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两种“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影响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tne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说"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不同诠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采取了不同的模式。"五形态论"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与直接"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特征的混淆,使得共和国前30年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危机,"一大二公"式的高度计划的极端公有制模式也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桎梏。"三形态说"澄清了两种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混淆,正确回答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他文献
首先介绍了重庆市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其次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当前重庆市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重庆市的区域经济现状和企业经营现状从政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心应是社会组织建设。当前,基于党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主力,让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协调社会群体
大学生网络行动正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传统、结构和走向,网络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进入了"风险管理"阶段。大学生网络行动不同于普通公民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