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49例临床疗效跟踪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qj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9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卡培他滨2.0g/(m2·d),d1~d14,多西紫杉醇35mg/m2,d1、d8、d15,21d为一个化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对本组49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进行跟踪随访发现,CR16例,PR6例,SD15例,PD12例,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死亡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4.9%。治疗过程中38例(77.6%)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反应,32例(65.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9例(38.8%)患者出现脱发,11例(22.4%)患者出现手足综合征。结论 卡培他滨与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化疗方案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理想方案,临床疗效较为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转移性乳腺癌 卡培他滨 多西紫杉醇 临床疗效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手术后的辅助化疗依然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尤其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有效的化疗方案是延长其生存期,有效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是一个疗效好、毒副作用可控的化疗方案[1],因此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9例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并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所有患者均无化疗禁忌症。其中患者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48.3±2.4)岁。浸润性导管癌25例,原位癌14例,乳头状癌8例,髓样癌2例。淋巴结转移16例,肺转移12例,胸膜转移11例,骨转移5例,肝转移5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33例,ER阴性16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使用DC化疗方案,即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给予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24)2.0g/(m2·d),每日分2次口服,d1~d14,同时给予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国药准字:J20090104)35mg/m2,d1、d8、d15。21d为一个化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疗效跟踪随访,并详细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评价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2],完全缓解(CR):治疗后所有临床症状及病灶消失,未出现新的病灶;部分缓解(PR):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所有病灶最长径总和减少30%;无变化(SD):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所有病灶最长径总和减少,但未达到部分缓解,或增大但未达到进展;进展(PD):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所有病灶最长径增大20%,或者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CR例数+ PR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本组49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进行跟踪随访发现,CR16例,PR6例,SD15例,PD12例,无死亡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4.9%。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38例(77.6%)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反应,32例(65.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9例(38.8%)患者出现脱发,11例(22.4%)患者出现手足综合征。经积极对症及支持治疗后均可恢复,不影响治疗的进行。
  3 讨论
  转移性乳腺癌是不可自愈的,但对于症状性或内脏转移的患者,化疗能够给有效控制乳腺癌的播散,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甚至能获得较长的缓解时间[3]。临床研究表明[4]:紫杉类化疗药物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为33.0%~38.3%。多西紫杉醇是一种临床较为常用的紫杉类化疗药物,其具有较好的稳定微管作用,通过与游离的微管蛋白結合,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稳定的微管并抑制其解聚,使游离微管蛋白数量减少,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方案在治疗转移乳腺癌比含其他药物方法更加有效。
  近年来卡培他滨的临床应用为蒽环类、紫杉醇等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二、三线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5]。本研究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4.9%,高于张云峰[6]的研究结果(33.3%)。骨髓抑制反应、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以及脱发是式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的进行。卡培他滨是一种氟尿嘧啶类药物,其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且卡培他滨吸收良好,在肿瘤组织中氟尿嘧啶的浓度明显高于邻近的正常组织,其先在肿瘤组织中生成氟尿嘧啶,尤其化疗不敏感的乏氧区活性更[7-8]。
  可见,卡培他滨与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化疗方案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理想方案,临床疗效较为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江华,龚升平.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节拍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性床研究[J].安徽医药,2009,13(11):1393-1395.
  [2]何捷.多西紫杉醇与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7-48.
  [3]赵文英,叶晓兵,陈冬云,等. DC方案与DE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对比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8):705-708.
  [4]Gliick S,McKenna EFJr,Royce M.XeNA:eapecitabine plus docetaxel,with or without trastuzumab,as preoperative 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J].Int J Med Sci,2008,5(6):341-346.
  [5]王静.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7):2990-2991.
  [6]张云峰.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150-151.
  [7]刘健,陈新华,洪熠,等.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6):1255-1256.
  [8]Blum JL,Jones SE,Buzdar AU,et a1.Muhicenter phase II study of xeloda(capecitabine)in taxena-refractory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J Cancer,2001,92(7):1759-1768.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研究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与外剥内扎创面开放术对混合痔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外剥内扎创面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
通过对干燥、自然和饱水粉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实验,基于声发射方法确定岩石渐进破裂指标—损伤强度σcd,研究水对粉砂岩渐进破裂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粉砂岩的单
郑州综合所申报的“航天用5A分子筛”获2013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项目。该项目产品是继“小粒径自动罐装中空玻璃分子筛”和“CSX型磁场筛选机”之后,我所获得的第三个
我们于2005年6月—2014年12月,应用凯西莱治疗慢性乙肝合并轻度脂肪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合并轻度脂肪肝患者,按同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38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31岁,病程6个月—10年。对照组40例,男性38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9岁,病程6个月-8年。两组患者总胆红素均正
【摘 要】 目的:对高频电波刀在宫颈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间48例宫颈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高频电波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测均符合诊断。实验组患者有1例术
【摘 要】 目的 研究对比胃溃疡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6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77.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出血和穿孔的几率低于对照组,且1年复发率(
【摘 要】 目的:探讨宫外孕并发症应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宫外孕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保守治疗,采取化瘀消癓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β-HGG恢复时间、盆腔包块吸收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输卵管通畅率及副反应发生率,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β-H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