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了阻碍作用,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等,应该充分发挥电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好的电化教育手段只有得到教师的正确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为学生服务,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电化教育手段;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充分发挥电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优越性,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
1 电教手段能增强传授知识的效果
电化教育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性强的特点,因而能使以往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宏观世界的天体运动、微观世界的核裂变等。再如难以观察的电流、电磁波、火山爆发、战争场面等,都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教学,用较短的时间就能使学生获得真切的认识。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又可以变慢为快,变快为慢,也可以把运动的现象变成静止的,把相对静止的现象变为运动的,使作为教材的客观事物与现象变得适合学生学习要求。这就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传授知识的效果大大增强。
如在小学数学中,直线和射线是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直线和射线“无限长”的含义,但如果采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设计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先一个方向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微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从一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便形成射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单向抽拉变为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这样就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增强传授知识的效果,充分显示了电化教育手段的优越性。
2 电教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已不能控制在教师的比划和讲读之中,仅用从前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想尽快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借助电教媒体。
如在教学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时,虽然课文中描写的狼是多么的不讲理、凶狠,小羊如何的善良、温顺和可怜,但只凭学生去读课文,很难体会到那种真情实感。如果用一段录音或录像让学生听或看,那么狼和小羊的形象就会逼真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再如在学习小学社会“注意交通安全”这一课时,小学生对各种交通安全标志知道的很少,这许多的标志并不生动形象,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采用录像的形式,告诉学生是在星期天乘汽车外出旅游,屏幕上首先印入学生眼前的是一条很宽的柏油马路,路面中间有条纵向白线,各种各样的车在线两侧行驶。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条白线叫“标线”,是用来把相向行驶的车流分开,防止相撞。在这辆旅游车横穿铁道口处,路边有一个三角形的白底红边蓝色图案标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警告标志”,表示注意危险……一路下来,各种标识学生都能见到,并且清楚地从屏幕上看到各种“标志”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像一名小司机一样如临其境。这样的画面在学生的脑中是很难忘掉的。
3 电教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电化教育手段中,能通过电影、电视、录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行为规范,而且得到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是鲜明而深刻的。例如,在学习思想品德课“公民应维护祖国统一”时,可播放香港回归祖国主权交接仪式的录像,使学生充分感受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给每个中国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无比的自豪感。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热情,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使学生受到共产主义思想情感的熏陶,促进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4 电教手段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把教学信息储存起来,适应个别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打破难以照顾个别差异的班级教学的局限性。录音、录像、幻灯、电影都可以按照需要给部分学生或个人重放,运用教学机器,在速度、难度上可以按学习者的情况和要求自己控制,自己选择课程。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把教学信息传给无数个教育对象,一个教室可以给无数个人上课。另外,把教学内容录制下来,带到各个地方,按学习者的需要加以播放。尽管电化教育不能完全代替教师,但这也的确开阔了教学的新途径,满足了各种岗位上的人继续学习的要求。
5 合理使用电化教学
好的电化教育手段只有得到教师的正确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为学生服务,减轻教师的某些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电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电化教育手段的恰当运用,都依赖于教师的正确设计和指导,而不是任何一节课都能用电教手段来实现,也不是电化教育手段用得越多越好,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5.1 找准时机,适时运用
想要发挥电教手段的独特优势,使之真正融于整体教学之中,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非常重要。一般地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地方介入电教媒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电教媒体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以“激趣、整体感知”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前,以激发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兴奋度,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以“明理”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后,以巩固深化所学内容;以“思维训练”或“突破难点”为主的课,媒体则放在新授过程中,用定格、重放、补充等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理解新知、发挥新知,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设计出周密的媒体介入方案,才能取得应用的教学效果。
5.2 明确目标,设计方案
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教材,准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制订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为之服务的电教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以便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内容,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诸方面得以和谐发展。电教手段的效能也就在目标达成中得到艺术的体现。
5.3 尊重文本,注重实效
电教媒体的具体操作一定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切不能摆花架子。要把理解教材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理解是通过独立思考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电教教材,可使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规律,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实施电化教育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电化教育手段和普通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全面考虑。在上课前,要检查机器和线路,并看或听一遍所要使用的电化教育内容,保证上课顺利进行,并做好解说和引导工作,注意电化教育的科学性和思想的统一,才能真正体现电化教育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马戈庄镇马戈庄小学)
关键词 电化教育手段;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充分发挥电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优越性,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
1 电教手段能增强传授知识的效果
电化教育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性强的特点,因而能使以往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宏观世界的天体运动、微观世界的核裂变等。再如难以观察的电流、电磁波、火山爆发、战争场面等,都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教学,用较短的时间就能使学生获得真切的认识。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又可以变慢为快,变快为慢,也可以把运动的现象变成静止的,把相对静止的现象变为运动的,使作为教材的客观事物与现象变得适合学生学习要求。这就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传授知识的效果大大增强。
如在小学数学中,直线和射线是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直线和射线“无限长”的含义,但如果采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设计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先一个方向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微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从一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便形成射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单向抽拉变为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这样就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增强传授知识的效果,充分显示了电化教育手段的优越性。
2 电教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已不能控制在教师的比划和讲读之中,仅用从前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想尽快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借助电教媒体。
如在教学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时,虽然课文中描写的狼是多么的不讲理、凶狠,小羊如何的善良、温顺和可怜,但只凭学生去读课文,很难体会到那种真情实感。如果用一段录音或录像让学生听或看,那么狼和小羊的形象就会逼真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再如在学习小学社会“注意交通安全”这一课时,小学生对各种交通安全标志知道的很少,这许多的标志并不生动形象,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采用录像的形式,告诉学生是在星期天乘汽车外出旅游,屏幕上首先印入学生眼前的是一条很宽的柏油马路,路面中间有条纵向白线,各种各样的车在线两侧行驶。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条白线叫“标线”,是用来把相向行驶的车流分开,防止相撞。在这辆旅游车横穿铁道口处,路边有一个三角形的白底红边蓝色图案标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警告标志”,表示注意危险……一路下来,各种标识学生都能见到,并且清楚地从屏幕上看到各种“标志”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像一名小司机一样如临其境。这样的画面在学生的脑中是很难忘掉的。
3 电教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电化教育手段中,能通过电影、电视、录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行为规范,而且得到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是鲜明而深刻的。例如,在学习思想品德课“公民应维护祖国统一”时,可播放香港回归祖国主权交接仪式的录像,使学生充分感受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给每个中国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无比的自豪感。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热情,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使学生受到共产主义思想情感的熏陶,促进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4 电教手段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把教学信息储存起来,适应个别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打破难以照顾个别差异的班级教学的局限性。录音、录像、幻灯、电影都可以按照需要给部分学生或个人重放,运用教学机器,在速度、难度上可以按学习者的情况和要求自己控制,自己选择课程。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把教学信息传给无数个教育对象,一个教室可以给无数个人上课。另外,把教学内容录制下来,带到各个地方,按学习者的需要加以播放。尽管电化教育不能完全代替教师,但这也的确开阔了教学的新途径,满足了各种岗位上的人继续学习的要求。
5 合理使用电化教学
好的电化教育手段只有得到教师的正确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为学生服务,减轻教师的某些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电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电化教育手段的恰当运用,都依赖于教师的正确设计和指导,而不是任何一节课都能用电教手段来实现,也不是电化教育手段用得越多越好,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5.1 找准时机,适时运用
想要发挥电教手段的独特优势,使之真正融于整体教学之中,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非常重要。一般地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地方介入电教媒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电教媒体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以“激趣、整体感知”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前,以激发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兴奋度,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以“明理”为主的课,媒体可放在新授之后,以巩固深化所学内容;以“思维训练”或“突破难点”为主的课,媒体则放在新授过程中,用定格、重放、补充等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理解新知、发挥新知,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设计出周密的媒体介入方案,才能取得应用的教学效果。
5.2 明确目标,设计方案
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教材,准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制订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为之服务的电教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以便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内容,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等诸方面得以和谐发展。电教手段的效能也就在目标达成中得到艺术的体现。
5.3 尊重文本,注重实效
电教媒体的具体操作一定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切不能摆花架子。要把理解教材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理解是通过独立思考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电教教材,可使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规律,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实施电化教育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电化教育手段和普通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全面考虑。在上课前,要检查机器和线路,并看或听一遍所要使用的电化教育内容,保证上课顺利进行,并做好解说和引导工作,注意电化教育的科学性和思想的统一,才能真正体现电化教育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马戈庄镇马戈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