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创新契机,培养创新意识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庄严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及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最基础又常用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新课改背景下切实把握好创新的契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境,从而使他们思维活跃,能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由此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特别是要放弃“师道尊严”那一套,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说教关系为共同探讨关系。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促使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不怕想错、说错、做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各种数学奥秘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训练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则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古人云:“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学生对某一数学问题一旦有了兴趣,心理上就会处于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愿望,他们才会急于去研究,创新的意识才得以及时闪现。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激趣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好奇中激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趣、情境中激趣、故事中激趣、游戏中激趣、学生实际操作中激趣、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激趣等等。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校器材情况及学生的实际,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可以单独用,也可以联合运用。我到一所小学上示范课时,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一课时,首先随着画面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八月十五的晚上,小明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边赏月,一边准备吃一个大月饼,大家先按顺序说一说想吃多少月饼。爸说:“我想吃这个月饼的四分之一。”妈说:“我想吃这个月饼的五分之一。”姐想了想说:“我想吃这个月饼的六分之一。”小明一心想多吃一点月饼,他想了又想,大喊一声:“我要吃最多,我要吃这个月饼的八分之一。”请问:小明是否得到最多的月饼?为什么?请同学们把能够想到的方法都来说一说。这样一道题,可以说是几种激趣方法的综合运用。这一问就把同学们的好奇心引出来了。好奇心是小学生探究问题的开始,利用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奇中激趣,趣中求学,学中求知、求创新。
  三、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朱熹也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是思的开始,是创新的前奏。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必须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激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学生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思,有思才有新。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究,勇于创新。例如,在一节示范课上我在引导学生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学完这一内容后,你们还有什么新问题?”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一连提出了好几个问题:三角形、梯形的面积都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圆的面积是否也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呢?反过来,梯形是一种特殊的图形,能否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呢?是否所有图形的面积都能通过割、补、移等手段来变成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这正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契机,我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课后认真探索。通过大胆质疑,往往起到触类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触发学生创新的火花意义十分重大。
  四、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学习不在于知识本身,不在于掌握一些结论。而在于将知识作为创新和学习的阶梯;鼓励学生用各种手段去感知研究有关数学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沿着不同的思路去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激励学生就一个数学问题提出多种思路,找出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在示范如何教学两位数乘法时,我不是直接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而是首先向学生提出带有实物图的问题:一箱矿泉水24瓶,18箱矿泉有多少瓶?让学生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然后想办法计算出结果。我巡堂时发现,大部分学生主要用了两种解法。解法一:24×18=432;解法二:18×24=432。我没有急于总结,而是适时提出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呢,看谁找到的解法又多又有道理。简短一句话,就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得出的解法多种多样——解法三:24×10 24×8=432;解法四:24×10-24×2=432;解法五:24×18 4×18=432;解法六:24×2×9=432;解法七:24×3×6=432……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把握创新的契机,注意经常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创新的欲望就有可能随时被激发。
  五、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方法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革命导师列宁也曾经说过:“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任何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想象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发明。如果不是一个苹果刚好砸到牛顿头上,从而引发他的丰富想象,万有引力定律可能还未被发现。想象是智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都十分重要。富于幻想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关键问题是教师如何把孩子们不着边际的乱想引向有可能实现的想象,从而实现创新的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象力就如船上的风帆,教师的责任就是扬起小学生想象的风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去摘取创造的果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依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进行的再造想象,有通过创设发散性思维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展开的创造想象,有通过物图对比引导学生进行的联想等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创新的契机,点燃创新的火花,成功地把创新的理念植入学生们的心中,使它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而培养出千千万万创新型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一、经济效益我县新引进的黑绿豆品种株型直立,株高约63厘米,单株平均结荚30个,荚黑色,长87厘米,平均荚粒数为8.70粒,籽粒色泽乌黑发亮,仁肉雪白,百粒重6克。出苗至开花约52
期刊
耐热输送带主要输送高温物料,工况条件恶劣,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起泡、脱层现象,产品使用寿命被缩短.本研究通过在耐热输送带贴胶配方中加入增粘树脂TKM,研究TKM在SBR为主体胶
期刊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语文就是教学艺术中最美丽,最充满诗情画意的一门艺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最讲教学艺术的课堂,最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在这些诸多因素中,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语文课堂仍是老师一言堂,老师讲得昏头黑地而学生无事可做,教学严重脱骨,课堂死气沉沉,犹如一潭死水;  (二)教师备课凑页数,抄教案应付检查,学生抄作业应付
期刊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WP.29关于磨损轮胎湿地性能法规制定进展和关键技术进行解析,跟踪国际主流的磨损轮胎湿地性能法规进展,分析主要技术内容,为中国轮胎企业提前应对联合国法规
早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早上市,供应鲜食荚果,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春季花生机播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克服生产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出苗不齐、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对作为数学教育任务之一的解题教学而言,我们不能仅把题作为研究对象,把解作为目标。还要把解题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把学会数学的思维和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目标。重视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这对于克服题海战术、提高解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造力及科学素养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解题教学 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
【摘要】高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里一次的重大转折,如何在这次转折当中,把握自己,选择理想的学校和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是广大考生们面临的难题,本文论述如何让学生根据考试能力和性格特点准确定位,合理填报专业方向,为自身发展的找一条捷径。  【关键词】高考志愿 中医院校 考生性格特质 准确定位     高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里一次的重大转折,如何在这次转折当中,把握自己,选择理想的学校和适合自身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