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堂弟毛泽连:血浓于水又坚持原则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5333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连字润发,1913年出生,与毛泽东是未出“五服”的本家兄弟。毛家亲房“泽”字辈兄弟共10个,毛泽东排第三,毛泽连排第九。共和国领袖的堂弟是韶山冲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又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毛泽连的父亲毛尉生早逝,母亲陈氏带着4个儿女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1909年,毛泽连的姐姐菊妹子(即毛泽建)刚满4岁,便被接到毛泽东家,被毛泽东母亲收为养女。毛泽东在外地读书后,寒暑假回家常去毛泽连家看望婶母,毛泽连比毛泽东小20岁,那时还是幼童,毛泽东便喜欢逗逗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堂弟。
  1925年秋天,毛泽东带病从上海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夫人杨开慧和儿子岸英、岸青同行,杨开慧忙忙碌碌,协助毛泽东办农民夜校,搞调查,并建立了韶山党支部,这是湖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刚满13岁的毛泽连虽然年幼,但他朦朦胧胧知道:三哥和三嫂都是了不起的人物,这次回韶山是在干一件大事情,他给毛泽东当义务通讯员,还带头参加儿童团,为党组织开会站岗放哨。
  隆冬的一个晚上,夜色深沉,年关将至,老百姓都在家里忙着活计。军阀赵恒惕得知毛泽东回到韶山办农会,指使他的弟弟,任湘潭县长的赵恒哲带领一队枪兵前来围捕毛泽东。他们快到上屋场时,被放哨的毛泽连发现,毛泽连故意大声咳嗽,并高擎马灯向毛泽东示警。毛泽东见情况不妙,马上穿后门隐身密林里,方才脱险。脱险后,毛泽东去了广州。由于杨开慧协助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也成了敌人抓捕的对象。毛泽东走后的第二天,韶山冲的石板古道上,个头较高又有一肚子力气的毛泽连,打扮整洁,挑着一副箩筐,一头坐着毛岸英,一头坐着毛岸青,紧跟在后面的杨开慧罩着印花土布蓝色头巾,足穿绣花鞋,俨然是小叔子送嫂嫂回娘家。敌排长带着士兵与杨开慧擦肩而过,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杨开慧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坦坦荡荡地“溜”走了。
  1927年1月5日,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来到家乡韶山,毛泽连见三哥回来了,高兴得像过年一样,紧紧拉着三哥的手,问这问那。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毛泽连给三哥背着包袱和雨伞,一直送到村外。这一别,竟是22年。
  1949年,毛泽东定居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在毛家“泽”字辈兄弟以及毛泽东所有的亲戚朋友中,毛泽连是第一批受邀到北京中南海做客的。建国前夕,他同李舸(毛泽东表弟)一起去北京中南海见毛泽东,秘书引领他俩来到菊香书屋。当客人进来,毛泽东见到分别22年的堂弟,兴奋之情油然而生,他立即起身迎了上来,三兄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毛泽连亲切地叫毛泽东“三哥”“主席三哥”,毛泽东也亲切地叫毛泽连“九弟”“润发九弟”。
  毛泽东留堂弟毛泽连和表弟李舸在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毛泽连坐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亲耳聆听三哥用浓重的韶山口音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连不禁心潮澎湃,眼含喜泪。从建国前夕到毛泽东去世的27年间,毛泽连去北京11次,是毛泽东所有亲友中去的次数最多的一个,除毛泽东到外地视察或参加特别重要的会议外,每次都受到接见。
  毛泽东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人,在亲戚面前,他坚持“实”与“严”的原则,正确处理关系,恰到好处。毛泽连初来北京时,毛泽东见他左眼失明,右眼也患疾病,视物不清,非常痛心,于是对毛泽连关怀备至。他叫岸英请了一天假,同田家英一道将毛泽连带到协和医院治疗眼病,并让李敏、李讷姐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毛泽连很不习惯女护士护理,毛泽东知道后又吩咐岸英尽量抽出时间,多照顾九叔。毛岸英有空就往医院跑,给他喂饭。由于左眼受伤时间太长,又未及时治疗,无法复明,最后医师为毛泽连动了手术。手术后,毛泽东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来到协和医院看望弟弟。医师打算过一段时间给毛泽连换上假眼睛,毛泽连问毛泽东:“主席三哥,你看我的左眼珠子还换不换?”毛泽东说:“换只假眼睛也是摆设,还是看不见……你自己的主意呢?”毛泽连回答道:“那就不换了,听主席三哥的。”就这样,毛泽连的左眼一直空着眼珠。
  一个月后,毛泽东跟堂弟说:“你的眼疾时间太长,北京协和医院治不好,你还是早些回韶山去。”这时,李舸出面,在毛泽东面前反复提到毛泽连的家庭困难,并请主席给以特殊照顾。但毛泽东亲切而严厉地对他们说:“泽连的困难我晓得。现在也不光是泽连一个人有困难,我要解决全国人民的困难,如果我只解决他一个人的困难,那我这个主席就不好当了!泽连的困难我自己会尽力接济一点。”
  此后,毛泽东就从自己的稿费中每年定期给毛泽连寄上200元作生活补助,一直延续到1958年。农村公共食堂停办后,中央办公厅又每月寄给毛泽连20元,接连寄了好几年,毛泽东知道后,硬要把这笔钱从自己稿费中开支。毛泽东一直牵挂着堂弟毛泽连,常常寄钱寄物,帮助他治病和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直到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重病在身,还交代女儿李敏:家乡还有两个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经常回去看看。这两个叔叔,一个是毛泽连,另一个是毛泽荣。李敏遵照父亲的遗嘱,后来回到韶山,专程看望了两位叔叔。
  由于毛泽东的严格要求和亲切教诲,影响了毛泽连的行为。他虽是毛泽东的堂弟,但始终牢记三哥的劝告,以一个庄稼人的身份厮守田园,种田喂猪,在这绿色的山冲里默默地劳作。毛泽连没有因为自己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而放弃对子女的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他的儿女也没有因为有个特殊的背景去追求荣华富贵。
  毛泽东一贯严于律己,十分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从不滥用职权为个人、为亲友牟取私利。然而亲人一旦有了困难,他热情相帮,慷慨解囊,从自己的工资和稿费中给予资助,更多的是给以启迪,培养志气。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暨韶山广场毛泽东铜像落成的庆典会上,作为毛泽东的亲属代表,毛岸平(毛泽连长子)如是说:“我们虽然有着特殊的背景,但是父親从来不显摆,和我们全家都以社会的普通一员严格要求自己,这是老人家传给儿女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家风;另外从这一点说,我们对毛泽东这个伟大形象增添了光彩!”
  (摘自《党史博采》)
其他文献
“图瓦人家访”——在新疆喀纳斯图瓦村民在自家门口挂了一块巨大的木牌,把自己的家变成了旅馆、饭馆和商店。图瓦人在这儿有近三千人,死亡率却高,原因是酗酒导致冻死或斗殴而死。但冬天的严寒是否就足以解释一个民族的非正常死亡率?带我在禾木大草原上骑马的初二小姑娘一会儿哼着图瓦民歌,一会儿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想起图瓦传奇歌手香寇(Sainkho Nmntchylak)自配诗和画的新专辑《
1996  周星驰  搞笑颠覆庄严    1984年以“跑龙套”身份踏足影视圈的周星驰,后来赚进过亿身家,被尊为一代“喜剧之王”。他将最难以启齿的、最庄严的、最不可侵犯的事以最轻松家常的方式表现出来,幽默之外,又有悲剧气质,带点酸楚。这似乎是只从属于周星驰的桥段,忍辱,妥协,偷生,却从不肯轻易放弃梦想。他的电影,在玩世不恭和调侃中,宣泄化解了年轻人的逆反激情,于是,他成了后现代的解构高手,成了大学
上学时写过关于外婆的作文,老父看过后曾酸酸地说,干吗不写写你奶奶,年轻守寡,一生坎坷要强,又勤劳又爱干净。我也说不清,跟外婆相处总共不过半年,但还是常想起她,尽管她一生顺风顺水,多嘴又好吃,非常不勤劳……能想到的原因,大概是外婆生了我妈,我妈生了我,我也做了妈,从母体里一代代传递的感情份量,终于重过了那粒投怀的精子。  第一次“见到”外婆是我刚出生的时候。母亲待产,外婆特地从上海赶来伺候女儿。我以
在“老大哥”任志强还在一波三折地争取借壳上市时,被任志强称为“小潘”的潘石屹已在香港完成了SOHO中国公司的IPO。  留意潘石屹言行的人发现,几乎就在一年前,老潘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不上市。  是什么扭转了潘石屹的想法?他是如何改变自己一贯坚持的商业模式并一步步向资本市场靠拢的?这个不断妥协的过程,是迫于资本的魔力还是求生存使然?    小本买卖与快速扩张    “应该让你们公司去上市,到国外
经过8月25日和26日两个晚上的角逐,“你就是火炬手”CCTV-联想奥运火炬手全国选拔沈阳赛区决赛落下帷幕。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的30位入围选手中,诞生了10名联想提名奥运火炬手:爱心邮路上的“绿衣天使”全二平、“爱心爸爸”柏剑、公交车上的活雷锋聂永军、治沙女英雄殷玉珍、被爱心唤醒的徐丽华、“我们的歌唱家”牧兰、“中国第一芭蕾男孩”吕萌、蒙古跤王那顺格日勒、太极侠女马畅和皮影艺术推广
有一个老人非常寂寞,看到邻居家养了几只鹦鹉,就想自己也买一只。有一天,他来到鸟市,这里有大大小小的许多鹦鹉。他看到一只鹦鹉前面标着:此鹦鹉会两种语言,售价200元。他又来到另一只鹦鹉面前,这只鹦鹉前面标着:此鹦鹉会四种语言,售价400元。老人犯难了。买哪一只更好呢?两只鹦鹉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他又在鸟市上溜达,看看还有没有更合適的。最后,他发现了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他想:这样的
大迁徙    将近4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1968年底发出了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一声令下之后,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1968年的大迁徙既不是发端,也不是结束。实际上,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在西南这座小城过“五一”。七八天里,见识了口吸海洛因的过程,跟了一单毒品交易,家访了感染艾滋病的男人女人十来个。还穿过发臭的农田去了趟戒毒所,在几百号半光头的注视下穿过操场,我穿着裙子和脚踝上系绸带子的鞋子,浑身不自在。  我总是选错衣裳。  每个人都有鸭头颈一样长的故事,切切一大盘。那几天的梦有点热闹。  这座小城里有个老人茶馆,是吸毒者消磨时光的去处,每杯茶5角钱。这些身体毁掉的人,很难找到工
有个相声说得好:婚姻就像打麻将。该你和的时候马上就和了,越是生手越手壮,没准还越和大牌;不该你和的时候机关算尽还是和不了,你二九条人家也二九条,生生憋死。不过有一点却公平,大家都有赢的机会,只是早晚的区别。  晶晶姑娘在男友发高烧、淋巴肿大的时候明白爱的真谛了,她本来是铁了心要离开他的,虽然还完全没有下一站的目标——她只是懵懵懂懂地觉得:这贫贱夫妻互摔奶瓶的日子该结束了,他完全不懂女人的精神,更没
把老婆的名字署上了    从前,有个小年轻叫陈万宁。为了上网写文章,他要给自己取个网名。一开始,他写鬼故事,于是他给自己取了一个ID叫“宁采臣”。很不幸,这个和女鬼小倩恋爱的著名书生的ID早就被人抢注了,于是他只好给自己取了另一个名字:宁财神。  宁财神做过期货,很不幸,他没做下去;做过广告公司,很不幸,公司倒闭了,他只好搬到狭小的房间里,开始吃方便面;后来他和几个朋友,龟缩在京城某个宾馆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