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听到别人说“不急”、“慢走”。简单的话里,有种生活态度和节奏,仿佛一切来日方长。可以慢慢地做。慢慢地想,都来得及。做手工,大概也有这种态度和节奏在里面。
最早做的手工,都和纸有关。剪纸、折纸、粘贴,都和纸有关。和纸有关的一切,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于是。也只好慢下来,细细地沉在里面:不同的纸之间那种不同的质地。蜡纸彩色那面的光滑,草纸上的纹路和没有化成浆的草叶,还有纸的气味、纸张摩擦时那种令人愉快的声音。还有纸张的蜕变:只需要把他们折起来。画上图案、剪贴,它们就会变成想要的样子,和最初的那张纸迥然不同。细细地等待,细细的神秘感,细细的喜悦。
做纸手工的时候,炉子上的水壶里。开水呜呜地叫着,窗子上的冰化了,露出红红的一块太阳。冰没化的地方,有点像森林,做一会手工,抬头看一眼,看它成了什么样子。这一切,都那么缓慢地、缓慢地来到心里。
后来做的手工,多半和木头、草、泥巴、石头有关,因为容易获得。在家里打家具的时候,悄悄把最光滑的一块木条藏起来。以为爸妈都没看在眼里,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只是那木头的光滑、芳香,让人就是想将它据为己有。还有。在蛋壳上画画、把胶泥盘成条,捏成一只水壶,在石头上画画,偷一点清漆把它们固定下来。那些木头、泥巴、石头在手里的感觉,总也不能忘记。
后来还形成一个固定的嗜好,特别喜欢钉本子,把白纸墩齐,用硬纸做个封皮,学古书那样,用白线把纸张装订起来。因为这个嗜好,我承包了家里所有本子的装订,不管派什么用场,都一定要细细地装订起来。非常非常喜欢制作本子。浪费了很多纸张。但那喜悦始终难以言说。
不可能重新回到那种单纯的喜悦里了,但心里还是有期盼,希望来日方长,什么都不急,一切都容我用手慢慢地做,慢慢地想,一切都来得及。
先说玉手。既称玉,则嫩。嫩是职业的一份本钱。 那日。俺一干人拜谒过赤松黄大仙祠,由导姐牵了鼻子去参观一家珠宝店。来港前,曾听人说,此类店大多有强卖之嫌。人进,门关,你不掏点银子,门不开。
事实并非如此。依俺观之。伊们不强卖,但劝买。柜台小姐眼水极好,善察言观色,一旦你表情稍有异样,她便粘上来,话儿软糯得粘牙。生硬的粤语普通话说得如此这般悦耳,是俺先前没想到的。当然,进店后的铺垫至关重要。所谓铺垫,即对珠宝品质的介绍。记得俺们刚进店,身后的门就关上了。气未喘匀,红衣领班已喜气洋洋登上讲台,逐一介绍本店的宝石、钻石和项链等,还拿出验钞机一样的机器测量宝石硬度,称钻石硬度为9至10级。红蓝宝石8级或8级以下。熠熠灯光下,她灵动的双手引起俺注意。那是一双保养极好的手:细白光润。蔻丹鲜红。指头如葱,轻盈如蝶。当她介绍到一款项链时,右手作兰花状。拇指与食指捏了项链。左手翻过来。将项链在手背上慢慢地拖上拖下,似能听到金属与肌肤丝丝的摩擦声。那款项链在嫩白肌肤映衬下,果然生动。遥想当年陪都重庆,曾盛传某贵妇人用牛奶洗澡。洗出的肌肤也莫过如此吧?
这样的手,对男人有诱惑。这样的手,居然也创造财富?
就见领班用眼将俺们罩住,嘴角溢出笑来:不要怕罗,看看啦,看不要你们钱。好货啦……俺×你姥姥,有这么说话的吗?只是,当玉手也能成为一种推销手段时,以男人为主的消费者纷纷掏钞票。于是,在那家店,俺一干人至少花费了4万元港币,把导姐鼻子都笑歪了。接下来。导姐又把大伙拉往谢瑞麟的珠宝店。这就过了,你丫的刚让俺吃了回锅肉,又让俺吃烧白,真当俺是山沟沟里的土老财呀? 谢氏店位于红墈附近,分两层,楼上是卖场,楼下是加工场。那天是星期天,加工场虽亮着灯,却空空荡荡。接待小姐领着大伙在加工场匆匆转了一圈,就直奔楼上的卖场而去。
俺凭啥还去?没上楼,就在加工场里转。加工场分若干小工间,每间都用硕大玻璃与外界隔开,里面摆放工作台和加工机械。正瞎转,突然发现一工间里还有个正在劳作的首饰工。首饰工穿短袖T恤,手臂青筋鼓胀,正聚精会神地加工一枚戒子。俺注意到他的手。那是一双做粗活的大手:手掌厚实。指头粗锉,大拇指缠着胶布,没修剪的指甲缝塞满油污。但它却无比灵活:时而锉、时而擦、时而敲,还不时拉过小巧的气焊枪点焊,动作娴熟。渐渐的,戒子在那双糙手中越来越晶亮。他一直没抬头,俨然沉浸在一种创造的愉悦中。回视大玻璃窗上,挂着一块标牌,用中、英、日文标明:本日公假,恕不接待。那么。他是在加班赶剩下的活儿,还是在做私活?不得而知。
能够知道的是:岁月所有的印痕,都镌刻在那双糙手上,写在他额前的皱纹里。事实上。当俺一干人信步港九,极目高楼连云,宝马香车,还以为这里遍地是老板、人人养尊处优呢。却忽略灯红酒绿深处,那些仍在辛勤劳作的手。无论玉手还是糙手。它们的存在。犹如这座靓城残存的背街老巷。不了解它,你恐怕很难读懂她今天的风华。
最早做的手工,都和纸有关。剪纸、折纸、粘贴,都和纸有关。和纸有关的一切,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于是。也只好慢下来,细细地沉在里面:不同的纸之间那种不同的质地。蜡纸彩色那面的光滑,草纸上的纹路和没有化成浆的草叶,还有纸的气味、纸张摩擦时那种令人愉快的声音。还有纸张的蜕变:只需要把他们折起来。画上图案、剪贴,它们就会变成想要的样子,和最初的那张纸迥然不同。细细地等待,细细的神秘感,细细的喜悦。
做纸手工的时候,炉子上的水壶里。开水呜呜地叫着,窗子上的冰化了,露出红红的一块太阳。冰没化的地方,有点像森林,做一会手工,抬头看一眼,看它成了什么样子。这一切,都那么缓慢地、缓慢地来到心里。
后来做的手工,多半和木头、草、泥巴、石头有关,因为容易获得。在家里打家具的时候,悄悄把最光滑的一块木条藏起来。以为爸妈都没看在眼里,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只是那木头的光滑、芳香,让人就是想将它据为己有。还有。在蛋壳上画画、把胶泥盘成条,捏成一只水壶,在石头上画画,偷一点清漆把它们固定下来。那些木头、泥巴、石头在手里的感觉,总也不能忘记。
后来还形成一个固定的嗜好,特别喜欢钉本子,把白纸墩齐,用硬纸做个封皮,学古书那样,用白线把纸张装订起来。因为这个嗜好,我承包了家里所有本子的装订,不管派什么用场,都一定要细细地装订起来。非常非常喜欢制作本子。浪费了很多纸张。但那喜悦始终难以言说。
不可能重新回到那种单纯的喜悦里了,但心里还是有期盼,希望来日方长,什么都不急,一切都容我用手慢慢地做,慢慢地想,一切都来得及。
先说玉手。既称玉,则嫩。嫩是职业的一份本钱。 那日。俺一干人拜谒过赤松黄大仙祠,由导姐牵了鼻子去参观一家珠宝店。来港前,曾听人说,此类店大多有强卖之嫌。人进,门关,你不掏点银子,门不开。
事实并非如此。依俺观之。伊们不强卖,但劝买。柜台小姐眼水极好,善察言观色,一旦你表情稍有异样,她便粘上来,话儿软糯得粘牙。生硬的粤语普通话说得如此这般悦耳,是俺先前没想到的。当然,进店后的铺垫至关重要。所谓铺垫,即对珠宝品质的介绍。记得俺们刚进店,身后的门就关上了。气未喘匀,红衣领班已喜气洋洋登上讲台,逐一介绍本店的宝石、钻石和项链等,还拿出验钞机一样的机器测量宝石硬度,称钻石硬度为9至10级。红蓝宝石8级或8级以下。熠熠灯光下,她灵动的双手引起俺注意。那是一双保养极好的手:细白光润。蔻丹鲜红。指头如葱,轻盈如蝶。当她介绍到一款项链时,右手作兰花状。拇指与食指捏了项链。左手翻过来。将项链在手背上慢慢地拖上拖下,似能听到金属与肌肤丝丝的摩擦声。那款项链在嫩白肌肤映衬下,果然生动。遥想当年陪都重庆,曾盛传某贵妇人用牛奶洗澡。洗出的肌肤也莫过如此吧?
这样的手,对男人有诱惑。这样的手,居然也创造财富?
就见领班用眼将俺们罩住,嘴角溢出笑来:不要怕罗,看看啦,看不要你们钱。好货啦……俺×你姥姥,有这么说话的吗?只是,当玉手也能成为一种推销手段时,以男人为主的消费者纷纷掏钞票。于是,在那家店,俺一干人至少花费了4万元港币,把导姐鼻子都笑歪了。接下来。导姐又把大伙拉往谢瑞麟的珠宝店。这就过了,你丫的刚让俺吃了回锅肉,又让俺吃烧白,真当俺是山沟沟里的土老财呀? 谢氏店位于红墈附近,分两层,楼上是卖场,楼下是加工场。那天是星期天,加工场虽亮着灯,却空空荡荡。接待小姐领着大伙在加工场匆匆转了一圈,就直奔楼上的卖场而去。
俺凭啥还去?没上楼,就在加工场里转。加工场分若干小工间,每间都用硕大玻璃与外界隔开,里面摆放工作台和加工机械。正瞎转,突然发现一工间里还有个正在劳作的首饰工。首饰工穿短袖T恤,手臂青筋鼓胀,正聚精会神地加工一枚戒子。俺注意到他的手。那是一双做粗活的大手:手掌厚实。指头粗锉,大拇指缠着胶布,没修剪的指甲缝塞满油污。但它却无比灵活:时而锉、时而擦、时而敲,还不时拉过小巧的气焊枪点焊,动作娴熟。渐渐的,戒子在那双糙手中越来越晶亮。他一直没抬头,俨然沉浸在一种创造的愉悦中。回视大玻璃窗上,挂着一块标牌,用中、英、日文标明:本日公假,恕不接待。那么。他是在加班赶剩下的活儿,还是在做私活?不得而知。
能够知道的是:岁月所有的印痕,都镌刻在那双糙手上,写在他额前的皱纹里。事实上。当俺一干人信步港九,极目高楼连云,宝马香车,还以为这里遍地是老板、人人养尊处优呢。却忽略灯红酒绿深处,那些仍在辛勤劳作的手。无论玉手还是糙手。它们的存在。犹如这座靓城残存的背街老巷。不了解它,你恐怕很难读懂她今天的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