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朱坝镇2010年度小麦生产技术分析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86827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总结了朱坝镇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小麦产量结构,破析了小麦减产原因,生产中的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 小麦生产 技术分析 洪泽县朱坝镇
  去年,朱坝镇播种小麦面积5.2万亩,由于冬前气温低阳光少积温不足,没有形成冬前壮苗,春季气温回升慢,小麦生长中后期又遭遇到多种自然灾害,致使小麦减产,我们测产了20多块地对小麦成熟期进行调查统计:全镇小麦平均亩产383kg,比上一年410kg亩减产27kg,总产小麦1915万kg,由于面积比上一年增加0.1万亩,总产比去年增加38.3万kg。
  一、小麦产量结构分析
  从今年小麦的产量构成三大因素看,平均亩穗数为38.6万,比去年的44.5万减少5.9万;穗粒数为33.4粒,比去年的28粒增加5.4粒;千粒重为34.8g,比去年的36.3g减少1.5g。从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上分析,今年小麦穗粒数较多,减产主要减在亩穗数上,其次是减在千粒重上。
  二、小麦减产原因破析
  1.亩穗数降低的原因
  (1)播期后移,冬前气温低,个体发育弱,群体不足,亩三叶大蘖少,单株成穗少。据调查(10月3日—10日),播种适时麦面积仅为1.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37.2%不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另据气象资料分析,从播种至越冬(10月1日—11月20日)有效积温仅503.2℃,比去年同期669.2℃少166℃,尤其是10月份日均气温比去年同期低2.7℃。据市技术站越冬期调查,平均单株分蘖比去年少1.4个,次生根少2.4条,亩三叶大蘖少0.9万,主茎叶片少1.7片,单株成穗比去年少0.37个,由于冬前未形成壮苗,对实现足够的群体不利,使亩穗数偏少。
  (2)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春一肥水运筹较晚,春季分蘖难以成穗。据调查,今年返青期为2月27日,比去年同期晚13天,3月份平均气温7.3℃,比去年同期低3.5℃,返青至拔节期间降水量次数较多,降水量为16.8mm,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春一肥水运筹偏晚,影响了春季分蘖成穗。
  2.千粒重较低的原因
  (1)灌浆期间光照少,灌浆强度减慢。据气象资料统计分析:5月份平均气温为21.3℃处于小麦适宜灌浆温度20~22℃之间,对小麦灌浆有利,但总日照时数少,从抽穗至成熟为184.2h,比去年同期少84.5h,特别是灌浆高峰的5月份,日照时数仅为172.1h,比去年的197.2h少25.1h,日照少限制了小麦的正常灌浆。
  (2)多种病虫害普遍发生,导致千数重降低。小麦抽穗后,降雨较多,土壤湿度大,使各种病虫害陆续发生。一是小麦白粉病、赤霉病中度发生,据统计,赤霉病发生面积2.5万亩,叶锈病发生面积1万亩,由于今年白粉病、赤霉病及蚜虫的始见期及发生盛期比往年推迟7~10d,发生程度也较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防治不够及时,影响了小麦灌浆,二是新病害危害成加重趋势,去年我市发现的小麦全蚀病、赤霉病的发生面积扩大,其中赤霉病的发生程度较重。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灌浆,造成千粒重降低,据测定,严重危害的麦田,千粒重降低2g左右,亩减产25kg。
  (3)浇水次数少,影响小麦产量提高。抽穗后,阴雨天气较多,据气象资料统计,抽穗至成熟(5月3日-6月11日)有8次降雨过程,总降水量为86.1mm,比去年同期多16mm,减少了浇水次数。据技术站统计,全县44.3万亩小麦浇2水的面积仅为5.5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11.7%,浇1水的千粒重比浇2水平均减少0.9g。
  3.优质专用麦品种(9023)的大面积推广,也是造成小麦减产的原因之一
  随着近几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我镇优质专用麦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5.2万亩。其中优质麦9023就有3.8万亩。
  三、生产中的经验与体会
  今年小麦生产在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下,未能实现丰产丰收,但我们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足墒、足肥下种,推广了二次追肥
  今年小麦生产上让我们坚持了稳氮、增磷、补钾、配锌的施肥原则。据技术调查,全镇造墒面积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00%;平均亩施纯氮12.7kg,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推广“二次追肥”技术,使得在小麦在不利条件下二次追氮面积达到了4万亩,亩施纯氮2.5kg,据成熟期调查,平均亩增产小麦29.6kg;底施五氧化二磷12kg;钾肥施用面积4.3万亩,平均亩底施氧化钾4kg。充足的墒情和底肥为冬前壮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浇好关键水
  针对越冬期间气温较低、春季气温回升慢、降雨较多的气候条件,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加强小麦水分管理,在冬前浇好底墒水和冻水的基础上,春季保证浇好了起身拔节水,孕穗水、扬花灌浆水,满足了小麦生长发育需要。据技术站调查,春季浇2水的麦田平均亩产407.7kg,浇1水的平均亩产378.1kg,浇2水的比浇1水的亩产增产29.6kg。
  3.推广了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
  “一喷综防”施夺取小麦高产的成功经验,播前我们推广了药剂拌种技术,据统计:全镇小麦80%采用了药剂拌种技术,有效控制了苗期病虫害的危害;小麦拔节前,结合化学除草,我们推广了了混合喷施杀菌剂和高效低毒杀虫剂家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技术,在小麦后期,我们推广了“一喷综防”技术,抽穗后,阴雨天气较多,田间湿度大,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蚜虫等病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据统计:今年小麦病害发生面积为4.1万亩次,防治面积4.2万亩次,麦田化学除草面积为5.2万亩。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获得较理想的除治效果,将产量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四、目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秋种想法
  1.当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1)部分秸秆还田的地块,底氮不足,造成出苗后苗黄、苗弱现象。
  (2)受气候影响,在小麦灌浆后期,浇水不积极。影响了千粒重的提高。
  (3)病虫害防治不彻底、不及时。造成赤霉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蔓延危害,影响了产量的提高。
  2.秋天种麦设想
  (1)秸秆还田的地块,大力推广增施氮肥技术。
  (2)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宣传力度,努力控制病虫害的流行。夺取下年小麦的丰产丰收。
其他文献
期刊
果材兼用林是一种在生产果品的同时也生产木材的经济林。正因为果材兼用林既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果实,又是一种用材林,所以它的发展优势不仅仅是在经济效益方面,在生态效益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果材兼用林若能在我国因地制宜、科学的规划和发展,将对于推动我国山区经济发展,进而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就我国果材兼用林的特点、前景及优势、果材兼用林的现状及推广途径等方面
病因:一方水土养一方“癌”rn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饮食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人的健康.rn拿83岁的老王来说,他在2年前查出了食管癌.当时他非常纳闷,自己没有什么不良嗜
期刊
一、钢琴基础教育首先要抓基本功rn从我儿年来针对儿童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儿童在学琴、练琴时都会存在一指上翘,小指平躺、中指弯折、个别手指绵软无力等问题,造成该种现象
2003年,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原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因“非典”期间掌握疫情和督导防疫工作失责而“下台”。这被看作是问责之始,随后“问责风暴”席卷中国,中石油集团、北京密云、吉林省吉林市、浙江海宁、湖南嘉禾、安徽阜阳等部门和地区一批官员,先后因重大责任事故和违法乱纪引咎辞职或遭严厉处分。问责制开始闯入人们的视野。  现代问责制根源于西方民主思想,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赋予,那么作为权力
“互联网+”的理念来源于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实践.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并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上升为国家
走进美国明尼苏达州吉姆·考尔先生的家庭农场,仿佛进了一个先进农业机具的展览会--几幢高耸的圆形粮仓旁,整齐地停靠着10多台大型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  “我们这座农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对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的适用性试验,提出此项技术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农产品 农药残留 速测技术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人们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已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对农产品生产与流通领域中的监管措施也在不断的强化与加大。多年来,沈阳市农业检测中心不断强化对上市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的
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岛国,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城市扩张迅猛,城市周边的地价不断上涨。由于土地属私有制,为保留土地以达到增值的目的,一些农户不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