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态度的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l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于语文课向来不重视,总是倾向数理化英语,学累了,把语文学习时间当休息,认为语文学不学无所谓。语文考差了不着急,其它课考差了,忙着补。而且语文努力一下还可以上成绩,却不努力,其它课差到努力没用还很努力,让人匪夷所思。这完全可以看出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改变这一点,笔者认为改变学生的态度至关重要。
  一.改变学生语文认知需要的策略
  认知需要,就是想了解与理解要掌握的知识、要阐明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来影响学生的态度,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的改变可导致对该课程的喜爱,改变认知需要的具体方法有:
  1、改变学生对语文的看法。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来理解工具性。交际工具本身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交际是生命的相互展示,是生命价值的相互欣赏,是生命智慧的相互沟通、辉映和碰撞。人文性必然在工具性中得以体现。人类的文化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做人的道理以及真善美、假恶丑的现象都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透视出真善美、假恶丑,就必然要通过读说等方式,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从语言文字中切切实实地去感悟、去体会,而不是微言大义地贴标签、说空话。所以,离开了工具性,人文性也无从谈起。
  2、改变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这种方法就是改变学生对课程某方面或几方面的信念。由于受先验经验或态度的影响,部分学生会认为学习没多大意思、知识没多大用处、上课很无聊等。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信念,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讲授不断提醒学生该课程对其在某方面是“更好的”或“最好的”,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开端介绍课程体系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度讲解;在开始讲授课程中某部分内容时,提示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在某方面的意义或作用,改变评价的关键是课程表现出对学生的意义。
  3、改变学生对课程的新认识。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新认识。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增加新的概念。可以增加一个以前被学生忽视的方面。学生对课程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认识或重视程度,常常会看重某方面而认为这方面更重要,改变学生对这些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些课程是必修课,有些是选修课。有些是侧重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有些是增加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强调这方面,说服学生更重视这方面。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怎样激发兴趣呢?我们要抓住“新”、“趣、“情”、“思”四个字进行。
  1.新。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总是采用同一种或相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即使某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好,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使之程式化,这种教法也就停滞了,缺乏活泼的生命力。为此,我们设计各种体裁的课文的教学,要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学习课文的愿望和现有语文能力的情况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使每个专题、每个板块、每篇课文的学习都有新意、有新鲜感。
  2.趣。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趣味”,绝不是庸俗低级或故弄玄虚,而是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了解并熟悉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渴求知识的心态,紧扣课文的特点,以知识的清泉浇灌,学生往往就会被吸引,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
  3.情。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笔墨中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情动而辞发,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教学时我们就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通过讲读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之口,如出我之心。
  4.思。学习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而学生智力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实用性和肤浅性虽占有一定的位置,但由于他们的大脑功能进一步完善,接触事物进一步广泛,他们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和知识会产生探讨的愿望,故而我们要高度重视他们“思”的锻炼和发展。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BY[2011]G119)。)
  牛志平,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其他文献
在义务教育阶段,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教育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契机,从教师自身,学生教育,音乐意境三方面入手激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弊端不断显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互动以及学生主体地位呈现,课堂互动教学模
期刊
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音乐艺术而言,各民族的民歌都是千姿百态的涓涓溪流.内容丰富、体式古朴、声韵严谨、旋律优美、自成一体的彝族民歌更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质而拥有特殊的
幼儿钢琴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有精湛的专业技巧和从教经验,还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而幼儿的自信心在学习钢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能否长期坚持学习钢琴的关键。
英语阅读教学占据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其对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思维
期刊
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之一的英语阅读,不仅能够直接对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一个非常好的体现,而且还能够反映出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现在依然还有很多问题存在
期刊
期刊
英语是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但就当前高中教育现状来看,高中生的英语成绩分化现象相当明显,高中英语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家庭和学校是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
期刊
课改,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老师们大胆更新教育观念,全力开展教学实践,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改局面喜人。这十年的改革路上,也出现了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一知半解,甚至误解的问题。所谓“一知半解”,即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全面、不透彻”导致语文新课程走入了改革的误区。所以,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认清课改精神核心,理清课改思想源头。  一.知“自由”半解“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