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量和室外环境对地铁空气质量的影响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地铁在人们日常出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当中最具有潜力和发展空间。客流量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客流分布不均、交通拥堵等因素造成。本文通过分析地铁高峰时期客流量以及车站周边道路拥挤情况下乘客候车时间及乘车时长变化规律来研究不同类型人群乘坐地下轨道交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影响;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并根据地铁站所处位置,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与改善措施。
  关键词:地铁;环境;空气质量
  一、地铁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地铁的空气质量主要是指城市环境中乘客在乘坐时能够得到舒适、新鲜和洁净等感觉,同时又能满足人们出行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它可以反映出地铁车厢内人员密度与空间结构是否合理。车站内部客流量对整个站场影响较大,站台出入口处人流密集且有一定数量流动,客流会沿着不同方向流向其他车流;而站厅层是乘客上下或左右行走时都要经过的区域之一,在高峰时段也可能形成大量滞留区和通道。
  根据研究内容,本论文的主要任务是对客流量以及室外环境进行统计分析。在确定好数据采集方法后,我们需要用一些比较简单易懂、直观性强并且能够体现出地铁站内客流特征的信息来为车站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通过对比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状况和国内情况来看:国外大城市普遍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人流量较小且不集中于北京等一线城市。
  地铁地面环境对乘客的影响主要是指地铁线路沿线建筑物、道路和广场等的污染。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由于车站数量众多,且位置较为分散,因此其空气质量往往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地干扰。如果城市轨道交通站台有大量车辆经过,这时就可能导致交通拥堵现象发生;若站点周围存在大量垃圾堆或灰尘堆积物或者是地面环境较差也会影响乘客舒适度。回归是由数理统计的方法和数学工具所进行处理,其基本过程就是在一个特定时间内,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假设客流量对地铁环境质量有影响。乘客乘坐量越大时产生越多的是由于该车站周围拥挤、交通拥堵和人流量增多而造成的客流变化;当客流量较小时产生越少是由于该车站周边拥挤程度较大导致乘客出行减少所带来得负数。
  二、客流量和室外环境对地铁空气质量的影响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地铁站点附近区域内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热岛效应。而在客流量较大时,车站人员相对集中;而当乘客人数较多、区间拥挤时就会导致乘客对站台进行抱怨与不满意等消极情绪出现并产生影响客流情况发生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不良负面影响。地铁站在客流量和空气质量的差异性方面,主要是指车站环境對乘客产生影响。例如,地铁站内的空调、站台照明等设施会使车厢内部温度升高。当车内环境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导致人员情绪发生波动以及身体不适症状;还有就是由于客流量较多而造成了车辆运行速度降低或者停止行驶状态等等问题;另外还有列车车门开度变化也有可能引起列车门关闭等情况的出现,这些都影响着车站内空气质量状况。
  在进行地铁客流量和室外环境的分析时,我们需要对其影响因素做一个全面系统地考虑,包括:车站周边交通状况。车站周围有居民区、商业区等繁华地带以及学校及医院等公共场所人流密集区域;而对于一些不常发生客流高峰时段或高峰期的地方而言则可能会出现拥堵现象。因此为了避免拥挤路段造成不必要损失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地铁客流量的控制是十分必要得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采取设置信号灯。
  地铁空气质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建设、交通管理和运营等方面。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地铁线路长度长、规模大及车站数量多等因素影响导致车站内温度高且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对隧道区间进行通风设计时必须考虑其重要性与合理性并结合现实条件来制定相关措施以保证地铁环境良好整洁卫生;同时还应根据客流量大小以及周边建筑物密集程度确定通风设备和空调系统。
  客流量和地铁空气质量的变化会引起噪声、光线污染,交通堵塞,车辆行驶速度降低等各种情况。在客流量较多时可增加人员密集度。当大量乘客进入车站或者乘坐列车后,由于站台空间有限而无法快速到达车厢内或下车等待时间过长造成拥堵现象发生;而在客流量较少和地铁站相对集中的时候可减少排队拥挤次数并提高服务质量以改善乘车氛围等。
  在地铁站内,噪声主要是通过车厢与乘客之间产生,因此其影响范围较大。由于车站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反射音板和震动源等。这些噪声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上伤害;同时也使乘车人员感到不适应或厌恶感增强了很多;还有就是站台附近有许多建筑物以及一些其他设施的遮挡导致了噪音污染、尾气干扰等等问题。客流量的大小和密度是影响地铁站内交通系统正常运行,运营安全,高效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客流量还是比较集中。在车站出入口附近有大量人流聚集现象存在;而在地铁站入口处没有设置明显拥挤效应场所或拥挤程度较大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乘客进出站台时出现了排队、取车不畅或者拥堵状况严重的现象;地铁站内人员密集且流动大是造成客流分布不均匀。
  三、地铁空气质量的对策研究
  地铁空气质量的设计是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对地铁内环境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参数。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普遍存在着严重拥堵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乘客出行时间和舒适度;同时还应降低噪声污染等因素造成的空气污染;最后还要保证列车正常安全地行驶速度以及列车能够有序快速地停靠在地面,从而达到缓解地铁运营压力的目的,实现对客流量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
  (1)提高地铁线路的舒适度,改善客流量和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针对不同的客流量以及环境对车站周围环境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在客流高峰期时应尽量避免站内车辆拥挤现象发生;高峰时段人流密集导致地面拥堵严重情况下要合理安排人员疏散、疏导交通等工作,保证安全出行及正常运营;对于乘客来说也是一个良好舒适度体验的地方,减少因换乘而引起地铁二次堵塞和事故发生率。
  (1)地铁站应加强通风、保温措施,在站台和楼梯口.等地方尽量设置通风设备,提高车站的空气质量。地铁车厢内要设立明显的标识牌或标志来引导乘客对站点进行了解;车站出入口处应该禁止吸烟车辆进入以及人员流动时严禁吸烟者进店购物;对于在站前或者是进站后客流量增多导致客流拥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疏散人群和减少人员流量影响交通安全系数,避免发生拥挤事故。
  (3)对地铁的噪声污染进行控制。①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确保行人、非机动车以及其他人员不允许进入到轨道内。②对于乘客来说是可以自由进出的交通方式之一;同时也应该避免一-些不合理行为造成噪音污染和尾气排放等问题出现:③尽量降低车流速度来减少噪声影响:④尽可能地增加地铁线路周边环境噪音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干扰作用。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地铁客流量和空气质量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其进行了理论建模,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有效地解决方案。在城市中由于乘客人数增多、交通拥堵等原因会导致客流量增加。因此需要提高车站出入口附近区域的服务水平来解决这种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安全措施保证地铁站内车辆进出及人行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和人员中毒事故;并且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冯国强,李菁.城市轨道交通减排治污效应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10).143-151.
  [2]高明,陈丽强,郭施宏轨道交通、BRT与空气质量一个城市异质性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63-79)
  [3]杨小聪彭飞,康丽丽.绿色地铁:轨道交通对空气污染的净化效果评估,基于南京地铁3号线的实证研究[J].甘肃政学院报,2017.(4).82-94
  基金项目
  哈尔滨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后疫情下哈尔滨地铁空气评价及改进措施”(202010234017)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总结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8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 9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伤情、头颅CT扫描结果、诊断方法、合并伤、无创性监测、治疗结果等.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总病死率为13.94%(1672/11 996),恢复良好率为63.92%(7669/11 996).致死原因有近一半为并发症.结论 重型
目的 探讨"篮筐"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方法、机制、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1:1≥颈/体≥1:2的颅内宽颈动脉瘤156例,应用"3D弹簧圈"成篮技术;颈/体<1:2的窄颈动脉瘤,应用"2D弹簧圈"成篮技术;后继弹簧圈选用普通二维弹簧圈、水凝胶弹簧圈或毛弹簧圈以达致密填塞.结果 156例共158个颅内动脉瘤中100%闭塞143个(90.5%),出院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131例(84.0%),死亡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急性期组),稳定期患者30例(稳定期组),正常对照组30例(来自门诊健康体检者).利用nPCR法检测痰中肺炎衣原体DNA,并利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测定血清中IgG、IgM,组间抗体阳性率及急慢性感染率.结果 急性期组肺炎衣原体痰菌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及正常对照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工艺。在该工艺之中,对于节能降耗技术的改造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天然气转化制氢装置节能降耗技术改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装置;节能降耗技术  前言  在我国,对于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这一工艺而言,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大部分的国外企业,在制氢的过程中,也会采用此装置。对比煤制氢,天然气制氢,不但具备投资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信息技术也在各行各业实现了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为此,很多电力企业都应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促使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得到增强,电力系统运行也会变得更加平稳和顺畅。但对于该技术而言必须要进行安全管理,这样才能确保该技术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同时能够为电力系统实现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本文先是对当前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血奖中过氧化脂质(LPO)、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IgA肾病的关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IgA肾病患者40例(IgA肾病组),分为肉眼血尿组20例,非肉眼血尿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为健康成年人.分别进行血浆中LPO及红细胞内SOD活性测定,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40例IgA肾病患者红细胞内SOD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03.4±13.1)U/L比(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不同时期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和Caspase-8表达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的影响,探讨EPO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12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EPO干预组各42只,各组又按不同时间点分为术后3、6、12、24、48、72 h和7 d共7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
目的 探讨3种方法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后不同时期患者体内毒鼠强浓度的改变及出院后正常生活条件下毒鼠强浓度变化.方法 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患者血液中毒鼠强浓度,根据101例患者血液中毒鼠强浓度高低和临床症状分为常规综合治疗组、加行血液灌流组、加行输血治疗组,监测其治疗前后体内毒鼠强浓度变化,对出院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随访,检测其体内毒鼠强浓度变化.结果 常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毒鼠强浓度由治疗前33.0
目的 评价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就诊的3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于月经结束第4~7天宫腔放置LNG-IUS,采用PBAC及VRS法比较放置前及放置后3、6、12月月经量及疼痛评分,同时在放置后3、6、12个月予B超测量子宫大小,放置前及放置后6、12月时测血清癌抗原125(CA125),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宫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