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推进 建设新农村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hu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特别是国家提出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后,永丰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兴村、富村、强村、靓村、净村、理村”入手,对26个重点村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推进村”人均收入由2001年的608元增加到2218元,增长了1.6倍,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社会矛盾减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调整产业兴“村”。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我们实行以产业扶贫作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促进了重点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了以绿色蔬菜系列、毛竹系列、药材、茶油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批以龙冈灰鹅、君埠白莲、藤田百合为主的绿色种植基地。到2006年底,全县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近6年实施的46个重点贫困村,每村都至少有一个骨干产业,并已建成蔬菜专业村13个、毛竹专业村2个、灰鹅养殖村3个、肉牛养殖专业村2个,良种培育专业村3个。
  2、培植龙头富“村”。我们采取“龙头+协会”、“基地+农户”的组建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致富增收步伐,达到农村富裕的目标。第一,加大组建力度,创办各类经济联合体。在有条件的乡镇村积极倡导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各类经济联合体、生产技术协会和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引导、组织和协调,把产业相同或相近的农户联合起来,共同生产,集中经营。第二,培植龙头企业,着力加工增值。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贴息、小额信贷等措施,做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绿海茶油、永丰早辣椒、欧阳修豆腐乳、永丰板鸭、绿源食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拉动效益明显增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达500元以上。
  3、提高素质强“村”。针对我县重点村党员、基层干部和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就业技能弱等实际情况,我们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分类培训。一是积极组织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对18-35岁以内的贫困劳动力,按照市场和农民的需要,重点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相继开办了针织缝纫、电脑、电子电器、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培训班。通过培训,使重点村农民工都能掌握一项以上职业技能。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000余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已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培训。我们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了政治素养、重大方针政策、发展生产、提高技能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致富本领,从而更好地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4、合力建设靓“村”。在加快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规划跟着对象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总体要求,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同步向重点村投入,在思想上、资金上、技术上、信息上等全方位扶持,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落到哪,主要力量就投到哪,整合资金就跟到哪。对每个重点村进行了全面规划。以村为单位抓好整体规划,以村小组为单位抓院落规划,以户为单位抓“三改”工作,改变过去脏、乱、差状况。每年我们都要召开项目工作会议,按照全县扶贫开发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全年的扶贫工作,确保整村推进的顺利进行。在整村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用途不改,渠道不变,整合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实行重点投入,全方位推进,彻底改善重点村的面貌。2006年,全县整村推进村共整合资金总量达到473.9万元。目前,26个实施重点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新铺设水泥路60余公里,新修桥梁3座,建沼气池203座,发展百合、白莲等种植业2090亩,发展猪、鸡、鱼等养殖业,项目覆盖农户700多户。电话入户率达到85%以上,有3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手机。困扰农民的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看电视难、交通难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5、追求文明净“村”。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是强化文明素质教育。在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逐步完善乡村文化站、村务公开栏、宣传栏、文化活动中心、阅览室等阵地,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树立文明新风。贫困人口素质得到提高,精神风貌有了明显改变,崇尚科学、文明进步、勤劳致富已经成为农民追求的时代新风尚。农民学科技、比致富的风气越来越浓,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二是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大力实施“一建三清三改”、“户户通”自来水工程为主的生态庭院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绿化、美化、亮化”,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6、实施民主理“村”。我们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参与性,把项目的选择权、实施参与权、管理监督权、结果受益权交给群众。一是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在贯彻执行整村推进惠民政策的同时,统一规范了村级组织的《选举制度》、《工作制度》、《一事一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村务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村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目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
  [作者简介]陈 艳,女,江西省永丰县扶贫办。
  
  [责任编辑:尧水根]
其他文献
近期,中央、省、市相继召开了信访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了目前各级信访形势,全面部署了信访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措施。丰城市扶贫办认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讨论,为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贫困地区社会稳定,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省、宜春市扶贫办的有关要求,从三个方面作手,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稳定:  一、举办业务骨干培训班。近期将举办一期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由各
目的:观察苗药及中药配伍对COPD大鼠模型中TGF-β1水平的拮抗。方法:用熏香烟并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以ELISA法检测BALF中TGF-β1含量,并观察支气管管壁局
火力发电厂低压供配电设备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满足社会群体的电能需求,并且能够促进供配电技术的实际发展。本文就火力发电厂低压电气供配电和设备安全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
摘 要: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植根于生活的物理教学才会生动活泼。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累积物理素材,并把它灵活地应用于各教学环节中,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生活—物理—生活”的教学探究模式,并把“STS”的理念深深植于物理教学中,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近生活,接近物理,又能自觉地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从1986年开始,江西省上饶县就被国家列为贫困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给予扶持。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工作当作第一要务,经过这些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奋斗,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全县GDP总值21,31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58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249元。全县“十五”期间3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面貌一新,建成公路380公里,不仅村村通公路,而且
温病昏谵,为临床危重之候,即指神昏与谵语而言.因二症常伴随出现,故温病学中多昏谵并称,其基本特征是神志障碍,语无伦次,意识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