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应“有数”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90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阅读?答案众说纷纭,与文本对话、主观投射、发现问题、砥砺自我……但无论怎样的阅读,都需要学生与读本,都需要从文本中摘录有效信息,都需要从咬文嚼字中感悟人生。对教师而言,阅读是“传道受业解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而言,阅读是开阔视野和思维的重要渠道。以阅读为载体,呈现出“千人读哈姆雷特就有千样”的喜人景象,无论怎样,都需要教师指导“有数”、学生探知“有数”,唯有如此,阅读才更有吸引力。
  一、虔诚拜读,含英咀华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敬畏之心。入选教材的语篇,篇篇都是精华,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揣摩和深思,值得我们去读个底朝天。以虔诚拜读之心领略文章,能在深有感触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精华,能使得学生在反复揣摩中获得深度感知。
  如在《陈情表》的教学中,针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妨请学生思考:面对忠和孝,作者在选择上有了怎样的倾斜?建议学生从相应的文句中找出一定的关键词,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深入构思,让他们在思考中感受其中的真情。在学生阅读时,配以轻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李密的拳拳孝心与朝廷知遇之恩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学生从作者角度体味孝的道理,感受作者的感恩图报之情。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则可建议他们结合生活实际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将拜读主动转化为实践,让阅读更加厚实。
  跳出以本为本的单一化阅读模式,多从学生关心的热点出发,鼓励他们带着虔诚之心深入研读,定能使语篇散发出光芒。教师带领学生找出文本中的精华,引导他们反复推敲和深入梳理,定能使精华富有嚼劲,增强感知的深度和厚度。
  二、品鉴细读,触动情弦
  品鉴细读能让学生在自己情弦的触动中发出最为动听的心声。从表达的细节中研读,在反复锤炼和精心敲打中捕捉灵感,定能使阅读教学富有真情实感。品鉴细读过程就是学生整体理解感知不断深化和产生灵感的过程。
  如在《阿旁宫赋》的教学中,单纯从“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中感受不到当时的富丽。对此,不妨摘录《芈月传》《步步惊心》等电视剧中的皇宫情境,引导学生去深思:作者写这样的繁华仅仅是为了炫耀当时的“盛世”吗?在学生有各种不一样的答案后,则可建议他们就“……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呜呼!……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等表述进行思考,引导他们从字面体味其中的主旨内涵。由此,让学生在找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的论断后,从杜牧的讽古喻今中体味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这是杜牧的初衷,更是学生应该鉴赏的核心。
  筛选出细节,让学生反复阅读,在深入探知的基础上找出亮点,更能使阅读富有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多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鼓励他们从相关的语篇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使得阅读更富有趣味。
  三、升华深读,醍醐灌顶
  读文章好似交友,“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就需要教师跳出咬文嚼字的过程,多给学生
  自我参照和扪心自问的机会,帮助他们从相关的阅读素材中发现亮点,让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文本内容联姻,产生深厚的缘分。
  从隐藏在文字中的情境出发,多给学生相应的深读升华机会,定能使阅读更有格调。如在《相信未来》的阅读指导中,教师不妨请学生高声朗读,让他们体味“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感受这些诗句:“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除此而外,请学生思考:如果你就生活在当时,你怎样评价食指的《相信未来》?让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审视作者描述的背景,感受作者的意图。对此,很多学生便会对当时所处的盲动与烦躁有了更多深刻感知,对作者采用的批判现实主义手法有了深刻的印象。结合当时的背景,再请学生将自己与当时的食指进行对比,让他们从时代的角度来审视人物的性格命运,帮助他们从相关的点拨中深化感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从阅读中顿悟出有效内涵,能使学生在聚焦核心要点中深度拓展。从升华的角度引导学生多深读,让他们在入情入理的研读探知中不断激活认知,形成敏锐语感。遵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多给学生相应的提示和点拨,能使学生在深有感触中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总而言之,阅读作为了解时事和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更需要教師认真引导和学生静心拜读,需要从文本中发现精彩,激发共鸣,引发深思。“劈柴要照纹”,多从文本出发,多与文本中作者、情境、人物进行对话,定能使学生在心有灵犀中产生通感与同感,也能使学生在深入探知中获得深度感知与丰富体验,这便我们所说的是“有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高级中学(211200)
其他文献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作亦是如此,文章的开头要有计划、要讲技巧。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多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其精彩开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里,我们一起走进熟悉的高中语文课本,共同探讨名家名作开头之精彩,汲取写作之经验。  一、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表达写作的意图或思想,这是课文最常用的开头方式。作者一般用较少的笔墨对文章进行交代,或交代话题,或交代时间,或交代全文主题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初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得到了革新。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传统文化的渗透已经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此外,在进行初中语
初中的语文中识字教学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运用汉语拼音来帮助识字。  但初中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让学生全面、系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对学生学好语文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生对拼音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到了初中,一部分学生对声母、韵母渐渐分不清
通过对历年来高考作文的研究,我们发现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到半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2015年以后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这样的变化,现在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参与现实的能力和思辨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加强对现实的关注,以此来考查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记叙文写作要求形象性、独特性、感染力不同,议论文要求文章的思想性和说服力,而高分作文必定是那些具备独立人格、思辨严谨、见解精深的议论文。  对于学生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