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42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4例患者临床上均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治疗前未用过其他药物。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藥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2例,年龄38~72岁,平均58.4岁;病程1~9天,平均3.8天;皮损分布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对照组42例,年龄39~78岁,平均59.2岁。皮损分布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生理盐水250ml,阿昔洛韦0.5g,每日1次,静滴;转移因子口服液10ml,口服,每天2次;强的松10mg,每天3次,每天2次,口服;弥可保0.5mg,每天3次,口服: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方用加味龙胆泻肝汤,药物组成:龙胆草9g,黄芩9g,栀子9g,柴胡9g,生地21g,当归12g,车前草15g,泽泻15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元胡12g,川楝子12g,黄芪21g,菊花9g,甘草9g。每日1剂,两煎,早晚分服,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疼痛消失,皮疹全部或基本消退,但可遗留色素沉着或干燥痂皮;②显效:疼痛消失,皮疹消退70%;③有效:疼痛减轻,皮疹消退30%;④无效:疼痛为减轻,皮疹消退不足30%。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1~2天,止疱时间2~3天,开始结痂时间为第2~3天,大部分以第5~6天起开始脱痂。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为第2~3天,止疱时间时间2~3天,开始结痂时间为第4~6天。两组治疗结果有明显差异。见表1。
  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发生后遗神经痛,主要发生与年龄偏大者。治疗组无1例发生,治疗中,对照组有2例、治疗组有3例出现轻度头晕恶心,腹部不适,但均不影响继续治疗。
  讨 论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由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某一分支受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治疗方法颇多,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和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阿昔洛韦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病毒DNA的合成,显示抗病毒效力,对带状疱疹疗效肯定。转移因子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弥可保具有增加神经营养,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本病。据现代药理研究和有关资料表明,大青叶、板蓝根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可抑制疱疹病毒复制;金银花、蒲公英具有光谱抗细菌和抗病毒作用;元胡、川楝子、赤芍、具有养血活血、行气止痛之效,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黄芪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毒诱生干扰素,提高人血浆中的环磷腺苷含量的能力,而甘草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主要配伍,共奏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良效。
  以上中西药物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带状疱疹在止痛、病程上的天数。同时,在提高治愈率及降低后遗神经痛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故二者配合使用,疗效更为满意。对于三叉神经部位带状疱疹,早期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和中药较单独使用阿昔洛韦疗效显著;联合用药对预防和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静脉血糖与末梢血糖快速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静脉血糖检测,对照
钢铁行业是NOX污染减排的重点领域。在预测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基于情景分析法,设置3个NOX排放情景,估算出2020年不同情景下钢铁行业NOX排放量及不同控制措施的减
期刊
本文对4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及42例非糖尿病腔隙性梗死患者比较分析,了解老年糖尿病合并腔隙性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糖尿病患者中有哪些因素易致腔隙性梗死。
【正】 一、清代前期广东、福建的粮食消费 明代中叶以前,闽粤两省和国内其他省份一样,粮食消费的主要形式是自给自足。随着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萌芽状态的粮食市
目的:探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外周血及卵泡液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800例,随机将其分为应
<正> 近年来,随着新型薄膜材料的不断出现,与之相配套的包衣装置也逐渐得到改进,以往薄膜包衣是在老式锅的基础上装上喷枪,采用开式包衣法对药片进行包衣,此种薄膜包衣方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