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杂交棉南抗3号田间抗棉铃虫效果与结铃性能考察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7月7日、8月7日对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南抗3号两次模拟棉铃虫特大发生年份虫口密度进行棉田大罩笼接虫,考察其抗虫效果和受害后的结铃结构.考察结果表明,南抗3号对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抗性,受害后仍表现较强的结铃性.两次考察,南抗3号棉铃虫活虫数比对照苏棉12号分别平均减少86.2%和93.8%;蕾害率减少85.7%和82.4%;小铃被害减少92.8%、91.7%.8月17日大铃被害减少92.9%.南抗3号总结铃数比苏棉12号增加31.16%,且结铃早、吐絮快,到10月11日平均吐絮率达79.29%,比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江苏里下河地区的水稻僵苗现象有所发展,面积逐年扩大.发生对象重点为中粳稻,僵苗类型主要是缺素型、中毒型、药害型僵苗以及其他人为引起的生长不正常型.
影响旱育稀植、抛秧等轻型栽培稻田恶苗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品种抗性、药剂浸种处理技术、种子催芽技术、秧田温水管理技术.有效控制该类型田恶苗病的综防措施是:选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