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探讨糖尿病对颅内动脉的影响及损害程度。方法 对150例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TCD常规检测,观察其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对脑动脉损害明显,且不同年龄、不同病程、血糖水平其结果也不尽相同。结论 TCD检测有助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动脉功能状态进行观察与评价,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关键词】 TCD; 2型糖尿病; 脑动脉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液黏度比一般健康人高,血小板对血管壁的粘着机会及血小板相互间的凝集机会也增强,这些血液成分的变化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原因。心、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情况有关。因此,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是防治心、脑血管病主要环节和措施。笔者应用TCD(经颅多普勒)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大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糖尿病对颅内大动脉的影响及损害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28~76岁,平均56岁,病史数月~30年不等。其中伴发脑梗塞32例,冠心病22例,视网膜病变38例,血脂升高83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5岁、36~59岁和≥60岁3个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采用国际统一标准,即(1)糖尿病症状加随意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 mmol/L,或(3)OGTT时,2 h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
1.2 方法 采用德国DWL Multi-dop X型TCD仪,平卧位用2 MHz探头经颞窗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终末端(TICA);经枕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监听声频。TCD主要检测指标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搏动指数(PI)及频谱形态。
2 结果
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15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TCD检测结果[n,n(%)]
由表1可见,150例糖尿病患者中TCD参数任意一项有异常的117例,占78.0%。异常参数中,≤35岁的占2.6%(3/117),36~59岁的占42.7%(50/117),≥60岁以上的占54.7%(64/117)。TCD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PI)增高及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脑动脉闭塞。
3 讨论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2]。本组150例糖尿病患者颅内大动脉检测异常率高达78%,说明颅内大动脉是易受累部位之一。脑动脉损害程度与年龄及糖尿病病史长短、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系。≤35岁组以脑血流速度增快为主,在TCD检测中可探到个别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但搏动指数(PI)无明显改变;因此,早期治疗糖尿病可降低脑血流速度,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36~59岁组以脑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PI)增高为主,并随着病程进展,TCD显示为程度不等的脑血管狭窄改变。≥60岁以上组TCD表现为搏动指数(PI)增高(69.3%),还表现为多支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38.7%),严重者可出现脑动脉狭窄和或闭塞。在糖尿病病史较长或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中主要表现为高阻力波型,这种高阻力波型提示血管顺应性降低,弹性减退,血流阻力增大,说明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出现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已很严重。曾经有过脑卒中的糖尿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可发现颅内外动脉阻力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提示糖尿病脑血液循环存在明显障碍[3]。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TCD检测,可以反映患者脑动脉的病理生理改变,评定其脑血管功能状况,对是否存在脑动脉狭窄,闭塞以及侧支供血情况提供客观依据;并可根据TCD的不同改变评价糖尿病对脑动脉损害程度,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为防治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临床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张云昆,沈洁.用TCD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与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14(4):253-254.
[2] 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23.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9.
(收稿日期:2011-03-14)
(本文编辑:王春芸)
【关键词】 TCD; 2型糖尿病; 脑动脉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液黏度比一般健康人高,血小板对血管壁的粘着机会及血小板相互间的凝集机会也增强,这些血液成分的变化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原因。心、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情况有关。因此,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是防治心、脑血管病主要环节和措施。笔者应用TCD(经颅多普勒)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大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糖尿病对颅内大动脉的影响及损害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28~76岁,平均56岁,病史数月~30年不等。其中伴发脑梗塞32例,冠心病22例,视网膜病变38例,血脂升高83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5岁、36~59岁和≥60岁3个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采用国际统一标准,即(1)糖尿病症状加随意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 mmol/L,或(3)OGTT时,2 h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
1.2 方法 采用德国DWL Multi-dop X型TCD仪,平卧位用2 MHz探头经颞窗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终末端(TICA);经枕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监听声频。TCD主要检测指标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搏动指数(PI)及频谱形态。
2 结果
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15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TCD检测结果[n,n(%)]
由表1可见,150例糖尿病患者中TCD参数任意一项有异常的117例,占78.0%。异常参数中,≤35岁的占2.6%(3/117),36~59岁的占42.7%(50/117),≥60岁以上的占54.7%(64/117)。TCD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PI)增高及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脑动脉闭塞。
3 讨论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2]。本组150例糖尿病患者颅内大动脉检测异常率高达78%,说明颅内大动脉是易受累部位之一。脑动脉损害程度与年龄及糖尿病病史长短、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系。≤35岁组以脑血流速度增快为主,在TCD检测中可探到个别动脉血流速度增快,但搏动指数(PI)无明显改变;因此,早期治疗糖尿病可降低脑血流速度,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36~59岁组以脑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PI)增高为主,并随着病程进展,TCD显示为程度不等的脑血管狭窄改变。≥60岁以上组TCD表现为搏动指数(PI)增高(69.3%),还表现为多支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38.7%),严重者可出现脑动脉狭窄和或闭塞。在糖尿病病史较长或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中主要表现为高阻力波型,这种高阻力波型提示血管顺应性降低,弹性减退,血流阻力增大,说明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出现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已很严重。曾经有过脑卒中的糖尿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可发现颅内外动脉阻力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提示糖尿病脑血液循环存在明显障碍[3]。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TCD检测,可以反映患者脑动脉的病理生理改变,评定其脑血管功能状况,对是否存在脑动脉狭窄,闭塞以及侧支供血情况提供客观依据;并可根据TCD的不同改变评价糖尿病对脑动脉损害程度,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为防治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临床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张云昆,沈洁.用TCD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与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14(4):253-254.
[2] 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23.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9.
(收稿日期:2011-03-14)
(本文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