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的动态定量监测研究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短串联重复多态性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位点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实时动态监测供体细胞(doner cell,DC)的植入程度及嵌合体变化过程.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多重PCR扩增技术,对36对移植前供、受者血样及移植后受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样进行15个STR位点的检测,根据供、受者之间的差异位点判断DC在受者体内的植人情况,进而对患者的移植是否成功以及嵌合体类型[完全供者嵌合体(complete chimerism,CC)或混合嵌合体(mixed chimerism,MC)]进行定性判断;根据混合嵌合体中供、受者细胞的相对数量定量分析供体细胞的植入程度及演变规律.结果 36对供受体中检出有差别的STR位点为8~15个(平均为11.9个),移植后患者体内最早可检测到供者STR基因的时间为5~14 d(平均为7.56 d).动态监测结果表明36例患者中有31例形成稳定CC,STR位点由受者型向完全供者型转化的平均时间为14.17 d[(9~23)d].有5例形成MC,其中4例为持续MC,1例在移植后49 d转为CC并持续保持.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受者STR基因位点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不仅可为临床提供判断移植是否成功的早期直接证据,且通过分析移植物的嵌合状态及其变化,有助于预警白血病的复发和原发疾病治疗.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的发展,各项各个地区均在其开展不同类型的交通工程,包括各类等级的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其一般规模较大,包含许多分项工程,其中机电工程属于极为重要的一个部
该文主要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常用处理方法: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水法、单液硅化法、碱液加固法。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地基处理方法的技术可行性。
由于716气象雷达是预报员发布机场雷雨天气短时预报所依赖的重要设备,因而要求维修员在故障发生时要尽快找到故障点修复设备。本人依据多年的维修经验,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总
由于我国地形结构较复杂,滑坡属于一种常见的不良自然地质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力,给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年,面对滑坡事故现象的频繁发生,滑
Auto CAD具有完善的图形绘制功能和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绘制图形的方法与技巧直接决定绘图的效率,注重快捷键的使用可以让左右手共同发挥作用;将不同类别难于记忆的命令自行创建一个新的工具栏方便操作;合理利用图块;绘图时,方法不要单一、墨守陈规,而要开拓思维,大胆创新。
在平原地区的地下水总补给量和总消耗量的分析计算中,通过对平衡差、总差及相对误差的评定,消除误差,进而使地下水总补给量和总消耗量的平衡关系分析更加科学、合理,为水资源
本文结合某风电场叶片开裂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