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评估活动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评估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第四轮评估结果与国家一流学科立项“挂钩”,对高校学科规划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第四代评估”理论加以检视,可以发现,现行学科评估制度存在行政色彩浓厚、奉行“事实权威”、对客观定量工具过分依赖、评估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借鉴第四代评估理论,构建评估利益相关者和谐的合作关系,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考量结果,把握成本與收益间的平衡,加大评估放权力度,对完善我国学科评估制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第四代评估;学科评估;学科建设;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6-0018-02
  基金项目院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CX18_2013)。
  2020年,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已经开始,学界普遍较为关注。始于2002年的学科评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力。为了推进评估工作,研究主张以建构主义范式为理论基础的“第四代评估”,对完善我国学科评估制度设计具有借鉴价值。
  一、第四代评估缘起及内涵解析
  第一代评估始于2020年,这种范式认定任何指定的调查变量都能被测量,且现今依然存在,被称为“测量时代”。第二代评估又称“描述时代”,只评估学生的“特征”无法满足对正在改革的课程体系的需求,因此,一种以描述目标达成优劣程度为特征的评估方法应运而生。第三代评估也被称为“判断时代”,第三代在保留前两代评估功能的基础上,以努力得出判断为特征来帮助委托人决定标准。
  前三代评估中都存在一定缺陷:管理主义的倾向、在采纳价值多元化方面的失败和对科学范式的过分强调[1],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评估方法———以响应式聚焦为基础、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建构为方法论的第四代评估应运而生。该理论在本体论上否认事实客观实在,认为事实并非客观显然摆在那里,而是根据人为建构而存在;从认识论上说,它否定了评估主客体间的独立作用,坚信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对于问题认识会有相互作用;从方法论层面,强调使用解释学辩证地探究问题根源。
  二、中国学科评估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色彩浓厚
  学位中心独立性不够,评估活动行政意味浓厚。从评估主体上看,教育评估应由专业机构主持。历次评估中,学位中心的独立性不够,“第三方”性质有待考证。在前四轮评估中,管理者与评估者权集一身,角色定位不清。政府对评估结果的“直接参考”,使得评估目的偏离,“管”“评”职能错位。有学者表示评估结果与资源配置挂钩,无形中实现了政府对评估的间接把控,影响评估独立性[2]。学位中心隶属教育部,主要职能为教育部和学位委员会决策服务。有学者认为,第四轮学科评估背后行政力量依然占据主导。行政化去不掉,评估的负面影响只会越来越放大[3]。
  (二)奉行“事实权威”
  评估秉持结果和价值中立,奉行“事实权威”。科学调查承诺能提供关于事实的真实信息,致使实证主义不同程度地“庇护”了某些弊病。评估将指标体系改革修订,以期获得最能“描述”学科建设现状的评估结果。不难看出,这些指标的一再修订无不是在进一步从源头保证评估数据的客观真实,但从实施成效看,还是事与愿违。
  以第四轮学科评估为例,42所一流大学均参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其相关学科“软件工程”在2016年学位点的动态调整中,是被撤销学位点最多的一级学科。以大学为单位进行分析,浙江大学在此轮学科评估中表现最优,拥有的优势学科数位列第一,同时也是2016年学位点撤销数目最多的高校。
  (三)对客观定量工具过分依赖
  对评估材料的过分依赖,致使评估“入不敷出”。科学范式表现出的精确性取决于输入评估过程中数据的“硬度”,因此对于客观定量工具的要求也愈加苛刻[1]13。第四轮评估正值研究生答辩时期,高校本就事务繁多,材料整理不及。很多数据不是自然采集的,需要整个学院甚至是多个学院的数据合在一起进行处理、计算,工作量可想而知[4]。
  第四轮评估指标体系做了一定修改,学生培养质量一级需要导师提供一定量的相关陈述。有学者认为,科研与教学兼备的高校教师本就事物繁忙,兼具行政职务的老师更是筋疲力尽。每当这类评估进入高校,评估本身就变成一项突击工作,评估过程实际上很容易变成“瞎折腾”的过程[3]。
  (四)评估透明度不高
  历次评估虽在改革,但透明度仍然不够。评估活动中,处于不同利益方掌握的信息不一,信息的公布,公布的多少直接影响结果的公信力。四轮学科评估,学位中心对指标体系、评估方案等做了修改。第四轮评估在评估启动前专门设立课题研究,在全国16个省市区召开18场指标体系调研会,听取了200多所高校的意见[5],力求制定出最能反映学科水平的“量表”,以求评估结果的公正。但单项指标的权重,主观评价等社会各界都不可知,致使评估活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第四代评估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构建平等的合作关系,关键在于三方各归其位,明晰权责。评估活动中,三方应享有平等的权利与地位。解决现存学科评估体现的行政力量主导的问题,理应限制错位评估者的权责范围,适当提高评估者与办学者的权利地位,这样才能架构和谐平等的三方关系。第四代评估理论指出,利益相关者既是风险群体又是信息使用者,各方都期望评估结果“为己所用”,所以利益相关者在评估活动中应被赋予平等的信息输入地位,表达自己的担忧。平等关系下三方对于“价值”的构建,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应是符合各方主流价值的信息输出。
  (二)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考量结果
  应以联系发展的观点对结果进行考量。在2016年的学位点动态调整中,撤销部分学位点究竟是因为学科设置重复、精简学科还是部分高校集中力量想求得单个学科优势发展,值得探究。李凤玮、周川对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进行计量分析后得出,江苏高校一流学科是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行业、地域优势不断累积的结果[6]。因此对于学科发展,需要长时间的历史积淀,短期内频繁的增设、撤销违反了学科生态法则,不利于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培育。   (三)把握成本与收益间的平衡
  成本与收益本就是事物发展相互制约的两个因素,因此需要把控好平衡,不能“得不偿失”。英国科研评估(REF)[7]为回应公众的问责,评估机制、程序变得愈加复杂和繁琐。从最初简单的评估框架,發展到后期,具有了庞大的工作流程,违背了评估本意,所以RAE发展到后期就不得不被新的评估框架(REF)代替。因此,必须取得评估成本与收益间的平衡,以避免我国学科评估工作越来越繁琐,走上英国科研评估“改革替换”的旧路。马和民认为,高校学科评估不啻为教育场域中所存在的一种“教育浪费”[8],一流学科、一流大学是评估出来的吗?鉴于此,必须明确评估检验本身是一种外在监督,切莫因为繁琐评估程序造成高校内部秩序混乱,得不偿失。
  (四)加大评估放权力度
  第四代评估的主要目标就是放权,通过在评估过程中引入更多利益相关者进一步放权。因此提高评估透明度可以从提高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出发,加大放权力度。同时第四代评估认为放权意味着分享权力和领导权,所以在未来继续开展评估活动时,可以在相关指标体系、评估方案初步商讨决定后,召开听证会或学术研讨会,供持不同意见的人进行合理诉求。谈判协商间,将群体建构中更先进的知识与合理内容囊括吸收。本轮评估指标中“A”类期刊的评价指标造成的风波,追根溯源就是因为遗漏教师这个相关者。所以应在评估前先识别、界定利益相关者,进一步引导各方进行想法表达,基于上述条件创建的“学科事实”才最有可能接近于真实的学科水平。
  四、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在统筹推进“双一流”计划,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的认定都不是终身制,都是在五年一个周期的过程中动态调整,学科评估也是如此。高校应该明确评估结果的使用,突出“建设”的价值,对标不断创新、改进的学科评估体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学科发展模式,更好地推进学科发展,而不是将其固化为学科排名,制约学科发展。评估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活动,对后续的政策规划具有导向作用。高等教育已经迈入普及化时代,新时期评估应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科发展需要做出新时期的回应。
  参考文献:
  [1]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第四代评估[M].秦霖,蒋燕玲,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14.
  [2]翟亚军,王晴.“双一流”建设语境下的学科评估再造[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6):45-51.
  [3]陈学飞,叶祝弟,王英杰,等.中国式学科评估:问题与出路[J].探索与争鸣,2016(09):59-74.
  [4]姜澎.学科评估上演“熔断”闹剧[N].文汇报,2016-05-13(06).
  [5]黄宝印,林梦泉,任超,等.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学科评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8(01):13-18.
  [6]李凤玮,周川.江苏高校一流学科的优势累积效应及存在问题———基于四轮学科评估数据的初步分析[J].江苏高教,2018(06):12-16.
  [7]Tony Murphy. Revising the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Ensuring Quality in REF2021,or New Challenges ahead?[J]. Perspectives: Policy and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2017,21(01).
  [8]马和民.“教育浪费”论析[J].社会科学研究,1994(06):123-127.
  (荐稿人:孙慧敏,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责任编辑:陈华康)
其他文献
劳动观教育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它一直是中国教育的方针性要求,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基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当前的劳动观教育应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个性特征,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由此,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脉络分析,明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并结合教育实践分析当前劳动观教育现状及问题,如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形式单一、学生未能体验到劳动乐趣、自我劳动教育不足等,提出针对性的实践改进建议,引导学生明晰自身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儒家力行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我们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力行精神相融合,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党和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进而积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要: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其后勤管理和资产经营与公办本科类院校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呈现出多种差异。据此特点,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独立法人运营模式、双重身份模式、模拟企业化运作模式及其他资产经营的组织机构及模式现状,并从组织机构、关系协调、科研成果和特色发展四个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以期通过经营性资产的规范管理和良性运营,为独立学院的转设和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资产经营;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表明,当代社会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已经呈现出新形势,并在信息时代和人类命运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对政府和社会应对重大危机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疫情的影响,批判和抵制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负面社会思潮,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对于消解疫情的不利因素、迅速恢复社会发展、增强人民信心、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如今,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不断攀升,加之疫情等各方面影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以2020年毕业生就业状况为背景,探索以高职医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高职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纪元,“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高等院校的建设以及绩效评价等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依据。受当前新教育政策的影响,“双一流”建设对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及绩效评价产生了导向性的作用。想要使学科摆脱功利性的趋势,各大高校就必须要从内生动力出发,处理好学科建设和评价绩效之间的关系,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将重点攻克和全面考量充分结合,以此优化资源投入和绩效产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双一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学科,已经有许多经典著作,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本文考虑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深植于中国历史、中国思想的背景之中的,不能脱离中国原有的历史去单独从学科的角度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也许给我们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提供了某种借鉴,我们需要不断去思考中国政治思想史应当如何写。
摘要:当前,以抖音平台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网络生活中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成为信息传输、网络娱乐、网络社交的重要渠道。作为成长于网络环境的一代,大学生群体对抖音短视频的接触频度相对较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包括观看者与生产者。由于抖音短视频平台中集散和多元的内容较多,其对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双重影响。本研究以抖音短视频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创新为主题,对抖音短视频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弘扬优秀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并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促进意义。为了加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素养以及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探讨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育人功能以及加强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理路创新的宣传力度,分析如何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文化理路创新的新路径,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及启示。
在如今新媒体环境影响之下,追寻个性和自我发展的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技术使用中最活跃的群体,其思想所受到的冲击自然也越来越多。因此,这样的情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新的途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途径和策略等层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