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食五谷杂粮,身体难免都会出现问题,无论大病小病,在一定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吃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的剂型多种多样,针剂、制剂、分散片等等。而中药由于毒副作用小,而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中药的药理比较复杂,并且存在着药理毒性,同时中药中还含有一些难以溶解的成分,因此基于这些原因,固体分散技术被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固体分散技术能够加快药物的溶解度、并且能实现对药物释放速度的控制及延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中药制剂;熔融法
引言:
中药的脂溶性成分有很多,传统的丸散剂形式的溶解性能不好,因此造成了药物的利用率较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治疗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医学上的科研能力也在不断的加强,各种新型的水溶性聚合材料、脂溶性材料层出,这些材料做为新的载体来实现固体分散剂的制备,一方面能够实现对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固体分散剂的能力和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新时代的固体分散技术更是成为了医学领域重點研究的对象。
一、固体分散体的主要制备工艺
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法(共沉淀法)、熔融法、溶剂-熔融法等。
1.溶剂法
在有机溶剂中放入药物与承载药物的载体,经过对溶剂的处理,从而实现混合后的共沉淀固体分散体。这种方式由于需要对溶剂进行加热,迫使其蒸发,因此在制备的阶段就会产生热量,所以这种形式的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就需要对药物的情况进行控制,必须要对热不稳定,容易挥发的药物。因此在聚维酮(PVP)分散体系、肠包衣分散体系中被广泛的应用,这种工艺也存在着相应的技术缺点。
由于在制备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有机溶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成本,并且由于蒸发的过程中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会造成药物不稳定的现象,比较容易出现重新结晶的情况,这就会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了主药的分散度。
2.熔融法
这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加热的方式来实现药物与载体的混融,这种方法需要经过两个主要的环节,即加热熔化以及降温冷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单快捷,并且成本低,经济适用。主要应用于那些对热比较稳定的药物。本法关键在于冷却必须迅速,以达到较高的过饱和状态,使多个胶态晶核迅速形成,而不致形成粗晶。
3.溶剂-熔融法
溶剂熔融法是将药物配成溶液后加到熔融的载体中,然后,迅速冷却固化。该方法是溶剂法和熔融法的联合应用,适用于熔点高、对热不稳定药物,也适用于液体药物(如鱼肝油和维生素A、D、E等)。本法药物受热时间短,质量稳定,但仅限用于小剂量的药物。如用溶剂-熔融法制备依托度酸-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显著提高依托度酸的溶出速率。差热分析图谱表明,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于载体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溶解速度及生物利用度。
二、中药固体分散技术应用的特点
1.增加中药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中药有效成分复杂,很多有效成分溶解性不好,影响了药物的疗效。固体分散技术可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体、无定形或微晶化状态高度分散,不聚集成团,增加中药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2.延缓、控制药物的释放
以不同载体制备同一药物的固体分散体,其溶出度亦不同。用可溶性载体制各,则其在体内释放速度加快;用难溶性载体制备,药物在体内释放速度变缓,故可制成速释或缓释制剂。
3.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将易挥发、易分解的不稳定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系,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减少用药剂量,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4.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体可提高口服中药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达到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三、中药固体分散剂型的研究应用
固体分散剂作为一种中间剂型,可根据药物性质和给药途径设计制成滴丸剂、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等。
1.滴丸
滴丸是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和液体药物与基质混匀加热熔融后,滴入不相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成丸的一种制剂,具有服用量少,崩解和溶出迅速等特点,对于提取量较小、脂溶性较强的中药是很好的剂型。随着滴丸相关辅料和制各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滴丸剂这一优良剂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国内生产的中药滴丸大体可以分为速释滴丸和缓释滴丸。
(1)速释滴丸
选用水溶性基质,如聚乙二醇类、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尿素、泊洛沙姆等,在骤冷情况下形成固体分散体,药物以极微小的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存在,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及生物利用度,起到速效和高效的作用。
(2)缓释滴丸
选用适宜的缓控释辅料,如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十六醇等将难溶性药物制成滴丸,控制药物的释放,达到高效与长效相结合的目的。同时还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宽心缓释滴丸选用硬脂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PEG6000为制备滴丸的基质,其中硬脂酸用量占辅料量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量占辅料量10%,载药量为10%。药物在人体内既能迅速达到最低有效浓度,又能长时间维持药效。
2.中药分散片
分散片是指遇水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它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速释固体剂型,与普通片剂相比,具有崩解时间短、分散均匀、药物溶出迅速、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此外,胶囊剂、注射剂也是中药固体分散剂的常用剂型。
中药传统剂型具有量大、体积大、粗粉制药、制剂粗糙、工艺落后、服用困难、作用缓慢等缺点,固体分散剂作为一种给药系统,应用于中药制剂,能增加中药制剂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提高中药疗效和中药资源的利用,为制备中药新剂型、提高中药在药品市场的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动力。其中中药滴丸的研制和产业化成果尤为显著。
结语:
固体分散技术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在很多方面如药稳性低、不易储藏、易老化都存在着不足,而这些些问题都需要医疗科研人员的不断钻研与创新。只有对固体分散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突破固体分散剂的限制,从而实现其广泛的应用。采用联合调节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或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载体,可以提高固体分散制剂的稳定性,随着新型载体的不断开发和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固体分散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将会有更为乐观和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中药制剂;熔融法
引言:
中药的脂溶性成分有很多,传统的丸散剂形式的溶解性能不好,因此造成了药物的利用率较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治疗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医学上的科研能力也在不断的加强,各种新型的水溶性聚合材料、脂溶性材料层出,这些材料做为新的载体来实现固体分散剂的制备,一方面能够实现对缓释和控释制剂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固体分散剂的能力和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新时代的固体分散技术更是成为了医学领域重點研究的对象。
一、固体分散体的主要制备工艺
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法(共沉淀法)、熔融法、溶剂-熔融法等。
1.溶剂法
在有机溶剂中放入药物与承载药物的载体,经过对溶剂的处理,从而实现混合后的共沉淀固体分散体。这种方式由于需要对溶剂进行加热,迫使其蒸发,因此在制备的阶段就会产生热量,所以这种形式的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就需要对药物的情况进行控制,必须要对热不稳定,容易挥发的药物。因此在聚维酮(PVP)分散体系、肠包衣分散体系中被广泛的应用,这种工艺也存在着相应的技术缺点。
由于在制备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有机溶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成本,并且由于蒸发的过程中温度等因素的变化,会造成药物不稳定的现象,比较容易出现重新结晶的情况,这就会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了主药的分散度。
2.熔融法
这种方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加热的方式来实现药物与载体的混融,这种方法需要经过两个主要的环节,即加热熔化以及降温冷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单快捷,并且成本低,经济适用。主要应用于那些对热比较稳定的药物。本法关键在于冷却必须迅速,以达到较高的过饱和状态,使多个胶态晶核迅速形成,而不致形成粗晶。
3.溶剂-熔融法
溶剂熔融法是将药物配成溶液后加到熔融的载体中,然后,迅速冷却固化。该方法是溶剂法和熔融法的联合应用,适用于熔点高、对热不稳定药物,也适用于液体药物(如鱼肝油和维生素A、D、E等)。本法药物受热时间短,质量稳定,但仅限用于小剂量的药物。如用溶剂-熔融法制备依托度酸-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显著提高依托度酸的溶出速率。差热分析图谱表明,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于载体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溶解速度及生物利用度。
二、中药固体分散技术应用的特点
1.增加中药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中药有效成分复杂,很多有效成分溶解性不好,影响了药物的疗效。固体分散技术可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体、无定形或微晶化状态高度分散,不聚集成团,增加中药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2.延缓、控制药物的释放
以不同载体制备同一药物的固体分散体,其溶出度亦不同。用可溶性载体制各,则其在体内释放速度加快;用难溶性载体制备,药物在体内释放速度变缓,故可制成速释或缓释制剂。
3.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将易挥发、易分解的不稳定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系,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减少用药剂量,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4.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体可提高口服中药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达到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三、中药固体分散剂型的研究应用
固体分散剂作为一种中间剂型,可根据药物性质和给药途径设计制成滴丸剂、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等。
1.滴丸
滴丸是药材经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和液体药物与基质混匀加热熔融后,滴入不相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成丸的一种制剂,具有服用量少,崩解和溶出迅速等特点,对于提取量较小、脂溶性较强的中药是很好的剂型。随着滴丸相关辅料和制各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滴丸剂这一优良剂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国内生产的中药滴丸大体可以分为速释滴丸和缓释滴丸。
(1)速释滴丸
选用水溶性基质,如聚乙二醇类、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硬脂酸钠、甘油、明胶、尿素、泊洛沙姆等,在骤冷情况下形成固体分散体,药物以极微小的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存在,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及生物利用度,起到速效和高效的作用。
(2)缓释滴丸
选用适宜的缓控释辅料,如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十六醇等将难溶性药物制成滴丸,控制药物的释放,达到高效与长效相结合的目的。同时还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宽心缓释滴丸选用硬脂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PEG6000为制备滴丸的基质,其中硬脂酸用量占辅料量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量占辅料量10%,载药量为10%。药物在人体内既能迅速达到最低有效浓度,又能长时间维持药效。
2.中药分散片
分散片是指遇水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它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速释固体剂型,与普通片剂相比,具有崩解时间短、分散均匀、药物溶出迅速、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此外,胶囊剂、注射剂也是中药固体分散剂的常用剂型。
中药传统剂型具有量大、体积大、粗粉制药、制剂粗糙、工艺落后、服用困难、作用缓慢等缺点,固体分散剂作为一种给药系统,应用于中药制剂,能增加中药制剂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提高中药疗效和中药资源的利用,为制备中药新剂型、提高中药在药品市场的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动力。其中中药滴丸的研制和产业化成果尤为显著。
结语:
固体分散技术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在很多方面如药稳性低、不易储藏、易老化都存在着不足,而这些些问题都需要医疗科研人员的不断钻研与创新。只有对固体分散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突破固体分散剂的限制,从而实现其广泛的应用。采用联合调节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或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载体,可以提高固体分散制剂的稳定性,随着新型载体的不断开发和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固体分散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将会有更为乐观和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