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37眼)翼状胬肉患者做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32例(35眼)1次治愈,2例2眼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干细胞 移植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可造成视力障碍,严重者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美容及眼球运动[1]。2000~2009年本段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4例(37只眼),男19例,女15例,其中双眼3例,年龄28~79岁,平均57岁。其中原发翼状胬肉30眼,复发翼状胬肉4眼(其中2眼伴有睑球粘连)。
治疗方法:手术均在YZ20T-8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局麻后,用角膜剪在角膜緣外2mm处轻轻剪开浅层结膜,分离结膜与胬肉组织,剪除胬肉及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彻底清除角巩膜上的胬肉组织,灼烧止血,修整结膜,在角膜缘处形成4~5mm宽的裸露巩膜区。于自体同侧眼的下方或上方角膜缘处取一大小约4mm×5mm的角膜缘上皮植片,移植到胬肉切除处。在角膜缘前约0.5~1.0mm处用圆刀片沿角膜缘弧线做一深达角膜基质浅层的切口,再用角膜隧道刀经切口向后做一角膜缘板层分离至角膜缘后4~5mm处,然后将分离的角膜缘板层连同球结膜一并剪下(取材处伤口不给予缝合任其开放),上皮面向上,角膜侧向前,植片角膜缘与胬肉切除处角膜缘对合,用10/0显微尼龙缝线带浅层巩膜缝合固定植片两侧和巩膜侧。
术后处理:术眼下方穹隆结膜下常规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0.5ml,结膜囊涂妥布霉素眼膏,单眼包扎,前3天每日换药,以后隔天一换。10~14天拆线。术后的第1个5天内开始滴用典必殊滴眼液每3小时1滴,慢慢减量,至术眼无炎性反应,并住院观察5~7天。
治愈标准: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角膜表面光滑透明,无明显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否则视为复发。
结 果
术后情况观察:多数患者有轻度眼痛烧灼感、畏光流泪,术后2~3天即可见植片血管充盈,5~8天角膜创面被角膜上皮植片和周围健康结膜增殖移行的上皮细胞覆盖,10天左右局部充血水肿渐消退,植片血管逐渐充盈趋于愈合。1个月后上皮稳定愈合,角膜表面透明。
术后随访6~24个月,32例35眼1次治愈,2例2眼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讨 论
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由于手术方法各异,术后复发率相差很大,复发率可高达40%,因此,如何降低翼状胬肉手术后的复发率是眼科医生面临的问题[2]。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理论依据,角膜缘干细胞位于角膜缘基底部,含有丰富的蛋白酶,具有增殖潜力高、细胞周期长、分化程度低、呈向心运动,不表达角膜蛋白K3等特性[3]。角膜缘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的向心性移行可修复、稳定受损角膜表面,阻止新生血管的侵入及假性胬肉的形成[3]。将角膜缘干细胞缝合于角膜缘的这种自身移植是有益的,它弥补了角膜缘缺损,较好地恢复了细胞数量,可以促进受损伤的角膜上皮更快的再生。利用干细胞的栅栏作用抑制结膜上皮细胞的长入,防止角膜缘结膜血管入侵,从而起到阻止复发的作用。手术显微镜下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19.
2 席兴华.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203-205.
3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598.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干细胞 移植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可造成视力障碍,严重者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美容及眼球运动[1]。2000~2009年本段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4例(37只眼),男19例,女15例,其中双眼3例,年龄28~79岁,平均57岁。其中原发翼状胬肉30眼,复发翼状胬肉4眼(其中2眼伴有睑球粘连)。
治疗方法:手术均在YZ20T-8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局麻后,用角膜剪在角膜緣外2mm处轻轻剪开浅层结膜,分离结膜与胬肉组织,剪除胬肉及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彻底清除角巩膜上的胬肉组织,灼烧止血,修整结膜,在角膜缘处形成4~5mm宽的裸露巩膜区。于自体同侧眼的下方或上方角膜缘处取一大小约4mm×5mm的角膜缘上皮植片,移植到胬肉切除处。在角膜缘前约0.5~1.0mm处用圆刀片沿角膜缘弧线做一深达角膜基质浅层的切口,再用角膜隧道刀经切口向后做一角膜缘板层分离至角膜缘后4~5mm处,然后将分离的角膜缘板层连同球结膜一并剪下(取材处伤口不给予缝合任其开放),上皮面向上,角膜侧向前,植片角膜缘与胬肉切除处角膜缘对合,用10/0显微尼龙缝线带浅层巩膜缝合固定植片两侧和巩膜侧。
术后处理:术眼下方穹隆结膜下常规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0.5ml,结膜囊涂妥布霉素眼膏,单眼包扎,前3天每日换药,以后隔天一换。10~14天拆线。术后的第1个5天内开始滴用典必殊滴眼液每3小时1滴,慢慢减量,至术眼无炎性反应,并住院观察5~7天。
治愈标准: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角膜表面光滑透明,无明显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否则视为复发。
结 果
术后情况观察:多数患者有轻度眼痛烧灼感、畏光流泪,术后2~3天即可见植片血管充盈,5~8天角膜创面被角膜上皮植片和周围健康结膜增殖移行的上皮细胞覆盖,10天左右局部充血水肿渐消退,植片血管逐渐充盈趋于愈合。1个月后上皮稳定愈合,角膜表面透明。
术后随访6~24个月,32例35眼1次治愈,2例2眼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讨 论
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由于手术方法各异,术后复发率相差很大,复发率可高达40%,因此,如何降低翼状胬肉手术后的复发率是眼科医生面临的问题[2]。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理论依据,角膜缘干细胞位于角膜缘基底部,含有丰富的蛋白酶,具有增殖潜力高、细胞周期长、分化程度低、呈向心运动,不表达角膜蛋白K3等特性[3]。角膜缘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的向心性移行可修复、稳定受损角膜表面,阻止新生血管的侵入及假性胬肉的形成[3]。将角膜缘干细胞缝合于角膜缘的这种自身移植是有益的,它弥补了角膜缘缺损,较好地恢复了细胞数量,可以促进受损伤的角膜上皮更快的再生。利用干细胞的栅栏作用抑制结膜上皮细胞的长入,防止角膜缘结膜血管入侵,从而起到阻止复发的作用。手术显微镜下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19.
2 席兴华.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203-205.
3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