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化学新课标以来,我们经历了初期的迷茫困惑,中期的学习探索,近期取得初步成效三个阶段,感受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尝试了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实践了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在此,笔者谈一谈新课程下实施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一、从思想上更新教育理念
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为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是把学生的头脑当作知识的容器,把学生的品格发展当作待雕的塑像,认为只要能培养出考高分的学生就是教育的成功。然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化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核心和归宿。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全方位地参与新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仅仅传递知识,而是作为一位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在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去理解一些纯理论、不好理解的内容,如物质的量等内容,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先自主阅读、思索、研究、提问。通过提问,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创造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掌握,把质疑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不计较质疑水平,允许学生出错,培养其质疑的信心。在讲解“水的净化”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启发等方式优化教学,采用了大量图片、视频等资源,PPT演示文稿形式等增强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教师通过“联想和启示”,首先让学生思考自来水的成分与纯净水的区别和联系,继而过渡到对水要进行净化的知识。正文中配有对蒸发、过滤的基本操作图示,用硬水洗衣服的漫画,自来水生产的流程图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图片、视频、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了解这部分内容。
1.实验用品
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盐水、泥水、河水(有颜色、异味)、肥皂水、明矾、活性炭、铁架台、漏斗、蒸发器皿、玻璃棒、烧杯、滤纸、筛网、棉花、纱布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PPT课件来辅助教学,利用网络下载与“水净化”的相关图片、视频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①视频“水净化片头”,了解水污染的情况,引发学生对水净化的思考。②视频“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了解我们喝的自来水是怎样来的。通过观看,对课堂上所学习的水净化方法有一个回顾和深入认识。 ③制作网络共享的多媒体课件:A.出现水垢的水壶、用不同水洗衣服的情况对比;B.活性炭净水;C.蒸发、过滤操作示意图等。④制作答题网页,编辑本节有关知识,让学生到网络上答题。
三、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乐趣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验教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提高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将化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移,将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合理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实验教学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高中化学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化学实验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化学过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化学实验的价值。结合具体的实验与一些基本的实验,教师可先教给学生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寻找信息,了解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教师应该深化实验教学认识的全过程,提高实验效率,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在“渗析”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用的是动物的膀胱膜,要大量获得膀胱膜并不容易。那么,能否采用其他材料代替呢?学生可能会想到鸡蛋膜、鱼鳔等,那么不妨拿来逐个试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成就感。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改进实验,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化学实验。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贯彻落实好新课改,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邗江中学)
一、从思想上更新教育理念
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为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观是把学生的头脑当作知识的容器,把学生的品格发展当作待雕的塑像,认为只要能培养出考高分的学生就是教育的成功。然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化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核心和归宿。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全方位地参与新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仅仅传递知识,而是作为一位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在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去理解一些纯理论、不好理解的内容,如物质的量等内容,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先自主阅读、思索、研究、提问。通过提问,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创造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掌握,把质疑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不计较质疑水平,允许学生出错,培养其质疑的信心。在讲解“水的净化”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启发等方式优化教学,采用了大量图片、视频等资源,PPT演示文稿形式等增强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教师通过“联想和启示”,首先让学生思考自来水的成分与纯净水的区别和联系,继而过渡到对水要进行净化的知识。正文中配有对蒸发、过滤的基本操作图示,用硬水洗衣服的漫画,自来水生产的流程图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图片、视频、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了解这部分内容。
1.实验用品
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盐水、泥水、河水(有颜色、异味)、肥皂水、明矾、活性炭、铁架台、漏斗、蒸发器皿、玻璃棒、烧杯、滤纸、筛网、棉花、纱布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PPT课件来辅助教学,利用网络下载与“水净化”的相关图片、视频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①视频“水净化片头”,了解水污染的情况,引发学生对水净化的思考。②视频“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了解我们喝的自来水是怎样来的。通过观看,对课堂上所学习的水净化方法有一个回顾和深入认识。 ③制作网络共享的多媒体课件:A.出现水垢的水壶、用不同水洗衣服的情况对比;B.活性炭净水;C.蒸发、过滤操作示意图等。④制作答题网页,编辑本节有关知识,让学生到网络上答题。
三、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乐趣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验教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提高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将化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转移,将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合理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实验教学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高中化学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化学实验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化学过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化学实验的价值。结合具体的实验与一些基本的实验,教师可先教给学生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主动寻找信息,了解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材料和方法。教师应该深化实验教学认识的全过程,提高实验效率,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在“渗析”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用的是动物的膀胱膜,要大量获得膀胱膜并不容易。那么,能否采用其他材料代替呢?学生可能会想到鸡蛋膜、鱼鳔等,那么不妨拿来逐个试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成就感。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改进实验,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化学实验。总之,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贯彻落实好新课改,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邗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