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汀溪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考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泾县汀溪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增强贫困人口内在发展动力,实施有机水稻、茶叶、特色种植和养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扶贫工程,采取劳动就业帮扶,定向结对帮扶,自主创业帮扶等方式,以“公司 合作社(基地) 贫困户”“企业(合作社) 土地流转 贫困户”“能人大户 贫困户”的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关键词 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扶贫;安徽泾县;汀溪乡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279-01
  1 汀溪乡资源概况
  汀溪乡,安徽省泾县东南部山区乡镇,有“名优茶之乡”之称。距泾县县城19 km,全乡总人口14 200人,其中贫困户740户,贫困人口1 100人。全乡总面积16 647 hm2,其中耕地约666.67 hm2,有林地约12 100 hm2,茶园约666.67 hm2,森林覆盖率80%。境内群山逶迄、层峦叠嶂、溪漳纵横、碧水潺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环境雅致清新,汀溪乡属自然生态保护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汀溪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通过创新思维方式,抓住产业扶贫政策契机,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培训推动等措施,坚持“农民增收,产业富乡”的战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造血式扶贫”路子,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局面。
  2 特色产业发展措施
  2.1 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
  汀溪乡历来盛产优质名茶,海拔500~800 m的高山茶园年产优质绿茶200 t。“汀溪兰香”茶是我国著名茶叶泰斗、茶圣陈椽教授的亲自指导下,采用传统手工精制而成的绿茶珍品,所生产的无公害、有机系列“汀溪兰香”茶一问世就倍受消费者的青睐。打造出了汀溪乡的名牌效应,成为独特的汀溪乡“拳头产品”“汀溪兰香”茶已成为汀溪乡茶农脱贫致富的品牌茶叶。近年来,已形成了以汀溪兰香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和翰林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帶动了4 000多人的脱贫致富。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汀溪特色的農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品,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2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汀溪乡充分发挥农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通过抓典型,强示范,重带动,不失时机地抓好全乡不同类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据初步统计,全乡现有水稻、茶叶、苗木、檀皮、珍禽养殖、水果种植、食用菌种植等10个项目专业合作社,以“公司 合作社(基地) 贫困户”“企业(合作社) 土地流转 贫困户”“能人大户 贫困户”的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1]。汀溪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加强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确定专人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表彰致富带头人,为发展地方经济增添了后劲。已带动100余户脱贫,200余户致富,实现农业增值逾6 000万元。
  2.3 特困户兜底帮扶
  汀溪乡坚持分类分析特困户的致贫原因,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坚持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了解并及时解决贫困户的生活难题。科学运用相关政策,采取劳动就业帮扶、定向结对帮扶、自主创业帮扶等方式,同时利用集体产业项目收入适当补贴因病因学致贫户,切实改善特困户的基本生活条件。
  2.4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助推扶贫攻坚
  汀溪乡属自然生态保护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最具特色的当数桃岭地区、九里地区和大南坑地区。汀溪乡党委政府科学规划并全力实施“水墨汀溪”、皖南“川藏线”“九里云海”等乡村旅游景区的打造和宣传,形成了以皖南“川藏线”、精品水果采摘区、“九里云海”、空中滑翔、农家生活体验区串联一起的山水田园景观,成为上海、江苏、浙江及周边游客短期游、周末游的首选胜地[2]。拉动了乡村旅游客栈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更好的条件。汀溪乡党委政府通过在政策上扶持引导贫困户开设农家乐或把房屋租给村集体做民宿收取租金或到开设农家乐的餐馆帮厨赚取收入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2016年,游客总量突破10 000人次,旅游创收100万元以上。受益群众达2 000人,其中贫困人口200余人。
  2.5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
  汀溪乡党委、政府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河、坝、渠的加固和改善,低产农田和低产茶园的改造等农业基础项目的建设,确保农业生产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乡农技推广站也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每名农业技术指导员联系10户科技示范户和2户贫困户,及时将农业新技术推广运用到科技示范户和贫困户手中;农闲时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现场讲课的方式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不断消除农业生产产量、质量、效益提高的环境制约因素和技术瓶颈[3]。
  2.6 利用网络电商平台助推扶贫攻坚
  抓住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 ”农业。先后对技术指导员,合作社带头人和村干部及部分贫困户进行互联网知识培训,电商培训创业,熟练利用电脑网络学习科技致富技术,查找科技致富项目,网上订单种养,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许多农民通过互联网找到发展目标,成为致富能手。现在大部分农产品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无销路的难题,带动3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4]。
  3 结语
  汀溪乡采取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带动6 000余人致富,1 000余人脱贫,实现农业增加值逾6 000万元。应坚持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道路,带动全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4 参考文献
  [1] 任修霞.特色农业发展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2] 万隆,吴滕钰.英山绿色田园生态游引爆乡村旅游热[N].黄冈日报,2016-03-31(002).
  [3] 任亚娟.北董乡农技推广站“零距离”服务农民[J].基层农技推广,2014,2(4):7.
  [4] 周灿芳,傅晨.我国特色农业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8(9):157-161.
其他文献
摘要 在介绍池州市贵池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具体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做法;问题;对策;安徽池州;贵池区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205-02  1 农业废弃物基本利用情况  1.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情况  池州市贵池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7.06万hm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逐渐扩大,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播效果。本文对
分析了汝南县平原绿化树木管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该地绿化树木生长旺盛、林相完整,从而达到绿化目的。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的副热带高压脊线的数据,使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14年8月中卫地区高频次灾害性天气气候背景及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环流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8月,北半球500 hPa亚洲中高纬地区环流平直多波动,东半球极地冷空气活跃;副高偏弱,南北跳动异常;8月东亚夏季风偏弱;8月15日灾害性天气过程受弱冷空气影响,配合较大的CAPE
摘要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围绕社会需求和发展需求,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增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覆盖率是气象部门的重点任务。以武汉中心气象台为例,对科技创新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武汉中心气象台;气象科技;创新;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12;P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