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忆的丧失与恢复——从《百种隐秘感官》看民族文化记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xcv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代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三部小说,《百种隐秘感官》沿袭了其小说一再探寻文化身份的主题。本文试图从民族文化记忆的角度分析主人公奥利维亚从文化记忆的丧失到文化记忆的恢复的过程,同时也是追寻文化身份认同的过程,并体现出作者对实现多元文化融合和并存的向往。 As the third novel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Chinese writer Amy Tan, “One Hundred Mysterious Senses” follows the theme of his novel’s constant search for cultural identity.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the protagonist Olivia from the loss of cultural memory to the recovery of cultural mem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cultural memory,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cultural identity recognition, and reflects the author’s longing for the realization of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coexistence.
其他文献
酒楼无日不飞觞,大腹便便脸泛光。廿载甘醇犹怨淡,百年陈酿不嫌香。西天王母谋汤谱,东海龙爷问食方。不看灾民依地卧,殷殷盼得解饥粮?
在咱们国家,每年“收官”的时候,人们最关心的可能就是这“年终奖”了。“啃”了一年的“甘蔗”,从最无味的那一头开始“啃”起,总指望这末了的一口,能品尝到意料之外的惊喜。
科举考试深深地影响士子们的生活,士子们顷尽一生学习,只为了科举及第,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科举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唐代文人们的生活似
本文通过《沉沦》与《留东外史》的比较,分析小说中留日主人公对于日本女性和民族屈辱两种体验的不同所在,挖掘作为国家民族意识表达载体的日本女性身体的独特内涵.
托马斯·莫尔所构想的乌托邦社会,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想的社会状态.莫尔站在揭露和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上、主张建立一个摆脱社会邪恶、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人自由平等的
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大量的教学事例从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问题等方面来说明怎样使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
《金锁记》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曹七巧,文章也正是以曹七巧的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为中心线索,展示了七巧性格转化的三个时期和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性格转化是出嫁到姜家,这个时期
春节期间,央视戏曲频道播出了一台由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办的《一笑十年少——2012京津沪相声大会》,在北方引起轰动。面对高水平的节目和演员,北方观众不免困惑:数十年来,北方相声
在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社会都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着.而作为新自由主义
生儿育女本平常,聊写心声寄小梁。楠竹虚心青叠翠,高粱垂首绿添香。为人莫学轻狂子,处世宜当谦逊郎。识字读书非小可,清风明月入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