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似人间半神仙——朱桥及其书画艺术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闲垂钓秋江上,半似人间半神仙。这种闲适淡然的处世态度也表达在朱桥的书画艺术上,他追求率真、随意和灵动的艺术境界。
  作为中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书家,河南这块土地是哺育他的源泉,其书法艺术也存在于中原书风之中,深受影响。朱桥楷书隶书皆擅长,其行书则潜心于王铎书法,尽得其气脉,体势流畅,笔墨厚重,张弛有度,劲健大气。
  天真率性 楷隶双绝之动感
  朱桥说,书家一切的创新都先来自对古人的继承。没有继承,创新是一个伪命题,但完全的继承却没有自我发展,则永远囿于前人,自己的艺术面貌则无处张扬,更别谈独特的艺术追求和趣味。
  朱桥攻各种书体,尤擅楷书和隶书。其楷字端庄凝重,秀雅大气,但又不失动感,盈盈跃于纸上,似有自然之气充溢其中,恬淡疏雅,妙趣横生。其隶书线条清远,转折有度,厚泽运逸,远观如清秀女子弯身掬水,娉婷玉立,姿态可人,近观则似此女子明眸皓齿,楚楚动人,惹人心动。静观之书见其动,动察其态见之美。
  朱桥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他自己则推崇“健康的线条”。他打了个比方,说就像是一个人,天天不运动,不锻炼,身体素质极差,其脸上气色必然是苍白的,不健康的,给人的感觉也是很不好的。
  书法也是这样,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的一大组成部分,很难想象一个病恹恹的线条组成会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因此,他说,线条一定是要有弹性的,有力度和有力量的。
  中锋也好,侧锋也罢,其他线条笔法也好,徒有干巴巴的外在,没有丰盈的有弹性、有力量的内在蕴含,则如一根挂在树上的枯木一般,只有消亡前的颓败却不会有丝毫生命的盎然和转机。
  “天真的,烂漫的,就好像一个很童真的小孩一样;不矫揉,不造作,认认真真地写,写出自己的精气神,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率意的,坦诚的……我觉得这样才能写出打动人的作品,一个书家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并且在书法中表现出来,这才能形成自己的面貌,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朱桥如是说。
  孤灯夜雨 书真情见真人
  走进朱桥的书画室,除了书画,最别致的当数放置各等毛笔的“架子”——由若干奇形怪状的长长的枯枝组成,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笔就挂在上面,像是一个庞大的笔山一样。明明是突来奇想,极简单的东西,在这里一组合却如同神来之笔,充满了意趣。朱桥说,这是前几年他随意捡到的一些树枝,一点点地加起来,后来就有了“神奇的”做笔架的想法,没想到的是,当他把毛笔随意挂在枝干上不同位置的时候,出现在他眼前的竟然成为了一个绝妙的艺术品,他称它是“随意山,翠烟居”。
  这正暗合着他的艺术志趣,随意率真,不事雕琢,着重表现内心,而不是所谓高深的各类技法。
  朱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书法。这得益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和修养。他对朱桥要求十分严格,并积极培养他在书法方面的兴趣。在家庭的良好艺术氛围中,朱桥的书法功底日益精进,并且和他的绘画并驾齐驱,成为他生活中极重要的部分。不断精进的书法技艺,让他在中学的时候他的任书法课的老师也赞叹不已,用朱桥的话说,就是“连老师都觉得我写的比他好”。
  对朱桥书法艺术生涯改变最大的,莫过于全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朱桥说,拜张海先生为师后,他才感觉自己真正入了艺术的正道,先前则好似在书画艺术的大门一直徘徊,却不得要领,悟不到入门之法。
  受到恩师的指点和教诲的朱桥自此更是勤勉自强,日日书写,不舍得耽误光阴,只求在书法的道路上能走的更远一些。正是,孤灯夜雨书为伴,不肯停墨到天明。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朝气蓬勃的少年郎,俨然成为了沉稳劲健的中年书家。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已让朱桥屡屡斩获大奖,成绩斐然。
  张海先生曾称赞朱桥,说他从传统中走出来,走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地方,可圈可点,可祝可贺。
  垂钓者:不知花开为谁红
  除去书法,朱桥的画也是十分出色。其画风清雅,淡远空灵,清新自然;笔墨富于变化,又落于实处;境界率意高远,重在突出内蕴和想表达的情思。
  问及书法和其他艺术的不同时,朱桥反而讲起它们的相同处。他说,书法和绘画、舞蹈、音乐其实有相通的地方,比如音乐和舞蹈讲究韵律感,节奏感,书法和绘画其实也讲究外在的律动;绘画讲究构成美,空间感,书法同样讲究字体结构的构成美等。
  朱桥强调,书法和音乐、绘画虽属不同艺术形式,但其艺术本质多有相似之理,艺术形式亦多有相通之处。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如果把它和绘画、音乐、舞蹈结合起来,将会发现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事情。
  朱桥的山水画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讲究“留白”的运用。这似乎是一个哲学的命题,老子曾经说过“有和无”的道理,用在书法里则是“记黑当白”。宣纸上本来空无一物,白茫茫一片,点上有韵律的墨之后,那空白的地方则是另外可以发挥的地方。这留白处可以是雪,可以是水,是小溪,是小河,甚至是其他任何一个东西。
  朱桥巧妙的把留白作为重要的阵地,把这阵地经营的风生水起,风雅大观,为他的画作增添了数不尽的风韵和律动。
  当然,除却画作技法纯熟,画风稳健,其追求的境界更是高人一筹。他痴迷于在画作中表达自己的气息,表达一种即时的心境和感觉,而不是由来已久的、习以为常的、呆板的刻画。
  他在山水画中画的是理想中的山,表达的是一种理想化人生,画的是他所向往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惬意的、自然的,远离世俗喧闹的。
  无疑,朱桥的书画艺术是接地气的,自成一格的,而不是阳春白雪,高雅到没有观众的地步。
  朱桥说,他追求的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不是形而上的艺术,也不是俗到不忍卒观的艺术,大雅即大俗,他是想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志趣。
  这一点在同行的赞叹声和认可声中可见一斑,而他的字画也颇受圈外人欢迎,不菲的润笔便是证明。
  朱桥说,这些都是次要的。他选择书画艺术这条道路更多的是因为兴趣使然,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是兴趣,而不是其他名利一类的东西。
  他把自己形容为垂钓者——在创新和“度”的道路上心平气和,似乎这样的垂钓者的心态才是真正静的,不功利的。
  朱桥往往在他的画作上题上自己写的小诗,以映衬山水,让两者相得益彰,更富境界。
  有他的一首诗为证:
  随云逐处溪山中,
  十亩荷塘半亭风。
  俏然含笑出水面,
  不知花开为谁红。
  这就是朱桥所向往的日子和生活吧,有青山绿水,有荷塘荷花,有清凉的风景,美丽的花。
  这样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呢?(编辑/天涯知秋)
  朱桥先生简介
  朱桥,字知山,斋号碧溪堂。1962年10月生,师从著名书法家张海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创作院河南分院院长、河南省“中华国粹”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翰苑书画培训中心主任。
  作品曾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全国第四届正书展提名奖,中国第二、三届书法“兰亭奖”,全国“高恒杯”书法大展铜奖,入选全国第五届书法楹联展,全国第二届书法扇面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等。作品被国家文字博物馆、国家奥组委永久收藏。
其他文献
社区参与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是遗产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忽视社区参与,将带来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重视社区参与,更能有效保护遗产资源并有利于目的地旅游业
景区服务文化是景区人在长期服务工作实践中,通过日常的服务行为、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所形成的一种服务理念,又反过来指导其日常服务行为、服务规范的一种服务准则。它是以景
会议
宗教类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宗教类世界遗产保护为旅游提供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要素,是其作为旅游资源的前提;而宗教旅游的快速发展及其与之俱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代表,神话传说与古典园林是各领风骚,并驾齐驱,但却又是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神话传说当中所表现的浪漫主
会议
牡丹喜燥恶湿,喜光照,稍耐阴,其传统的种植季节, 中原地区为9-10月下旬,而后随着气温的下降牡丹逐渐进入休眠期,直到来年的4-5月份为盛花季节。随着我国牡丹栽培技术的
本文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洪泽湖大堤以及大堤所在的三河闸水利风景区为例,就水利风景区的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大多数水利风景区没有做好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
南京的梅园片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个区域,是玄武区的重要旅游区域.本文从产业分析、市场分析、开发定位、产品认证、配套设施、管理与服务六方面研究了如何发展梅园
会议
文化遗产地品牌是指其名称、标记、符号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对旅游者来说,品牌代表着熟悉、利益和安全;对遗产地来说,品牌有助于引导顾客优先或重复消费。本文主要介绍了文化
工艺美术大师季伟南先生鉴别和欣赏紫砂陶艺术的角度,对紫砂陶艺术持有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构思。熟练的操作技法,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的每一件作品在工艺质量和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遗产地的区域旅游合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联合申遗一时也成为热门。本文利用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以江南六大水乡联合申遗为例,指出旅游资源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