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l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骼肌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cytotoxic T-cell lymphoma,CTL)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14例骨骼肌CTL和47例非骨骼肌结外CTL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观察肿瘤形态,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EB病毒(EBV)感染状态和T细胞受体(TCR)克隆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结果

骨骼肌CTL占本组结外CTL的23.0%(14/61)。患者中位年龄45.5岁(11~76岁),男性6例,女性8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生长的无痛性肿块。有B症状者占比为2/14。肿瘤分别发生于颊部(7例)、舌部(4例)、下唇(3例)及左上臂(2例),其中有2例均累及两个部位。临床分期ⅠE期10例,ⅡE期4例。与非骨骼肌结外CTL比较,骨骼肌CTL多无B症状、临床分期低、主要累及面颊及口腔(舌部和唇部,P<0.05)。形态学上表现为骨骼肌组织内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阳性表达T细胞抗原(CD2、CD3、CD5、CD7),其中一个或多个抗原表达减弱或表达缺失者占比为11/14。所有病例均表达T细胞胞质内抗原-1、颗粒酶B和CD8(CD8+>CD4+模式),CD56阴性。Ki-67阳性指数中位数为35.0%(5%~60%)。所有病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阴性。除6例未检测外,其余病例TCR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检测结果为阳性。10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10~67个月)。10例患者完全缓解,5年生存率为100%,与非骨骼肌结外CTL(5年总生存率3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277,P=0.004)。

结论

骨骼肌CTL多发生于面颊和口腔,肿瘤细胞具有侵嗜骨骼肌或肌炎样的形态学特征,具有CD8+>CD4+和细胞毒性分子模式的免疫表型,临床分期低,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高细胞亚型PTC(TCV-PTC)、靴钉亚型PTC(HV-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明确的21例TCV-PTC和10例HV-PTC作为高侵袭组,选取22例滤泡亚型及21例经典型PTC作为对照,整理临床及病理诊断信息,通过HE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选择肿瘤组织区域获取DNA,采用二代
口服盐酸中毒的病例临床少见,在毒物不明确的情况下容易误诊。本文对成功救治的1例口服盐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类似病例提供诊治参考。
目的探讨第二代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ynamic anterior plate-screw system for quadrilateral area,DAPSQ)的标准化置钉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截取6具防腐保湿处理的全骨盆标本,制作左侧髋臼高位双柱骨折模型,随机行第二代DAPSQ或前路重建钛板+1/3管型固定。将标本装载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试验机,模拟坐位以200 N、300
脓肿分枝杆菌脊柱炎临床上较为少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并不典型,病理结果可辅助诊断,需积极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明确诊断。如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并椎旁感染患者,行后路胸椎管减压、第8胸椎肿物切除+人工椎体、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倾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出院后开始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3周余患者因伤口出现积液并破溃,连
含鹅膏肽类毒素致命鹅膏中毒可导致患者肝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死亡,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鹅膏肽类毒素有助于早期临床确诊。本文三例患者经ELISA鉴定为含α-鹅膏毒肽的致命鹅膏中毒,中毒患者以消化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患者放弃治疗后死亡,予以吸附毒素、导泻、补液促进毒物代谢、保肝等支持治疗后,2例患者好转出院。
选择性自噬通过降解聚集体蛋白、受损或多余的细胞器等细胞质物质维持细胞内稳态,其正常功能的维持必须确保自噬受体能够有效识别和隔离待降解物质。作为重要的自噬受体蛋白,p62通过介导多种信号通路参与选择性自噬过程。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当其持续较长时间发展时,会继发实质性瘢痕形成并最终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器官衰竭。p62在肺、肝、肾组织等纤维化疾病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p62的积累、过表达
弹性髓内钉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闭合性骨折的首选方法。弹性髓内钉由钛合金材料制成,具有可塑性和内在的弹性,负重时不易断裂。术前应根据健侧骨干全长X线片测量骨干的直径和长度,将弹性钉预弯成"C"形,然后经骨干近端或远端内外侧皮质打入髓腔,依靠其内在的弹性在入钉点、"C"形的顶点和钉尖部位构成三点固定,使骨折端的应力达到平衡,形成髓内支架,骨干周围的肌肉组成软组织框架,达到相对稳定的生物学
期刊
目的评价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骨盆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入院行手术治疗的114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7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18~77岁;患者采用初步建立的基于ERAS理念的围术期康复途径进行治疗,阶段性调整康复计划;对照组57例,男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