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调:色彩教学的灵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1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老师在上色彩课时时常提醒学生要注意色调的把握,只有控制好了色调,画面才有了方向,才有了基调,画面才会有和谐之美。
  那什么是色调呢?简单地讲就是一幅画整体的色彩倾向,或者说是整体的色彩面貌。色调是一幅作品色彩的总指挥,它制约着每一个局部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色调是作者通过色彩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和宣泄方式。色调虽然可被我们感知,但它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可根据色调的特点加以分类。
  按画面色相特点可分为红、蓝、紫、黄、橙、绿、褐等色调。再细一些还可分为黄绿调、蓝紫调、褐绿调等。按画面明度特点可分为亮调(高调)、中间调、暗调等。按画面颜色纯度特点可分为纯色调、灰色调。每个不同的色调特征可以带给我们或强烈或鲜明轻快,或柔和优美,或朴素淳厚的不同视觉刺激和心理感受。
  在以前色彩教学中,我们都从用笔教入手,学生整个画面的笔触无论从哪里看上去都很方正,前后也没什么区别,无主次,无虚实,学生上手画,都是放笔触,画面感觉很机械,很呆板,每个物体都画得争奇斗艳,画面很不整体,缺乏情趣。
  从2010届的学生开始,我对色彩教学做了新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成果。
  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色调非常明确的大师的作品,有莫奈的《荷塘组画》、《教堂组画》,凡·高的《麦田》,毕沙罗的《雪景》、《冬日的阳光》,莫兰迪的《静物》等,让学生对色调有直观的印象,能从大师的作品中感受色调美。
  一、影响色调的几个因素
  1.光源对色调的影响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光源是带有色彩的倾向性的。光源的色彩倾向可分为冷色光和暖色光两种,天光和日光灯属于冷光,太阳光和白炽灯属于暖光。那么一组静物在不同冷暖光源的照射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静物的整体色彩的冷暖倾向。不同冷暖倾向的光源一定会让相同的静物产生明显的色彩变化。例如:莫奈的《教堂组画》。
  2.环境对色调的影响
  对于一个具体的物体而言,它周围的景物都可以称为环境。在一组静物中,衬布是其他物体的环境,而物体同样也是衬布的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也构成环境的关系,环境是营造色调的客观关键因素。环境色的运用是可以使色块之间产生相互联系,是各个色块之间相互和谐的重要手段。例如:莫奈的《荷塘组画》。
  3.主导色对色调的影响
  我们对主导色已经有了一个认识,那就是在画面中,主导色是影响色调倾向的最直接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由于主导色面积最大,那么它的色彩倾向性就决定了画面的色调。在营造一幅作品的色调时,从构图时就要开始注重色块之间比例的控制,找出主导色。同一组静物,由于构图的不同,各色块之间的改变,可以画出不同色调的作品。例如:莫兰迪的《静物》。
  4.主观因素对色调的影响
  在学生了解了影响色调的因素以后,我们在实践中就要解决组织色调的基本方法。
  (1)配色法
  找到主导色块,围绕主导色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搭配其他次色块的色彩。在运用配色法时,着重把握各个色块之间色彩的联系,突出色彩之间的共性,就能营造出不同色调的作品。例如:凡·高的《麦田》。
  (2)微差法
  在运用微差法时,就要将各个色块,以及各个色阶的对比关系减弱,让色彩在明度、纯度、冷暖上向设定的色调靠拢。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运用较丰富而细腻的色彩进行表现,使画面产生一种柔和的美感。例如:印象派画家的《雪景》。
  (3)归纳法
  面对一组复杂的静物,必须要对色彩进行提炼,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色调。对色彩进行提炼是以突出色块的特征为出发点,概括地表现色彩关系,大胆地舍弃细节,更清晰地表现画面的色彩建构关系。例如:莫兰迪的《静物》。
  (4)混色法
  用环境色作画时印象派画家用色的基本方法,让环境色渗透到画面各个色块中,加强色块之间的联系,使色块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不至于孤立,从而达到统一色调的目的。例如:莫奈的《荷塘组画》。
  (5)基色法
  基色就是指色调的倾向色。作画时,把基色调和到画面的每个角落,就很容易得到统一的画面效果。就好像隔着有色玻璃看物体,物体的每个局部都会渗透玻璃的颜色。运用基色时也可调和基色的同类色进行表现。例如:莫奈的《教堂组画》。
  二、组织色调的基本原则
  待学生掌握了组织色调的基本方法,更要从宏观上把握、强调画面的整体性。
  1.主次原则
  在画面中,色调是由面积最大的色块的色彩倾向性决定的,那么在组织色调时,就有主色块和次色块之分。主色块不一定是一块,也可能是两块甚至多块,而次色块往往是由多块色彩组成的。
  2.和谐原则
  要营造一个统一的画面色调,首先就要考虑色彩之间的协调关系。协调就是指共性,要让色调和谐,需要画者主动处理色彩的各种关系。或者强化,或者弱化,或丰富,或概括。
  3.对比原则
  在和谐统一的画面中仍然需要一些对比的关系。对比就是指差异和个性,对比能使色彩关系更鲜明,使各个色块的特征更突出,使画面的色彩建构更清晰。总体来说,对比能够使画面的色彩更丰富、更灵动、更响亮、更跳跃,更富有张力。如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的《冬天的阳光》,画家用天空及树的投影的冷色来对比画面中山和房子的暖色,画面显得明亮、空灵。色调统一却对比强烈,极具张力。
  4.均衡原则
  均衡是指色块搭配时的位置分布和色块对比的强弱程度。在营造色调的时候,必须考虑色块的位置分布。在画面的中心、上下、左右搭配色彩时,要考虑色块的明度和纯度,以及色相的呼应。不能使画面的色彩搭配出现头重脚轻,或者一边重一边轻,或者纯色块过于集中,或者色块在分布上归于简单缺乏呼应的现象。均衡原则是指把握画面各种关系的一个尺度。画面需要统一也不能缺少对比,在均衡原则下,统一却不能单调,对比却不能生硬。   5.节奏原则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能够鲜明地感觉到节奏的变换。音调的轻重长短和节奏的快慢变化能让人感到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在绘画中,同样要考虑节奏的运用,不同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的色块合理地分布在画面的各个位置,才能产生丰富而有序的画面效果。在追求和谐的画面效果时,控制各色块之间的强弱对比、主次对比、面积对比、疏密对比等各种关系,是让画面丰富而不凌乱,统一而不呆板的有效手段。
  三、训练巩固
  先给学生固定的构图画小色稿,在3个小时内要求画3张色稿,分别按不同色相、明度、纯度区分调子,同时推荐学生上网看一些调性感好的大师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1.第一二周画完后由教师点评,从调性上抓效果,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明度、纯度和不同色相组合形成的不同的调子,先从宏观上对色彩的组合美感有一粗略的感觉,同时也能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虽然刚开始学生画不出具体完整的作业,但是在他们的水粉画概念中已经有了色彩的大局观,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的搭配会产生什么效果。
  2.第三周画完后让学生互相点评,在前两周训练和看范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色调观念和评价能力,审美有了提高,点评已具备一定的水准。
  3.从第四周开始,在画好大调子的基础上教深入刻画,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和质感,但是后面这些因素的表现,要强调要在不破坏调子的前提下展开,不能丢掉色调这个灵魂。在塑造时不可丢掉色调的具体做法:(1)牢记最初的总体色彩感受,即画面的基本色调倾向,并贯穿作画的始终。(2)注意每一个物体色彩的环境色反射影响及总体联系。尽量避免孤立地完成对静物的观察和表现。(3)可适当将整幅画面中的每个物体都点染或混合一些改组静物色调倾向的色彩。
  通过两个月的反复训练,学生对色彩色调掌握比较扎实,在后面的细节处理时也不会丢掉色调大局,画面效果比前几届学生有了很明显而稳定的提高。
  在2010年的江苏省会考中色彩成绩斐然,并且有两位学生得到了135分以上的好成绩。在外省的校考中色彩成绩也很突出,同学们收到了很多学校的专业合格证,专业名次都很靠前,且有过了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上海东华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大批重点美术类学院和“211工程”重点大学的学生,色彩成绩对总分的贡献是很大的。
  这个成绩的取得,我的感受是:和色调的重点训练很有关系。抓住了色调,学生就有了画画的主旋律,不会画得争奇斗艳、杂乱无章,相反画面效果很有意境。色调是色彩教学的灵魂所在。
其他文献
摘 要: 江苏省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以江苏省国家中职示范校为主体,以高质量实施的“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程”为主要任务,构建我省中职示范校交流与合作平台,引领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两年来作者在协作共建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初见成效。  关键词: 中职示范校建设 协作共建 成果共享  2011年8月12日,在省教育厅、人社厅等相关部门支持与指导下,在省首批国示范校建
摘 要: 本文结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的要求,以一次英语课为实例,就如何利用真实情景,开展学生为主体的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改革 真实情景  一、引言  英语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根据教育部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
摘 要: 《闪灵(The Shinning)》是一部典型的“鬼屋(haunted house)”恐怖电影。它讲述了发生在一座旅馆里的恐怖故事,以地处偏远的远景旅馆作为其后一连串恐怖事件的背景。然而《闪灵》并不仅仅是一部恐怖电影,导演库布里克使它超越了传统恐怖电影、鬼屋类型电影的局限,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独特性。闪灵不仅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的现代禁锢,而且表现出了浓烈的人文关怀,围绕禁锢与秩序这一矛盾的时代
小学班主任虽不是军事家,但一样要有计划、有权谋、有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班级。做工作就像拉弓箭,弓绷得太紧,会断了弦;放得太松,则达不到射程。松紧有度,收放自如,严肃活泼,做任何事情保持一个平衡,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有好处。古时打仗讲究先从心理上威慑住对方,班级管理同样如此,也要先取得“民心”,让每个学生都服你、信你、想你、爱你,这是上上之策。  一、气要正,心要柔  气要正,对那些必须履行的条
摘 要: 家庭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延伸,其作用同样不应该被忽视。作者从激发兴趣、关注生活、注重合作三个方面尝试精心设计农村小学语文家庭作业。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语文作业 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生成、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碰撞出火花的过程,也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在这种互动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时刻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展现艺术创造的过程;而学生则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逐步加深,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这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  叶澜教授说:“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每堂课都是不可重复
摘 要: 课程群建设是目前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院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能有效克服单一课程建设中的诸多不利因素,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课程优化整合为重点,通过课程群建设,打造校级乃至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群及优秀的教学团队。本文就高等院校二级学院课程群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群构建的主要原则、课程群的组成及主要职责、课程群的建设内容、建设课程群的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实例探讨。  关键词: 高
和谐课堂作为一种理想的课堂状态,应该是一种教学氛围融洽、教学过程流畅和教学效果显著的课堂,是一种体现学科特色,课堂诸要素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动态生成的课堂状态。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  1.教师观念的转变。人们都认为“严师出高徒”,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应在有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之
陈鹤琴先生说:“教师是最伟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直被教师铭记的一句名言。如何才能做到像陈鹤琴先生所说的这样无比伟大呢?这值得每个幼教工作者认真思考。  一直以来,为人师表至少有“经师”和“人师”两方面的传统要求。“经师”是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技能,“人师”是教孩子们如何做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两者之中,我们首先应当成为“人师”。幼儿好似一张白纸,教师如同画笔,要在这张
摘 要: 本文是“基于学生充分预习和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之一。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况视频系列中一次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描述了该项目的创新之处,以及此次课堂活动的准备和开展情况,分析了此案例中课堂教学的特色,以及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情感及态度。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充分预习 自主学习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沿袭“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