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云自治县板当镇五星小学贵州紫云550804)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激发教学效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傲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优秀素质,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日常教学把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
科学研究发现,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不够恒定,易转移变化。缺乏兴趣的持久保持性,进而不能科学地分配他们的注意力。基于这种心理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就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上选择那些丰富多彩,哼|人入胜的教学题材,具体来说,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模型道具、学习文具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等方式用来对受教者的注意力加以正确引导。例如,在教授学生认识数字时,教师就可以制作模型道具来开展教学。具体来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忆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可以将这些数字的形象做成各种象形的模型道具,即“1”做成火柴杆,“2”做成小鸭子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数量含义,可以将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数量用实物罗列出来,展示给学生们。再如,在开展关于运算规则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具体揭示说明“加、减、乘、除”的含义。
三、改革教学方法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可以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将疑问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疑问式的方法带有悬念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问题感兴趣会不由自主的找寻解题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本身带有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有疑问的问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将学生吸引过来,学生在想的过程中进行互相的研究,增长了同学之间合作的精神,每个学生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得出的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鼓励,自然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成功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成功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力量。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后最终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会带动学生更大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给他们打气,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创设探索情境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 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 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 平方分米。学生2 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 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五、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数学走进生活,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会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而且会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授两位数的加减法时,就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练习题:让同学们放学后,去调查附近超市的牙膏、杯子、热水壶的价格,看看一百元钱是否能够将这三样东西都买到呢?第二天上课时,分别告诉老师你们调查的结果。这样,我突破了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模式,将课后作业用一种生活实践的方式展现。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熟悉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实践中,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数学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王丽媛.培养学习兴趣,优化数学教学[J].科教文汇,2009
[2]何文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学教育,2009
[3]王泽林.浅析新课标下创造性的数学教学[J].华章,201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激发教学效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傲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优秀素质,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日常教学把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
科学研究发现,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不够恒定,易转移变化。缺乏兴趣的持久保持性,进而不能科学地分配他们的注意力。基于这种心理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就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上选择那些丰富多彩,哼|人入胜的教学题材,具体来说,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模型道具、学习文具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等方式用来对受教者的注意力加以正确引导。例如,在教授学生认识数字时,教师就可以制作模型道具来开展教学。具体来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忆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可以将这些数字的形象做成各种象形的模型道具,即“1”做成火柴杆,“2”做成小鸭子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数量含义,可以将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数量用实物罗列出来,展示给学生们。再如,在开展关于运算规则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具体揭示说明“加、减、乘、除”的含义。
三、改革教学方法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可以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将疑问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疑问式的方法带有悬念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问题感兴趣会不由自主的找寻解题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本身带有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有疑问的问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将学生吸引过来,学生在想的过程中进行互相的研究,增长了同学之间合作的精神,每个学生思考的角度是不同的,得出的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鼓励,自然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成功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成功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力量。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后最终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会带动学生更大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给他们打气,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创设探索情境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 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 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 平方分米。学生2 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 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五、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数学走进生活,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会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而且会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授两位数的加减法时,就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练习题:让同学们放学后,去调查附近超市的牙膏、杯子、热水壶的价格,看看一百元钱是否能够将这三样东西都买到呢?第二天上课时,分别告诉老师你们调查的结果。这样,我突破了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模式,将课后作业用一种生活实践的方式展现。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熟悉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实践中,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数学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王丽媛.培养学习兴趣,优化数学教学[J].科教文汇,2009
[2]何文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学教育,2009
[3]王泽林.浅析新课标下创造性的数学教学[J].华章,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