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

来源 :上海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4494702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这就是大运河了,车从桥上经过时,沈余指着车窗外的河跟坐在后排的徐静莲和陈圆说,这座城市是靠这条运河才变得繁荣的,当年隋炀帝、乾隆皇帝都是沿着这条河下江南的,他们肯定想不到有一天这条河会彻底失去价值,变得一文不名——
  这时候是三月,他们一起去常州参加陈圆师姐的婚礼,徐静莲、陈圆和陈圆的师姐都曾经属于同一个实验室,徐静莲虽然毕业了,师姐结婚还是叫了她,她就和他们一起坐火车去。一起坐火车去的还有实验室别的几个人,有男有女。本来没有沈余什么事的,但因为他小时候在常州住过,师姐怕陈圆他们到常州迷了路,她又没空招呼他们,便让陈圆带着沈余当向导。晚上睡觉的时候陈圆跟沈余说,沈余也就答应了。
  到常州下了火车,排队等出租车的时候,有乞丐夹在排队的人群中,拣没人陪的女孩子拉拉扯扯,缠着要钱,很多女孩子没办法,就只好给了。到了他们这里,乞丐也伸手去拉一个女孩子的袖子,被沈余呵斥着赶走了,果然有机会给他体现了“护花使者”的价值。前面还有要钱的乞丐,女孩子们害怕,沈余便又拍着胸脯跟她们说不用怕,常州怎么也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但他小时候是住在常州乡下,很少来市里。到宾馆安顿好后出去吃饭,他们让他带路去南大街,他却带他们坐错了车。也就是那个时候,徐静莲奚落他背井离乡久了,忘了第二故乡的路。陈圆也跟着说他,让他很不是滋味。
  这时沈余突然说起运河,多少也有想挽回一些面子的意思。
  出租车拐进运河路,沿着河向前走,沈余便接着说不过现在旅游业开发得好,篦箕巷、东坡公园那边每天都有很多人,还可以坐船,总算还是对这个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的。沈余坐在前排,注意不到后面两个人是不是真的在听,就自顾说下去。
  乾隆皇帝肯定也想不到他杀了那么多乱说话的人,到如今还是有人话说个不停,让人坐车都不得安静。徐静莲突然打断他。
  沈余回过头去看徐静莲,她也正瞪着眼睛看他。陈圆伏在徐静莲腿上,他又看了陈圆一眼。陈圆说她是在报仇呢,谁让你吃饭的时候说她嫁不出去。陈圆是在帮他,徐静莲也听出来了,在她身上抓了一把,说见色忘义,看我欺负你男朋友就联合起来对付我是吧?陈圆被她抓得笑起来。
  中午吃饭的时候,师姐换掉婚纱,穿了大红色的旗袍挨桌敬酒,敬完又专门跑到他们这一桌来,让他们吃好喝好。师姐挨着坐在徐静莲旁边,徐静莲用胳膊抱著她,不知道是开玩笑还是真的感慨,说你比我还小都出嫁了,我真的成了老姑娘了。师姐便握着她的手,说谁让你挑花了眼,我跟你不一样,我是怕以后嫁不出去了才赶紧嫁了,你想嫁出去还不容易。陈圆坐在徐静莲另一边,跟师姐说你今天这件衣服真美,衬得你像朵莲花。师姐谦虚地用手拍了陈圆一下。徐静莲却说那我呢,你夸她像莲花那我像什么?陈圆被问得尴尬,沈余便替她说了句老莲花,一桌人都笑起来。师姐走后,沈余隔着陈圆的肩膀,故意问徐静莲刚才被师姐抓着手安慰嫁不出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徐静莲气得伸手打他,他一闪就躲过去了。
  沈余和徐静莲开玩笑,因为知道她不是那种小家子气的人。沈余喜欢陈圆,是因为她温文尔雅,清秀又不失端庄,但徐静莲的性格却似乎和陈圆正好相反。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就掏出烟敬他,沈余很少吸烟,但看她如此豪迈,便不好意思拒绝。连陈圆也要了一根抽,结果却呛得咳了起来。读大学的时候沈余做过文学社长,新生入学见面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子跟他说我是一个火树银花的女子,沈余嫌她轻浮,后来也没怎么和她接近。徐静莲让他又想起来那个女孩子,只是徐静莲是一个不会说自己是一个火树银花的女子的火树银花的女子。
  到了火车站等车,沈余看包,徐静莲和陈圆一起去上厕所,回来的时候陈圆说厕所旁边的吸烟室真可怕,一群人连路都挡住了,我朝里面看了一眼,就像以前人吸大烟一样,吞云吐雾的。这有什么可怕的,走我们也去抽根烟。徐静莲又问沈余说,你不会不敢去吧?这有什么不敢的,沈余说,不过我有鼻炎,烟味太重了要打喷嚏的,你们去吧。徐静莲从包里掏出烟,拉着陈圆的胳膊跟她一起去,还没过一会儿陈圆就跑回来了,说太可怕了,全是男人,感觉会被强奸一样。徐静莲也回来了,沈余就问她有没有被人强奸,徐静莲瞪着眼睛说谁敢!
  2
  陈圆有一个机会要去香港访学半年,到了四月份就要走了,走之前他们三个又聚在一起吃饭。徐静莲问沈余说半年那么漫长,陈圆走了以后你怎么办。这个问题沈余和陈圆已经讨论过了很多次,每次都吵架,陈圆不知道是不是跟徐静莲学坏了,每次都说你要是敢惹我,我就在香港找一个外国人,外国人多好什么的,沈余知道她是对自己不放心,但他对她又怎么敢放心。就算陈圆胆小,不敢和别的男人有出格的行为,但谁又敢保证香港的男人会放过她。
  这时候徐静莲再问起这个问题来,正问到他们伤心处,两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愣了半天,还是徐静莲自己跟陈圆说你别怕,我帮你看着他,他要是敢胡来,我帮侬乃伊做特(沪语,把他做掉)。她用上海话说这句话,显得尤其铿锵有力,她语气又十分正经,说得沈余和陈圆都愣了,半天才想起来笑。
  但沈余根本用不着徐静莲看着,他明年六月份要博士毕业,导师帮他选的毕业课题难度太大,说好了让他写二十万字,他每天上午图书馆里奔波查资料,下午和晚上码字,忙得晕头转向。陈圆也忙,说是去学习,其实也不过是去帮那边的老师做课题,从早上一睁眼就要到动物房去看养在那里的老鼠,晚上回去还要看满是专业术语的英文文献。往往是两个人都坐在电脑前,开着视频,有空了才看对方一眼,说几句话。结束时陈圆问沈余给二十万字又添了几块砖,沈余问陈圆又给老鼠查到了几种造模方法。
  直到了六月份学期结束,沈余都没再见过徐静莲,徐静莲也没联系过他。他们本来就是靠陈圆才联系起来的,失去了陈圆这根纽带,他们便处于各自真空的状态。
  七月八月是暑假,二十万字的论文框架已经搭建得差不多了,沈余想好了利用暑假出去开会的机会再查一下资料,再回老家一趟,剩下的时间差不多能把二十万字完成一半。   但他却突然接到了徐静莲的电话。电话是徐静莲的朋友打来的,朋友说徐静莲喝醉了,她把她送回了家,但她不能整晚都看着她,问沈余能不能去一下。为什么打给我?沈余问电话里徐静莲的朋友。徐静莲让打给你的,她说。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陈圆还在实验室忙着处理数据,沈余打视频电话给她,她没接,沈余便给她留了言说徐静莲喝醉了,我去看看。
  到了地方,徐静莲却好好地出来给他开门,一边说你真够傻的,让你来你就来了。沈余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好跟她进到房里,房里还有一个人,就是打电话给沈余的徐静莲的朋友。她看见沈余,便笑着跟徐静莲说怎么样,就说他会来吧,你输给我一顿“王品”,别想赖哦。徐静莲让沈余坐,对他说我们说到你跟陈圆,便打赌如果我喝醉了找你,你会不会跑来照顾我,托你的福,输了我一个星期的饭钱。
  你们真无聊,沈余说。但来都来了,又不好马上就走。徐静莲从冰箱里拿啤酒给他喝,他也就接了过去。
  插图/戴未央
  你为什么要来?徐静莲像是故意赌着气说。
  因为我相信你啊。
  相信我不会跟陈圆说你半夜三更来找我?
  我已经跟她说了好嘛。我是相信你真的会喝醉,像一条狗一样躺在卫生间的地板上吐,然后弄得一身都是。沈余说。
  好了好了,既然他来了,打赌结束了,那我就走了,你们要调情呢,就等我走了再调,别那么着急。徐静莲的朋友打断他们,然后一口喝完手里的饮料,真的站起来走了。
  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沈余笑了两声,坐在那里把手机掏出来打开,没有任何消息,又装起来。徐静莲去电脑前打开音乐,放的是一首很抒情的英语歌,沈余以前没听过。
  徐静莲不说话。沈余坐不住了,站起来在房子里到处看看,说你爸妈呢?还是你一个人住?又故意开玩笑地说,不会是哪个老大爷包养了你,送给你这套房子住吧?
  徐静莲被逗笑了,说去你的老大爷,我就算被包养也用不着找老大爷好吗?她接着说她跟父母住在一起,他们出去旅游了,要几天后才回来。
  所以你就寂寞空虚冷了,把我弄过来陪你玩?沈余走到窗户前看楼下的街景,没注意徐静莲走到了他后面,从后面抱住了他。她戴着的胸罩,硬邦邦地顶在他背上。她把脸埋在他两块肩胛骨的窝里,不说话,沈余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只好任她抱着。窗外,沈余听见一辆摩托车疾驰而过,“嗖——”地一声。沈余的脑子里想的是,市区怎么还有人开这么快的车。
  3
  风从打开的窗户吹进来,沈余觉得有点凉,把内裤穿好后又把短袖衫也穿上,靠着墙坐在枕头上。徐静莲则光着身子趴在床尾抽烟,青色的烟雾从她头发上升起,像魔幻电影里的巫师抽走一个人的记忆时所呈现的形状。烟升到一定的高度就慢慢散开了,消逝在空气中,也好像是记忆在慢慢消逝。记忆里的画面和声音越来越弱,越来越弱,终于看不见也听不见了。
  不是男人在完事后抽烟吗,怎么你一个女人抽烟,让我坐着?沈余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就这样说了。
  徐静莲却不理他,一只手向后面伸过来,手里拿着烟和打火机。
  算了,你抽吧,我怕抽完烟嘴里苦。沈余说。
  徐静莲把胳膊放了下去。
  我明天要去北京,下午三点的车,要五个多小时,再从火车站坐地铁,估计到宾馆要十点钟了。沈余不知道为什么要跟她说起这些。
  你去北京做什么?
  开会,出差,查资料,要去一趟“国图”,上次在“国图”的借书卡里充了一百块钱要复印用的,还没用呢,这次要去用掉了。沈余盯着摆在床边桌子上的一个佛头雕塑看,佛的面孔很安详,带着看透世事的微笑。好像在佛的眼里,一切都是能够原谅的。
  带我一起去吧。徐静莲突然爬了起来,把烟蒂朝佛头扔过去,原来那是一个烟灰缸。
  你不用上班?再说了我去开会,你干什么呢,总不能把你一个人扔宾馆里吧。
  没事,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徐静莲坐在床上,两个手绕到脑后去,用一根黑色的发带扎头发。两个乳房袒露着,像潘玉良笔下的裸女,线条都十分刚劲有力。沈余忽然觉得,她是没办法被拒绝的,如果她想跟他去北京,他就必须带她去北京,即使他不答应,她也会自己去的。
  好,于是他说。
  开会没什么意思,沈余瞅准时机跟导师说要去“国图”查资料,就从会场离开了。上午,外面太阳很大,沈余沿着墙边的阴影走,一边给徐静莲打电话。
  我在“国图”呢,她在电话里说。
  你去“國图”干什么?
  看展览啊,有一个女画家的展览,有一百多张画,画得可好了,全是梨子。
  一百多张画,画的都是梨子?
  对,都是梨子。
  这女画家真够无聊的!
  沈余便坐地铁去“国图”找徐静莲,一路上他都在想她,想他们现在这样在一起,不知道是福还是祸。他也想到陈圆,但很奇怪的是他并没有觉得愧疚,他是爱陈圆的,甚至现在更爱了,他想念陈圆,甚至想如果是陈圆跟他一起来的北京就好了。
  徐静莲在一棵柳树前抽烟。
  你不知道北京现在禁烟了吗?你抽烟就到抽烟处去,在这里抽小心被警察抓走。
  管他呢。徐静莲把烟蒂从唇间摘下来,随手扔进柳树后的草丛里。
  会着火的。沈余带着徐静莲向前走,一边说。
  着火吧,烧吧,把“国图”烧掉,把整个北京城都烧掉!
  沈余赶紧拉了她向前走。
  复印完所有需要的资料,准备走了,沈余去上厕所,徐静莲跟他一起去。沈余走进男厕所,徐静莲也跟着走进去。你疯了!沈余把她朝外赶,她却拉着他的衬衫领子进了厕所的隔间。她把他的头按在她胸前,她没有穿胸罩,胸前很软,沈余的头被她按得几乎要埋了进去。却突然有人进来了,沈余按住徐静莲的手,抬起头摇着,示意她别动,别发出声音,一边留神听外面的动静。   等进来的人走了,沈余再去抱徐静莲,却被她推开了。她拉开隔间门走出去,沈余也跟出去,她走进了女厕所,沈余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跟进去,只好放弃了。他的膀胱还胀着,便转身再回去上厕所。
  沈余问徐静莲要不要先回宾馆,还是去哪里。他有些怕了,不知道会不会再惹恼她,说话小心翼翼的。到了地铁站看回宾馆的路线,徐静莲却要去地坛。地坛?去地坛做什么?徐静莲却反问他说《我与地坛》你没看过?我小时候学这篇课文就很想去看看,这么多年来北京几十趟了也没去过。
  没去过不是很正常,我来北京也有十几次了,天安门还没去过呢。沈余嘴上虽然这么说,脚下还是跟着徐静莲上了与回宾馆方向相反的车。
  沈余记得以前听谁说过北京的公园门票是可以刷公交卡的,但他们都没有北京公交卡,便去门口买了门票进去。里面跟一般的公园没什么差别,有树有花草有建筑。他们沿着路向前走。
  这就是地坛了,来了,你多年的梦总算圆了。
  徐静莲却不理他,自顾迈着步子向前走。除了他们,地坛里没什么人,也没有风,只有蝉鸣个不停。再走一会儿,沈余身上隐隐地出起汗来,便喊着要去树荫里坐。徐静莲却还是不理他,眼睛东张西望的像是在找什么。
  你找什么?沈余问她。
  莲花。她终于说话了,沈余想。
  莲花肯定在有水的地方吧,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湖。《我与地坛》里面讲到莲花了吗?我怎么一点都不记得。
  莲花却并不是在水里,而是栽在盆里,一排排摆在路边。徐静莲像是很惊喜,快步走过去看。沈余看莲花所在的地方都是太阳,便没过去,远远地站在树荫下等她。
  终于徐静莲看好了,朝沈余看过来,示意他继续朝前走。前面还有更多莲花,沈余猜她还要去看,便只好跟过去。但徐静莲却走到他旁边来了,一只胳膊抬起来搁在他肩膀上,说哥们儿,谢谢你了。
  你这是到了北京就自动进化成北京人了么,还哥们儿。沈余调侃她,她却不还击。她又停下来看莲花,沈余也站在她身后看。这是荷花,不是莲花,荷花跟莲花还是有区别的——徐静莲回头瞪了他一眼,说你话这么多,怎么没被乾隆皇帝杀死。
  4
  从北京回来后,沈余忙着要把查到的资料转化成论文,为他的二十万字继续添砖加瓦,就又恢复到以前的生活方式中去,没再和徐静莲见面了。而陈圆也渐渐习惯了那边的生活环境,不仅要忙着做实验,实验结束后还经常要和实验室的同学们出去玩,和沈余的视频电话打得也就少了。有时候一天结束才互相发一个晚安,或者连晚安也忘了发。沈余警告她不许和男同学走得太近,但毕竟管不着她,又自己理亏在先,便也不能十分地干涉她。
  等论文的内容写得差不多了,沈余准备按原来的计划回老家一次,跟陈圆说好了,又想起来打电话给徐静莲说一声。他怕徐静莲在这期间找他找不着,也想趁这个机会问问她这段时间里的情况。
  你要走啊,你可不可以不走?电话里徐静莲说。
  我就是回去看看,很快就回来了。
  你什么时候走?
  我还没买车票,就这几天吧。其实从北京回来后,沈余渐渐觉得徐静莲喜怒无常,并非如他一开始认为的那样好相处,而且也因为陈圆的关系,不想和她再见面了。但在电话里听到她的声音,内心却又一下子软了下来。怎么了?于是他又换了很温柔的语气问她。
  没什么,我想见你。
  见就见吧,见个面也没什么,沈余想好了跟她见个面,吃顿饭,然后就各回各家。但等真的见了面吃完饭,沈余却又舍不得让她走了。她父母在家,沈余便帶她回学校宿舍去,在宿舍的那张单人床上和她做爱。在那张床上,他曾和陈圆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做的时候沈余自然想起了陈圆,好像她就蹲在床脚看着。徐静莲不知道是不是也感受到了陈圆的阴影,做完之后不愿意在床上多待,起来走到沈余吊在阳台的吊床上去坐着。她抽烟,沈余也问她要了一根抽,两个人一起看着阳台外面的夜色。
  你陪我再去趟常州吧。
  常州?
  对啊,你的第二故乡。
  你还记得。沈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记得啊,我还记得你嘲笑我嫁不出去,不过算了,我确实也是嫁不出去,原谅你了。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我想去常州了,去你说的那条走过隋炀帝和乾隆皇帝的运河看看,反正你不急着走,带我去看看吧。说完她看着沈余,眼神里满是期待。
  什么时候去啊?
  现在去好不好?但她马上又说算了太晚了,明天吧,正好明天周末。
  好啊,那就明天吧。沈余抱住她的头在怀里,想她果然是没有办法被拒绝的。
  第二天是阴天,沈余查了常州的天气也是阴天,担心会下雨,在火车上便一直后悔没有带伞。徐静莲捂住他的嘴不让他说话,他便也只好跟她一起看车窗外的风景。因为事先买好了晚上回去的车票,所以不用住宾馆,出了火车站,他们就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
  不去哪里吗?沈余问徐静莲。
  随便啊,她说。
  随便最讨厌了,你们女人是不是都这样。话说出口沈余就后悔了,因为徐静莲说随便的时候他想到了陈圆,这句话出卖了他。现在在他和徐静莲之间,最不需要的就是陈圆了。
  随便啊,徐静莲却还是这么说了一句。
  天气不好,沈余看徐静莲也没精打采的,就不想在外面多走,拉了她躲到一家快餐店里去吹空调,顺便把午饭解决了。不知道是因为吃了饭,还是因为空调吹舒服了,徐静莲忽然精神了起来,跟沈余说要带他去一个地方。沈余想问她去什么地方,但她却又不许他问,只许他跟着走。
  沈余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她既然说了不让他问,他也就只好跟着她上了出租车。徐静莲跟司机说了一个地名,沈余不知道是哪里,但看出租车拐进了运河路,猜大概不会太远吧。
  但出租车却出了城,把他们丢在一条宽阔的马路边上。出租车走后,沈余看着徐静莲,想听她解释,她却仍是说别问,跟着我走。沈余便跟在她后面走。   下了马路,沿着一条小路走,路边都是农田,田里的稻子长得正旺。走完稻田,小路拐了弯,和一条河交叉而过。河上有桥,他们在桥头的树下停了一会儿。
  这条河是从大运河里流出来的,你朝那边看,能看到运河。沈余顺着徐静莲手指的方向,果然能看到波光粼粼的运河水面。
  河对岸有一片树林,徐静莲指着树林说我们去的地方就是那里。沈余“嗯”了一声。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彻底放弃要问徐静莲什么了,只等她自己说。他猜她既然带自己来了这里,就肯定会跟他说的。
  好了,到了。徐静莲停在一棵树下。树的不远处有一栋房子,房子后面是更多的房子,连成一个村子。
  这里?
  嗯,就是这里。你先别急,来坐下来,喝口水。树下有石凳,徐静莲让沈余在石凳上坐下来。又说妈的,热死了,我先抽根烟。
  沈余静静地看着她把一根烟抽完。
  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神经病?沈余没说话,没点头也没摇头。没事,你觉得我有神经病也没事。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你要不要听?沈余依然没说话,没点头也没摇头,只静静地看着她。从前,有一个小女孩,考上了研究生后在一个实验室里做实验,实验室里经常会来一个长得很帅的卖仪器的男人,这个男人约小女孩出去玩,想和小女孩谈恋爱。小女孩也喜欢这个男人,就经常和他出去玩,跟他去酒吧,跟他学喝酒抽烟。小女孩以前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小女孩,后来却变成一个很不好的小女孩,于是这个很帅的男人就不喜欢小女孩了,和她分了手,而小女孩却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男人。这个男人不愿意再见小女孩了,小女孩就偷偷地想等她研究生毕业了,就去这个男人的公司,和他成了同事,依然能见到他。但等小女孩毕了业,去了这个男人所在的公司,这个男人却辞职了。小女孩每天都很想这个男人,但却找不到他,于是她想起来这个男人每两周都会回一次常州乡下的老家,看他在那里的妈妈,于是小女孩过一段时间就到常州乡下来一次,来偷偷地看一眼那个男人,然后再乘火车回去——
  徐静莲抽完了一根烟,又点了一根烟,却不抽,就那么任它燃烧着。沈余看着她,也不说话。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故事讲完了,是不是很精彩?徐静莲吸了一下鼻子,沈余以为她哭了,但看她脸上却又没有眼泪流下来。
  他妈就住在这里?沈余指着旁边的房子说。
  后面那栋两层的,不过那边没地方坐,而且很容易被发现,这里能看到那栋房子的两楼,那个男人经常跑到两楼去抽烟。
  小女孩从没被发现过吗?沈余又问。
  徐静莲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5
  回去的火车很空旷,车厢里除了他们就只有乘务员,沈余坐在靠窗的位子上,徐静莲依偎在他身上,一只脚伸在另一边的空位上。
  还记得在地坛的时候我跟你说谢谢你带我看莲花吗?他以前是在北京上的大学,他学校离地坛近,经常跑去地坛坐坐什么的,他跟我说地坛里有很多莲花,很漂亮,跟我一样漂亮。
  嗯。
  还有上次,师姐的婚礼,陈圆说师姐像莲花一样美,你记得吗?你说我是老莲花。
  嗯。
  师姐知道这个故事,所以她结婚请我——
  下午的时候,沈余想马上就拉徐静莲回去,但心里知道她肯定是不愿意回去的,就陪她一起坐在那里等那个男人上楼去抽烟。男人确实很帅,尤其是侧脸很好看,抽烟的样子像《花样年华》里的梁朝伟。沈余握着徐静莲的手,陪她看着男人点烟,抽烟,把烟从嘴里吐出来,就像是看电影里的梁朝伟一样。男人下楼去了,徐静莲依然还抬着头朝那个方向看,沈余便看她。沈余想虽然他和她睡过了,但她身上哪怕一点点的部分都不属于自己,也不属于抽烟的那个男人,她属于她自己。
  男人很久都没再上楼,沈余试探地问徐静莲说我们走吧?没想到徐静莲竟然答应了。
  所以你那么迷恋抽烟——沈余觉得困了,长长地打了个呵欠。他不想听到徐静莲说到陈圆,故意把话题说到烟上。
  徐静莲却没说话。
  你以后还会来常州吗?沈余说。你别来了好不好?沈余又说。他忽然很想和她做爱,占有她,让她属于他。所以他把肩膀从她身下抽开,让她坐正,然后他转过脸看着她。
  干什么?
  你嫁给我吧,等我明年毕业,我们就结婚。沈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说,他知道她不可能嫁给他,他自己心里也并不是真的想娶她。你不要担心陈圆,我们一起去跟她说,她能理解的。好像是为了显得郑重,说完沈余还点了下头。
  徐静莲愣着,半天才发出了一个声音,好像是答应的“嗯”,又好像不是。
  国庆节过后,陈圆要从香港回来了。飞机四点半到上海,沈余约好了徐静莲一起去接她,但到了四点钟,仍不见徐静莲的人影。沈余打电话给她,没人接,又过了一会儿,收到她的消息说算了,我不去了,陈圆会理解我的。陈圆会理解她什么?手机又响了一下,沈余拿起来看,仍是她的消息,她说把我的消息删了吧,别让陈圆看见。
  沈余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又重重地吐出来。
  陈圆走出来了,看见沈余,丢下行李抱住他,约有两分钟才分开。她跟沈余说你好,沈余。沈余也说你好,陈圆。她故意伸出手来要跟沈余握手,沈余却拉住她没再松开。
  回去的出租车上,沈余说原来徐静莲也要来接你的,但她又没来了。陈圆说我知道,她跟我說了。
  于则于,
  原名于业礼,1990年4月出生,中医医史文献学博士。小说见于《西部》《青年作家》等刊,曾获第四届《人民文学》“包商杯”全国高校征文比赛二等奖。
其他文献
化学实验的现象鲜明生动,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极地进行思维.重要的一条.是要善于设疑,要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好,使学生始终处于
在总复习中如何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继续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江苏省常州中学数学教研组在这方面作了认真的探索。我们刊载他们对代数总复习的意见,全文按代数的知
镜头下,同样的人,在同样的位置,摆下了几乎相同的姿势。时光,却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它特有的痕迹,令人莞尔,令人回味,令人感叹…… Under the lens, the same people, in the
期刊
曾有一度,我读的是有百年历史的女中。  怎么跟你说好呢?我一生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多的漂亮女孩。她们就在我周围呼吸,像风一样流淌在空气里。大地的经线和纬线由她们组成,编织进我的生活。那些姑娘们素面朝天,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到底年轻啊,肌肤有闪闪发亮的底色,烟视媚行,恰似一幅天然的图画,不是专为给日后将成为男人的男生看的——女中里没有男生。因此她们的好,干净坦荡,纤尘不染,连我都要起爱慕之心。  就是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作文教学中,评改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
读后感是议论文的一种。学生把自已平时阅读所得,用读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加深对所读作品的理解,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但是,要写好读后感并不容易,需要加强指导。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他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企业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生命并不完整。但在他眼里,他失去的只是锁链,而赢得的是整个世界。 He is not in his own
自1932年陈济棠的粤军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后,中央红军利用蒋陈矛盾,以游击战术与其周旋,消耗粤军实力,促使陈济棠权衡利弊、择利而从、避战求和。持续两年多的军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