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A治疗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转归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ma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环孢素(CsA)治疗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长期效果,并探讨与CsA治疗NSAA起效和预后相关的早期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住院的36例NSAA患儿的病历资料,所有患儿在确诊后均接受CsA口服治疗,2周后检查CsA谷浓度以维持在200-250 μg/L范围,评估时间点为口服CsA后3、6、12、18和24个月,评估项目为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及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与计数.结果:36例患儿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5.46(2.92-7.99)岁,中位随访时间28.00(10.00-38.25)个月.口服CsA后24个月临床治疗有效的累计病例数为21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8.33%,药物起效的中位时间为3.0(0.5-10.0)个月.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儿表现为口服CsA后第3个月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显著升高,第6个月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显著升高(P<0.05);口服CsA 3个月后有效组除2例患儿在3-12个月内进行成分输血外,其余19例患儿均不再需要成分输血支持治疗.结论:NSAA患儿口服CsA总体有效率为58.33%.治疗3个月后是否停止输注血液制品可作为疾病转归的转折点,治疗3个月时的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6个月时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可作为评估疾病转归的指标.
其他文献
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三种入路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三组,传统中间入路(A组)26例、尾侧联合中间入路(B组)21例、头尾联合入路(C组)13例。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首次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
乳腺癌发病率近年处于迅速增长的阶段,其发病率于2020年跃居于所有恶行肿瘤的首位.乳腺癌的治疗在经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后,目前已进入微创外科时代,
目的:探讨β珠蛋白基因3'UTR+101G>C(HBB:c.*233G>C)变异是否具有遗传学效应,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血细胞分析和毛细管电泳进行血液学指标分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 SO2)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选择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6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右美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右美组泵入右美托咪定0.4μg/(kg·h),10 min后将泵注速度调整为0.2μg/(kg·h),泵注维持直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泵注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使用Covidien脑氧与区域监测系统监测局部r SO2。记录患者入室时(T1)、全身麻醉插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