)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区320例高血压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自身疾病认知情况调查量表及健康需求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5%以上的病人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正常血压值、高血压的危害、并发症、和饮食调整认识不足。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迫切需要了解的是高血压病人的日常生活保健、治疗方法及运动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