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资源禀赋差异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交易成本过高和资源禀赋劣势会对农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产生抑制作用.[方法]文章基于江西省42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了交易成本、资源禀赋差异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选择了农业生产环节外包,但外包程度较低.亲朋好友的数量、是否有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信息成本对农户参与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执行成本中,村的交通条件、农户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数量以及谈判成本中费用支出较多的环节数量均会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程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资源禀赋中土壤质量以及家庭劳动力总数抑制了农户的外包行为.[结论]政府应加强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推广以及信息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同时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对外包服务供需不平衡地区进行干预与组织,进而提高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概率.
其他文献
[目的]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此背景下研究扶贫效果、农户特征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的主要目的:一是脱贫攻坚战能否让部分农户更有意愿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二是发现具备不同特征的农户会做出何种生计策略的选择,为后续贫困治理提供决策支撑.[方法]文章首先基于以人为本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扶贫效果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扶贫效果的分值;其次,运用Logit模型研究扶贫效果、农户特征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扶贫效果提高1%,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
[目的]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测度2004—2017年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及其差异性.[方法]文章运用δ收敛和β收敛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以2010年为界限呈现倒“U”型趋势;不同区域的演变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区域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最高,东部次之,东北和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地类来看,商服用地市场化程度整体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在2006—2008年上升迅速,住宅用地在201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由西到东递增,但区
[目的]柑橘产业是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柑橘出口开始面临不利的贸易形势,系统分析中国柑橘出口增长特征及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采用三元边际分析方法,基于2002—2017年中国柑橘出口近60个市场的数据,将出口增长因素分解为市场扩展效应、出口数量效应、出口价格效应,然后对出口增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出口价格效应、出口数量效应是驱动中国柑橘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市场扩展效应不明显;比较而言,出口价格效应相对稳定,而出口数量效应波动较大;不同时间段首要驱动因素不同,2002—2
[目的]发展休闲渔业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重要举措.文章旨在评价2011—2017年中国省域休闲渔业综合发展水平,并分析影响省域休闲渔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方法]构建多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各省域休闲渔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排序;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及障碍度模型识别并计算影响各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1)中国休闲渔业发展均分为0.16,总体发展现状水平不高,且区域间差异显著,空间分布呈东南与沿海区域较高,
[目的]构建乡村振兴基础条件综合评价体系,明确不同分区乡村振兴的优势条件和不足条件,分类提出乡村振兴的建议.[方法]文章基于数据可获取性及科学性等原则选择乡村主体、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等5个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法计算2018年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综合得分,采用自组织映射法(SOM)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分区,并根据不同评价因子得分明确各区发展基础的优势与短板.[结果](1)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有较大的差异性,综合条件较高和较差乡(镇)占比较少,基础条件一般的乡
[目的]农业生产源头关乎到农产品安全,当前学界就农产品“一家两制”差别化生产相关研究已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影响社会舆论对食品安全的判断.[方法]文章以19个村庄的调研为基础,检视“一家两制”概念及其理论预设后发现,农产品“一家两制”的差别化生产并非普遍而只是个别现象,已有研究存在证据不足和社会误读等问题.[结果](1)自留地因素是农产品“一家两制”差别化生产的主要证据,但该文认为自留地作为特殊的历史产物不应被纳入农产品差别化生产研究范畴.(2)农产品有差别的生产方式并不完全是农户有意为之的行为,也有无意之举
[目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是破解“三农”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为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对江苏省549位农民的问卷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利用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从江苏省整体情况看,45.9%的农民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为宅基地是否闲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就业风险认知、受访者年龄、对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政策的认知、对政
不论是日常英语口语交际、专业资料的翻译还是专业工作场景的英语交际,都是涉农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英语素养.如何培养具有扎实的农业专业知识和较强职业英语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英语教学需要探索的重点.2001年胡庚申等学者开展了全新的翻译研究,从生态环境对译者行为的影响和制约出发,探寻翻译活动与自然界的共通性,重新诠释了翻译的本质、过程和方法,可以说生态翻译学为农业职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农业职业英语教学方法的书籍很多,既有理论探索的,也有结合教学实践具体分析的,由姚阳、胡月红执笔,经北京理工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初等教育根植于乡村,是义务教育中最基础的环节,对乡村儿童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也必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密不可分.为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白芸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家成教授邀请了10位扎根乡村中小学的乡村教师和一位带动乡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的大学教授,整理出版了《扎根乡村大地的教育研究:乡村班主任研究者的自述》一书,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3月发行面世.该书讲述了乡村教师在大学学者团队带领下,经过自
期刊
[目的]为有效地利用江苏生态气候资源,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文章利用1981—2015年江苏省及周边共85个气象站的数据,系统地分析河蟹养殖期气象条件,分别筛选出夏季高温、日照、降水及连阴雨作为关键气象因子,采用熵权法获取各气象因子的权重系数,构建基于气象要素、地形和土壤属性的综合评估指数,并利用该指数将江苏河蟹养殖综合气候地理条件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及不适宜3个等级.[结果]结果表明:适宜养殖区主要位于江苏中部,包括里下河、沿江及淮北部分地区,占全省地域面积36.75%;较适宜养殖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