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加薪应按公共事件对待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石化系统开始了一次全范围的工资普涨。这是中石化自2003年大幅调整工资后又一次在全系统内对员工工资进行调整。
  中石化人士透露,此次调资方案的总体框架以人均工资的10%为浮动基础,中石化系统内各分公司根据该原则各自拿出相应的调资方案上报集团总部审批。从已实施的情况看,此次中石化涨薪最低约在240元,最高不超过1000元,人均大约在320元。据称,这一次的调资思路是向一线员工和低收入员工倾斜,领导干部和管理层的工资基本没有大变化。
  


  公众作为国企的“股东”,要问中石化利润走向,作为纳税人要关心财政补贴的分配。有权要求中石化充分说明加薪的理由,并公开加薪的分配方案。
  停顿四年之后,中石化系统开始了一次大范围的工资普涨。这也是中石化自2003年大幅调整工资后又一次在全系统内对员工工资进行调整。目前,大致方案已经确定。国务院国资委2007年末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垄断行业工资增长率远远低于竞争行业。
  如果是一个普通企业要加薪,公众没必要干涉。但如果是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国企要加薪,公众作为国企的“股东”,有权要求中石化充分说明加薪的理由,并公开加薪的分配方案。因为中石化目前一方面向国家要补贴,另一方面却加薪,这就给公众留下疑问:真亏损还是假亏损?要补贴是为加薪吗?
  按照公开的说法,中石化之所以要加薪,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四年停顿没涨基本工资了,而目前物价上涨;二是尽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披露垄断企业平均工资高于其他行业2到3倍,但国资委在2006年4月的调查显示垄断行业工资增长率远远低于竞争行业。因此,中石化会认为加薪理所应当。
  笔者以为,中石化固然需要加薪,但加薪方案必须要接受国家、中石化员工和社会公众的质询。这是因为,中石化是公共企业,加薪并不单单是企业内部的事、高层的事,加薪同时就意味着成本上涨和转移。因此,中石化必须满足以下这些前提才可谈加薪。
  首先,员工的现有薪金处于何种水平?如果没有对现有薪金水平客观评估,单提加薪或者加薪幅度高就很难让人信服。从政府层面来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资委关于垄断国企薪水的高低说法不一,从公众层面而言,普遍认为垄断企业工资过高。
  其次,员工的现有福利也要考虑进去。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披露,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到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到10倍之间。也就是说,工资外收入和福利比工资还要高很多。显然,如果不提工资外收入和福利,这样的加薪理由不充分。
  而且,需要明确中石化利润走向。据披露,中石化仅2007年上半年利润总额就为524.64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68.3%。但是,拿到巨额利润后中石化还在继续向国家伸手要巨额财政补贴,这就使得公众要问利润哪里去了?这次加薪必然加大成本,虽然国务院规定成品油价格近期不能上涨,但“近期”一过,加薪的成本是否会要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因此,公众作为“股东”要问中石化利润走向,作为纳税人要关心财政补贴的分配,作为消费者要关注油价,而这些都与加薪、成本相关。
  中石化作为垄断国企中的龙头企业,其薪酬分配如果存在不公,必然带有“榜样”效应。所以,对于中石化加薪,应按“公共事件”对待,要认真调查,科学测算、民主决议,这不仅是对国有资产的负责,也是对企业发展的负责,更是对公众的负责。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2006年中,火爆的A股行情让不少投资者在基金上赚到了超过50年存款利息的收益。一场全民基金普及就这样被安排得天衣无缝,买基金正逐渐演化成一场“群众运动”      在过去的2006年中,火爆的A股行情让不少投资者在基金上赚到了超过50年存款利息的收益。一场全民基金普及就这样被安排得天衣无缝,买基金正逐渐演化成一场“群众运动”。    基金为什么如此火爆    2006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后半
几天来收集了一些官方或主流媒体上公布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数字,分析比照的结果,我陷入了某种巨大的困惑之中。    先看财政收入。1978年,也就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31.1%,1994年,这一年中国进行了以“分税制”和流转税制改革为基本内容的财税体制和制度改革,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0.8%,到2006年,这个财政收入的相对数字又上升到19.39%。而根据前
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特性,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来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来推进。    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职能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五十多年的历程。自2003年试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虽然初显成效,但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专家近期组织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医疗
关键词:审计质量 实际的审计质量 感知的审计质量    影响审计质量制度性因素分析    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案件,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到郑百文、银广夏、蓝田等不一而足,这些恶性事件在给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关注。事实上,由于国内特殊的制度环境原因,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对事务所的
中国政府上周宣布,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有有毒化学物质二甘醇成分的牙膏。而早在一个多月前,美国就宣布对此类中国产有毒牙膏采取行动,随后日本和其他国家也以健康安全为由纷纷对中国牙膏进行限制。实际上,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坚称,二甘醇含量在15.6%以下的牙膏是安全的,并呼吁消费者莫为此惊慌失措。  但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表示,即便是微量的二甘醇也会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禁止在食品和药品中添
关键词:“打工族” 体育产业 品牌     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主席认为,现在世界上最好的运动鞋的生产在中国,它拥有强大的生产基地,就福建晋江而言,它已成为我国的旅游鞋之都。上世纪80至90年代,这里就有几千家大大小小的旅游鞋厂,当时晋江地区的体育用品企业差不多都是为境外厂商加工,“专替他人作嫁衣”,包括国内某些先进企业为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做贴牌生产,每年赚得微薄利润。中国人提高我国体育竞技水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的过渡中的渠道变革,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产与流通。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渠道的变革正是商务变革的本质。
近年来,中国一般物价水平出现缓慢持续上涨的迹象,造成通胀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外汇储备增加与投资膨胀。    外汇储备增加与通货膨胀    过量的货币供应既不是造成通胀的唯一原因,也不是直接原因。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并不立刻引起总需求的扩张,货币超量供应只形成潜在的通胀压力。只有当利率降低致使微观行为主体的支出增加,总需求才进入扩张期,经济活动转向复苏,这时先前潜在的通胀压力才释放出来,表现为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