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研究

来源 :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sh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融入是地方理论的延展和应用领域,其本土化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本文以拉萨八廓街的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关键词网络分析和扎根理论,结合四层一体分析框架,探索该群体的地方融入现状和过程.研究表明:①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过程可划分为自评、动机、实践和依恋4个阶段;②拉萨的社会氛围体现在对外的高度包容性,是旅游劳工移民完成“生计融入”至“社.会融入”跳跃的踏板;③旅游劳工移民对地方文化、符号认知流于浅表,导致其地方建构中自我发展维度缺失;④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存在“逆向”模式.本文初步分析了旅游劳工移民在拉萨八廓街的地方融入现状和过程,对民族旅游地区劳工移民研究和地方融入实践有一定的科学参照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核电站近十多年来呈现出大规模发展的态势.认为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需要在全国部分人口与经济密集、大中城市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核电布局的“禁区”.渤海沿岸是国家的政治核心与经济枢纽,渤海及其附近区域核污染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分析了渤海沿岸地带核电站发展的情况,并且认为渤海沿岸地带应该成为国家最主要的核电“禁区”,根据我国核电站发展的态势,建议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对近十年来的能源政策进行调整,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与国家利益,审视其可行性与合理性.在“核电绝对安全”的神话一再被
被拐儿童的生命历程变迁与寻亲成功后的原生家庭融入境遇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寻亲成功后的被拐儿童及其家乡社会网络成员,以生命历程理论为指导,揭示被拐儿童的生命历程变化,考察寻亲成功后的原生家庭融入情况.研究发现:被拐儿童的生命历程主要经历被拐、被收养、寻亲与寻亲成功4个重大生命事件.被拐儿童寻亲成功后的原生家庭融入主要有主动融入型、自主选择型与犹豫隔离型3种.被拐儿童的生命历程变迁、所遭受的心理创伤与家庭网络成员的社会反应对寻亲成功后的原生家庭融入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