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情义” 赏“和谐“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yqgf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啄”个小小的“洞眼”看文本,紧扣“情义”一词,围绕文题、文眼来理文路,品文采,教学中采用“以读代讲”“品词析句”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注重有特色的句子让学生加以品味,让学生的情感随文跌宕起伏、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化感情。学生轻松自由地穿行于长文之中,沿着文字的血脉,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设计中弥漫着浓浓的品文析句气氛,潜心会文的语文味,读、思、品、说、写都得到了训练,朴实中凸显扎实,平实中彰显厚实,实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老人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海鸥的动作描写中,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3.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细节描写,把故事写真实、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
  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研读,感悟深深的情
  1.入境,再现感人故事
  (1)美读词语:撮嘴呼唤、应声而来、抑扬顿挫、啧啧称赞、翻飞盘旋、瞻仰遗容、肃立不动。
  (2)呈现画面:喂鸥、唤鸥、谈鸥、送别。
  (3)串讲故事:把喂鸥、唤鸥、谈鸥、送别几个画面串起来讲。
  设计意图:这样既给学生回顾故事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锻炼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扣文眼,理文路: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老人赞美海鸥的这句话,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
  “情义”是什么意思?
  文章哪里写的是老人对海鸥的情,哪里写的是海鸥对老人的义?
  设计意图:抓住文眼走进文本,去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海鸥对老人的义,师生共赏和谐画面。鲁迅先生说得好,“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眼来突破教学。
  2.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画面一:喂鸥
  句子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三个“褪色”说明了什么?(体会老人的节约、拮据)
  (2)老人的生活是如此拮据,可是对海鸥呢?
  补充资料:
  老人工资: 308元/月
  饼干: 4.5元/斤
  香烟: 0.2元/包
  设计意图:资料的补充,帮助孩子们理解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对海鸥那种与众不同、超乎寻常的爱。
  句子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从哪些词体会出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
  (2)着重体会 “扫”字并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
  设计意图:这样引读,读出了层次,读出了梯度,更读出了老人与海鸥默契、和谐的画面。
  (3)如果蓝天做纸,海鸥就像跳动的音符,这乐谱演奏的是一支( )的歌?
  请同学们想象画面说一说。(快乐之歌、幸福之歌、和谐之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又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
  画面二:唤鸥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老人的每句话后面都缀着一个感叹号,连续用了5个。从感叹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解读文本,不仅要关注重点字词,而且要关注那些特殊的标点符号。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通过解读标点,让学生走进老人那份得意、那份快乐、那份幸福与满足的内心。更走进了作者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中!
  过渡:小小的感叹号,它承载的是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它折射的是老人对海鸥深深的情呀!
  画面三:谈鸥
  句子: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为什么会立刻生动起来?
  引导学生抓住“生动”一词体会这是老人十几年来,对海鸥爱的倾注,也是海鸥带给老人快乐、幸福的表现。
  设计意图:这三个画面的学习,主要抓住老人的衣着、动作、语言的描写,走进老人与海鸥相伴的场景,主要通过体会细节,丰富画面,品味重点语句,进行语言训练,并将解疑与感悟自然结合。
  二、品读,体悟浓浓的义
  画面四:送别
  句子1: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鸥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句子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句子3: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结合平时的积累,请学生用一个词表达海鸥此时的心情。(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
  (2)结合插图,联系生活,让学生理解想象此时的感受并相机指导读出个性化体会和感受。
  (3)引导学生重点解读“扑”,作者为什么要用“扑”而不用“飞”呢?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细细揣摩、鉴别、品味。
  ①“人”“鸟”之别,扑是人的行为,飞是鸟的本能,“扑”反映出老人与海鸥是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②“缓”“疾”之别,“扑”写出了海鸥靠近老人遗像速度十分快,而“飞”则可快可慢。
  ③“轻”“重”之别,“扑”把海鸥对老人的关切之情、难舍之情、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飞”的程度要浅得多。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我们要引领孩子懂得如何遣词造句,引领孩子不仅要注视文字的躯体,更要透视文字的灵魂,把文字背后的意思读出来,这就是创造。
  过渡:一个“扑”字赋予了海鸥人一样的情感,面对即将离去的老人遗像,海鸥是千般的不舍,万般的留恋。多么悲壮的画面,足以震撼每个人的心。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占鳌头。从文本来看,这篇文章的读点应定在15、16、17三个自然段,因此,这一环节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小组读,男生、女生、师生比读,到最后的配乐诵读。
  5.小练笔:
  a.海鸥们还会做出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b.假如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老沙、公主……),此时你会诉说些什么?可能还会做些什么呢?
  c.假如你是旁观者中的一员,你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海鸥们对老人的那份富于灵性的眷恋,带给人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无言的感动。课文共6处用了省略号,最后一处省略号单列一段,这种特殊的用法,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巧妙之笔。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读点”,还要从语言表达上关注“写点”,本文的“写点”就在这里。
  过渡:短暂的生命却换回了爱的永恒,老人对海鸥深深的情,海鸥对老人浓浓的义,这感人至深的和谐画面,将永远定格在每位读者的心中。
  三、回旋画面,体会写法
  (1)作者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2)课文13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作者这里为什么不用“对”而用“和”?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对”是单方面的,“和”表示的是双向的。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3)题目“老人与海鸥”可以换成“老人的海鸥”“海鸥的老人”“海鸥与老人”吗?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另一大任务是体会习作表达,这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从“阅读”走向“习作”,从“教教材”走向了“用教材教”,真正用课文让学生“学语文”。
  四、搭设平台,语言实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深的句子积累下来。
  (2)推荐邓启耀博客(http://dengqiyao.blshe.com),与作者交流对话并阅读原文《寂寞鸥灵》。
  (3)小试身手: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其他文献
70年代风格的碎花遍布于轻薄裙装之上,尽显复古典雅。左:绿色印花连衣裙CelinebyHedi Slimane右:黑白印花连衣裙Givenchy;印花厚底系带鞋Miu Miu;印花领巾、紧身裤袜均为Calzedonia取自旷野格调的色块组合令举手投足都展现出摩登姿态。左:印花衬衫Etro;右:针织上衣、斜纹麂皮短裙、夹克、袜子均为Miu Miu质感超然的印花丝巾消解了皮草带来的厚重感。皮革拼接人造
计算是数学之本,几乎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要通过计算来解决。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计算教学的方法不够重视,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班级教学相同的内容。下面就以笔者两次用不同的方法执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教学智慧创造精彩的数学课堂。  【课堂实录1】  师:光明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准备乘船去旅游。  师:你们发现什么数学
参加江苏省区里的青年教师赛课,最后决赛上的是苏教版第七册《泉城》,借班上课,用的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和趵突泉被称为济南的四大名泉,你知道它们的得名原因吗?”   孩子们自读了课文以后,很快纷纷举起小手:  “因为珍珠泉水里面会冒出一串串水泡,像一串串珍珠,所以叫珍珠泉。” “因为黑虎泉的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老虎头,所以称它黑虎泉。”   “五龙潭在旧城的
阅读教学一般分为初读和深读两个阶段,初读阶段一般解决写了什么,深读阶段一般解决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对于精读课文,我们一般在第一课时进行初读,在第二课时进行深读;略读课文的教学虽然只用一个课时,但依然是先初读后深读。解决写了什么从另一种角度讲就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有的老师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往往形式单一。读了课文后,老师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这种方式偶尔
濃郁的色彩搭配鲜明的线条,共同勾勒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造型感,将人瞬间带回装饰艺术运动喧嚣直上的百年前。
理想的语文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课堂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名山,是一汪充满情感波澜的海洋,因此,好的语文课堂应该真情无限,情满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学,理想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心理学家指出:“内在的情感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人的
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因此,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把数学与学生的原有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  【案例】张大伯在他家的院墙边用篱笆围了一个鸡圈,已知篱笆的总长是24米,请你帮他设计一下,应
如果你生长在罗马这样的城市,经历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的洗礼,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转过街角便能邂逅壮观的喷泉与雕塑,怎能不对它数百年经久不衰的美心生感叹。正是罗马如此深厚的底蕴,让扎根于斯的Bvlaari在不断发掘永恒之城的故事之余,一次又一次以创新的作品来述说与当下的连接,全新推出的Barocko高级珠宝系列便是如此。  在品牌创意总监LuciaSilvestri眼中,再次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之美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当老师宣布要做游戏时,学生“信心百倍”“振臂高呼”,但事实上,所看到和进行的往往是数学趣题或思维训练,学生顿时“万分失望”“唉声叹气”。看来是习题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正如席勒所说:“发挥人类才能的理想环境是游戏的庭院,人类的卓越性与创造性的源泉是人类之中的孩童。”这话值得我们深思。  为什么游戏具有神奇的诱人力量?伽达默尔认为:游戏真正的主体是游戏本身,而非游戏者,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轻波……”作为一名教师,多么希望能寻找到这样的一滴雨露、一缕春风、一片落叶,多么希望它能真正滋润我们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孩子随着春风快乐舞蹈,使孩子的生活由此荡漾开一圈又一圈美丽的涟漪。  渐渐地,我们发现集雨露、春风、落叶优点于一身,能真正让学生变得美丽动人、生机盎然的不是题海战术,而是阅读。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