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个过程,它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师的教学要能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还课堂时间于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策略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
一、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因素既有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一)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内部因素。在自主学习中起作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目标设置、学习策略、意志控制等。
在心理学上,学习动机包括兴趣,需要,自我效能感`归因等因素。目标设置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成分,因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已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部因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的活动、技术或程序。
(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外部因素。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在此主要谈谈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因素对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的影响。学习者自主性产生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生成机制。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社会,学校,课堂等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组织教学、教材等客观因素作用于学习者,使其自主性产生或发生变化。
(三)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影响。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认知能力是不尽相同的。相对来说,低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相应较低,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过多的放手,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把握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学习可能会出现放松现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产生差距,学生很容易过早地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业上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同时必将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埋下隐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兼顾学生的情绪心理,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通过有效的活动,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时间最优化。
二、还课堂于学生这是新时期英语教学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但是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的话题。
我们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研究我们的课堂、老师和教材,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内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与研究。新课程标准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个过程,它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对讲课的时间要把握好,讲的过多势必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多东西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轻松地获得结论,教师完全没必要讲,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英语课堂的45分钟应当是由英语教师支配,但不能为英语教师独霸。教学活动的全部,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时间总量上深考虑、加限制,在课堂时间总量的分配上大胆革新。课堂教学要真正把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就必须认真对待一个看似极为平常的问题:保证"教"的时间还是保证"学"的时间?除了时间总量的再分配以外,还得搞训练总量的再分配,用句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要提高学习活动和训练活动的含金量。在按照大纲教材要求保底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同时,教师必须充分备课,用惜墨如金的精神,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当然,"加限制"不能搞成形而上学,教师当讲时要敢于大胆讲,哪怕多用一点时间。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随时观察课堂的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情况和问题,迅速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避免时间的无端浪费。
2.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要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水平,积极优化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才能与时俱进。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教学就会毫无头绪。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形成有自身特点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的学生很难保证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以上。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5分钟,学生连续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合理调控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导学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做到教师课前忙,课上闲,学生课上忙,课后闲,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就要求课前准备分两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二是学生的准备。教师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思路,学生要提前做好预习,对所讲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哪些容易哪些难,心中有数。有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时间的划分就不是一个定数了,而是灵活机动的,是在确保有效教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也离不开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与培养。引导学生"乐学"、"会学",提高其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认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实现其角色的转变,方可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出有自学能力的学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策略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
一、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因素既有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一)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内部因素。在自主学习中起作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目标设置、学习策略、意志控制等。
在心理学上,学习动机包括兴趣,需要,自我效能感`归因等因素。目标设置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成分,因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已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部因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的活动、技术或程序。
(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外部因素。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在此主要谈谈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因素对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的影响。学习者自主性产生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生成机制。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社会,学校,课堂等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组织教学、教材等客观因素作用于学习者,使其自主性产生或发生变化。
(三)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影响。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认知能力是不尽相同的。相对来说,低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相应较低,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过多的放手,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把握自己的行为和时间,学习可能会出现放松现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产生差距,学生很容易过早地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业上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同时必将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埋下隐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兼顾学生的情绪心理,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通过有效的活动,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时间最优化。
二、还课堂于学生这是新时期英语教学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但是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的话题。
我们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研究我们的课堂、老师和教材,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内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与研究。新课程标准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个过程,它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对讲课的时间要把握好,讲的过多势必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很多东西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轻松地获得结论,教师完全没必要讲,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英语课堂的45分钟应当是由英语教师支配,但不能为英语教师独霸。教学活动的全部,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时间总量上深考虑、加限制,在课堂时间总量的分配上大胆革新。课堂教学要真正把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就必须认真对待一个看似极为平常的问题:保证"教"的时间还是保证"学"的时间?除了时间总量的再分配以外,还得搞训练总量的再分配,用句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要提高学习活动和训练活动的含金量。在按照大纲教材要求保底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同时,教师必须充分备课,用惜墨如金的精神,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以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当然,"加限制"不能搞成形而上学,教师当讲时要敢于大胆讲,哪怕多用一点时间。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撒手不管,而是要随时观察课堂的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情况和问题,迅速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避免时间的无端浪费。
2.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要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水平,积极优化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才能与时俱进。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教学就会毫无头绪。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形成有自身特点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的学生很难保证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以上。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5分钟,学生连续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合理调控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导学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做到教师课前忙,课上闲,学生课上忙,课后闲,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就要求课前准备分两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二是学生的准备。教师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思路,学生要提前做好预习,对所讲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哪些容易哪些难,心中有数。有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时间的划分就不是一个定数了,而是灵活机动的,是在确保有效教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也离不开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与培养。引导学生"乐学"、"会学",提高其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认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实现其角色的转变,方可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出有自学能力的学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与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