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创造性的选择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翻开吴亮的评论集《文学的选择》(浙江文艺出版社)时,不禁产生一种仿佛缀着露珠的蘑菇才有的强烈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则集中表现为批评家的创造力造成的快感、美感和诱惑力。一种不断涌现和创造性智慧,几乎延伸、穿透到文学批评的各个领域。从文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到具体作品的阐释批评,从文学批评方法的构成到批评形式的组成,作者都发表了他的富于创造力想象力的见解。比如艺术发生方面,我们的文学理论习惯于从“生活—艺术”的单一反映论角度来论述艺术之源。而论者却在不排斥反映论的同时,侧重剖析“生活—艺术”的中介环节,试图从回忆、好奇心、儿童创造、精神痛苦,这些审美主体结构的各个层面,揭示艺术产生、形成的奥秘。比如把创作中的想象力规定为对回忆的调整和重新安排,把文学发生和接受的内在生命力概括为从回忆出发又回归于回忆的循环过程。又比如对典型发展历史从宏观角度勾勒为单质单向单义、多质多向多义、向典型情绪、观念的发展过程。尽管这些见解还不太完善,有的也并非十分新颖,甚至有的论述也还略欠谨严,但是却都能为批评打开几扇窗口。
  批评是一种选择。吴亮申述这一批评主张是必要的,因为这一基本事实和批评原则被人们遗忘得太久了。但是批评选择的依据并不和菜场买菜一样服从于买主的物质需要,而取决于批评家和读者的精神需求。唯有当作品和批评家审美主体的精神气质、心理情性、创造特征相契合,最能满足批评家创造力的时候,才能成为批评选择的对象。换言之,作品和批评家,作为两个圆必须有它们的切点,而批评正是从切点穿越而过趋向无限的切线。
  《文学的选择》的选择,实际是批评家审美定向的一种表现。吴亮的审美定向转化为两类批评对象的选择。一类是艺术表现上倾向于非写实性的小说。这样,他就把张承志笔下烈日曝烤的大坂、星光闪耀的戈壁、古老永恒的大河,把邓刚心中变幻莫测的迷人的海,统统揽入了自己胸抱;另一类是艺术上侧重于写实,但主题多义、意向无定的作品。这样,他又把张弦创造的中国女性,李杭育和生他养他的葛川江,收入自己的视野。还有摆动于写实与非写实之间,别有一番滋味的小说,如王蒙、高晓声和谌容的变了格的作品。总之,他喜欢选择别的评论家视为畏途而意境空灵、富于弹性的作品。对于批评家,这些作品提供了想象力驰骋的广阔空间,可以让批评作最大限度的二度创造,足以刺激、满足一个人创造的欲望、开拓的欲望。
  也许,正是被选择对象的空灵和弹性,更赋予了作者把握对象时的从容和自信。面对上述作品,吴亮总是比我们大胆地切入,而我们则常常惊异于他的发现。有时他用海滩边拣贝壳的孩子的新鲜感觉去打量作品,有时又以一个洞察世事的哲人的冷静审视作品,有时则同时从理性和直觉上去发掘作品中不可言传的妙处。它使作家创造的那个艺术世界重新结构,再生为一个同样富于创造性的世界。这于读者是富于吸引力的,批评家的创造为满足他们的探究心理展开了一片未知领域,又砌了一级登堂入室的石阶。对于作家则是富于启发性的,虽然批评再造的那个世界仅仅(也只能)是作家创造的世界的扩展和延伸,一切的依据和起点似乎都来自作品,然而又不是作品的拙劣重复和模仿,它确确实实填补了艺术世界的一些空白,道出了作家创作中模糊感觉到却未清醒意识理解到的一些东西,从而实施批评对作品的超越。
  《文学的选择》的创造性特征还表现为文体的更新。吴亮是个既喜欢雄辩又不乏敏慧艺术直觉的人。他的批评,就文体而言,不仅是思辨的,也是艺术的,不仅是冷静的,也是热情的。在充满热情的思辨中,还不时夹杂着他独有的俏皮和幽默。他为自己创造了一种哲理诗式的批评文体。我特别喜欢他的《自然·历史·人——张承志的世界》,这不是仅仅因为他给了我们解读张承志作品的三把钥匙,而是因为那摄人心魄的气势造成的律动感:主体和客体在一种文体中多层次交叉达到如此的和谐。而他写《迷人的海》的评论,笔到激情澎湃处,居然情不自禁转换人称,直接面对两个海碰子自言自语起来了。这里沉积着思辩,但却表现出交响诗的奇幻色彩。
  读了这本评论集,我更确信,批评必须成为一种创造。创造就是不拘常格的自由的活动。“美是现象中的自由”。我以前读过集子中的不少篇什,但重读时之所以依然感到初读时的新鲜、喜悦和美感,原因就在于其中渗透了创造力。
  
  (《文学的选择》,吴亮著,浙江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一版,1.40元)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了帮助读者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本刊特编发这组解析文章。    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
“拖延症”自我解救法  总觉得很忙,但又没可忙之处;每过几十秒刷新一下网页;不愿睡觉,喝杯水,看部电视剧,就拖到了凌晨两三点……你是不是存在这种拖延症的情况,这反映了严重的挫败感和一连串心理问题。  心理医生对拖延症概括了三点原因,对不同的原因要对症下药。  完美主义——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解决方法:对自己说现在的状态已很好,可以开始了;每有一点进展
重庆西部金融中心之梦遭遇当头棒喝。  2009年6月,国务院综合开发研究院推出“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在24座大城市中,重庆居西安、成都等之后,排名倒数第四。  “重庆银证保及要素市场等金融前台比较完善,但欠缺为这些前台服务的结算、呼叫等金融后台。”经济学家郎咸平说。  金融后台是指挥金融前台运营、创新的大脑,“没有它,前台就像花瓶里的花,虽然暂时光鲜,但毕竟是无根的”。  重庆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前不久,我在英国遇到一位名叫肯的老者,他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他对我说,脱欧公投时他投了“脱欧”,但如果再举行一次投票,他会投“留欧”。我问他,为什么会改变?他先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说“第一次投票我用这里投的”,又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再投一次的话,我会用這里投”。肯对“脱欧”的态度代表了不少英国人的内心变化。情感上,他们希望英国摆脱欧盟的束缚,再次强大起来。然而,“脱欧”引发物价上涨等一系列“蝴蝶
“县长特别奖”  河北省盐山县设立了一个“县长特别奖”,获得此奖的必须是“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政府将在下一年度为这些单位相关负责人或个人的子女在事业单位安排工作。  ——“县长特别奖”是“萝卜招聘”变种的升级版,“萝卜招聘”只是暗箱操作,悄然地走“后门”;“县长特别奖”则是大摇大摆,还披上耀眼的荣誉走“前门”。这种入场方式,不仅仅是触犯了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底线,而且
2003年底的一天,丰都县武平镇党委书记李明桦满怀信心走进县委书记办公室。  在1980年代就开始从乡团委书记一直干到乡党委书记的李明桦虽然不到40岁,却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老”书记了,但带着这样的表情登县委书记的门是头回。  他是揣着要实实在在地为武平镇农民做点事的决心来的。  过去的一年里,他与全乡农民一起经历了一场锥心之痛,他想换种方式来发展经济。  武平镇曾经风光过,1980年代就在全县率先
在上班的高峰期,泡菜的刺激气味弥漫在首尔的地铁车厢里,其爱好者声称它是地球上最健康的食物。在冰箱出现之前,泡菜是生活贫困的韩国人唯一的维生素C的来源,现在的泡菜出现在远离朝鲜半岛的菜单上。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你会看到辣白菜泡菜成了披萨和炸玉米饼的馅料。2013年泡菜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泡菜的荣耀属于韩国。泡菜演变发展史  泡菜是韩国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韩国人每年吃掉
“将军,这一局我赢了!”2008年7月1日,在巴南区花溪镇王家坝社区的党员活动室里,一群退休老人正围在一起下象棋,赢棋的名叫蒋明生。老人们凑在一起下象棋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群老人都是共产党员,更怪的是他们的支部名称就叫“象棋党支部”!  “象棋党支部”只是王家坝社区众多“缘分”党支部中的一个。  “缘分”在词典中有两条注释,一是“迷信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由命中注定遇合的机会”,二是“泛指人与人之间或
我在一幅摄影作品前凝思,它拍摄于1996年3月22日,照片的旁边有这样的文字:这是一个21岁的母亲面临的痛苦选择。两年前,她从山区农村来到城市,在一个批发市场卖菜,与一菜贩子同居,有了一个私生女。不久,那个男人锒铛入狱,这使她和孩子的生活失去保障。此时,孩子醒了,哭声让她揪心;睡了,她又倍感生活的无奈。她迷惘地说:“我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下,然后把她给人……”  照片把这个不幸母亲的一个片断保留了下
她是日本“80后”当代艺术家,其有田烧彩绘作品《天地的守护神》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最近参与拍摄的VR作品《祈祷》入围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在虔诚的创作中,渺小的她甚至能够感受到神兽给予的热情。在众人瞩目之下现场作画,将看不见的存在通过具象的画传递给在场的人,成为能够治愈灵魂的灵药。  从《古事记》到《日本书纪》,从小泉八云的《怪谈》到梦枕貘的《阴阳师》,其中不少惊悚故事在坊间广为流传,甚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