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为学科教学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大量的资料、各种教学精品,在丰富学生视野的同时,对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构建高效新课堂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学效益的最优化。那么,如何切入新课改,顺利地与新课程对接,又该如何在网络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笔者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学习全新理念,构建高效新课堂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涉及深邃的理念,涵盖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要与新课改对接,必须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吸取先进的理念,这样就如同抢占了实施新课改的制高点,才能总摄全面,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才会高屋建瓴。其次,要实现新旧课程对接,构建物理高效新课堂,笔者认为,还应转换教师学生双方的角色定位,变主宰为主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的定位,使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学行为主要围绕组织观察、组织搜集信息、组织开展并参与讨论与交流、组织评价、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索、提出并解决问题、向学生解惑答疑等方面施展。这样一来,学生角色也会因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而发生转变。学生不能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容纳者,而要真正变为学习的主体和主动的探索者。教师要想抓住与新课程的契合点,实现与新课改对接,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着学生转,充分体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二、创设探究空间,构建高效新课堂
探究是一种创新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状态下,去利用网络对某个问题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时,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还让自主探究机制得到了充分有效发挥。
网络资源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网络资源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网络资源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提供了认知的工具,它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能有效克服传统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端。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质疑,构建高效新课堂
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通过网络予以解决,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举一反三,养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本,积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是我们当前教学的一大发展趋势。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对感兴趣、具有吸引力的事物,就会主动去观察、探究和学习,从中获得感知和掌握牢固的知识。高效课堂要创新,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可先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其真正的位置一样,在这样错觉的影响下,自然会出现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形成的错误判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别奇怪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还能边玩边学轻松地达到学会的目的。
四、创新课程体系,构建高效新课堂
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任何创新都不可能全盘否定传统,没有传统,就难以创新。
同样,新课程的实施,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拥有了传统教育的深厚底蕴,就如同在新课程中有了可利用的资源,就能有效对接新课程,关键是我们要把握现行课程与新课程两者的相通点:一是新旧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有相通点,都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使我们看到在新旧课程中,我们的努力方向与工作重点是一致的。二是知识与技能方面有相通点。都要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强调自主学习的精神。新课程教学需要的是在老师必要的指导下,注重进行有实效的扎扎实实的科学训练。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也在探索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故那些好的经验也仍可以用于新课改。三是新旧课程中对学生地位的定位有相通点,旧课程中也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进一步强调与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我们要在新旧课程相通中创新课程体系,从而构建高效新课堂。(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永安中学 江西省永新县城厢小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
一、学习全新理念,构建高效新课堂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涉及深邃的理念,涵盖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要与新课改对接,必须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吸取先进的理念,这样就如同抢占了实施新课改的制高点,才能总摄全面,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才会高屋建瓴。其次,要实现新旧课程对接,构建物理高效新课堂,笔者认为,还应转换教师学生双方的角色定位,变主宰为主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的定位,使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学行为主要围绕组织观察、组织搜集信息、组织开展并参与讨论与交流、组织评价、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索、提出并解决问题、向学生解惑答疑等方面施展。这样一来,学生角色也会因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而发生转变。学生不能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容纳者,而要真正变为学习的主体和主动的探索者。教师要想抓住与新课程的契合点,实现与新课改对接,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着学生转,充分体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二、创设探究空间,构建高效新课堂
探究是一种创新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状态下,去利用网络对某个问题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时,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还让自主探究机制得到了充分有效发挥。
网络资源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网络资源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网络资源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提供了认知的工具,它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能有效克服传统物理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端。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质疑,构建高效新课堂
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通过网络予以解决,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举一反三,养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本,积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是我们当前教学的一大发展趋势。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学生对感兴趣、具有吸引力的事物,就会主动去观察、探究和学习,从中获得感知和掌握牢固的知识。高效课堂要创新,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可先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其真正的位置一样,在这样错觉的影响下,自然会出现凭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形成的错误判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别奇怪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还能边玩边学轻松地达到学会的目的。
四、创新课程体系,构建高效新课堂
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任何创新都不可能全盘否定传统,没有传统,就难以创新。
同样,新课程的实施,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拥有了传统教育的深厚底蕴,就如同在新课程中有了可利用的资源,就能有效对接新课程,关键是我们要把握现行课程与新课程两者的相通点:一是新旧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有相通点,都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使我们看到在新旧课程中,我们的努力方向与工作重点是一致的。二是知识与技能方面有相通点。都要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强调自主学习的精神。新课程教学需要的是在老师必要的指导下,注重进行有实效的扎扎实实的科学训练。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也在探索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故那些好的经验也仍可以用于新课改。三是新旧课程中对学生地位的定位有相通点,旧课程中也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进一步强调与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我们要在新旧课程相通中创新课程体系,从而构建高效新课堂。(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永安中学 江西省永新县城厢小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