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试题引发的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路程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常见应用题型。教师在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时要思考学生犯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改进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从而打破思维惯性,提高解题正确率。
  [关键词]惯性思维;自信;审题;防错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30
  有这样一道数学试题:甲乙两城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3小时,这时汽车距离甲城多远?这道题并不难,但学生的错误率很高。既然题目不难,为什么多数学生都不能正确解答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
  一、出错的原因
  我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交谈,他们的说法如下:
  生1:我没把题目读完,想当然地以为题目求的是还剩多少千米。
  生2:我本来算对了,后来一想应该没有那么简单,于是就把答案改了。
  生3:我原先已经算出了正确答案,但我发现答案跟其他同学的不一样,以为自己的錯了,所以做了修改。
  我和部分任课教师也做了交流,他们观点有:
  师1:我带领学生系统地复习了行程应用题,练习了难度系数较大的相遇习题和追击习题,就是没练过这么简单的习题。
  师2: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学生能正确解答,遇到简单的题目时反而会弄错,一定程度上是受定式思维的影响。
  师3:学生太不认真了,题目还没弄明白就下笔,“距离甲城”和“距离乙城”能一样吗?
  从学生和教师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思维定式。做题时,有的学生没看完题目就主观地以为题目所求跟以前遇到的问题一样;有的虽然把题目读完了,却不在意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按着自己想的去作答。这类错误主要是由定式思维的消极作用导致的。
  2.缺乏自信。自信心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就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自己。不难看出,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信心,怀疑问题不可能那么简单,怀疑自己的答案。
  3.审题不实。从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需经历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科学、全面地审题是正确解答问题的根本和保障。
  二、防错的策略
  1.善于变化,突破惯性。单一的思维强化训练过于机械,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思维惯性。教师应在练习设计上多下工夫,增加变式练习,做到题型多变、一题多变,如变换条件、变换问题、自主编题等,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变换,在变化中消除思维惯性。
  对于上面这道试题,教师可做如下变式:
  (1)甲乙两城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3小时。这时汽车行了多远?(2)甲乙两城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3小时。这时汽车距离乙城多远?(3)甲乙两城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全程的3/5。这时汽车距离甲城多远?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对这道题进行改编,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再交流成果。
  2.读准读懂,认真审题。教师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读题和审题的能力,并作具体要求和正确指导。读题是审题的基础,首先要读准,如让学生一字一字地读,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误读;其次要读得懂,如让学生多读几遍,做到读通、读顺,字字理解、句句明白,知对象、明关系。对此,教师设置了“问题”题目:养殖场养鸡5000只,鸭的只数比鹅多3/5,养鸭多少只?有的学生读题时就犯了错误,但在其他学生的提示下,他们很快就恍然大悟。进行几次这样的训练后,他们自然能体会到审题的重要性,从而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审读题目。
  3.增强自信,坚持自我。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解题的自信心。如,对于题目“4比5少( )”,学生可能会填上1、1/5或者20%。这时教师不能粗暴地断言“除1以外的答案都是错的”,而应让学生明白当问题涉及“比”和“少”时,我们一般采用减法,这样得到的答案相对就会简单许多,如5-4=1,若再进行其他运算,则会使得问题复杂化,费力却不讨好。如此,填1/5或20%的学生也能受到鼓舞,从而增强自信。
  对于简单的题目学生做错是有原因的,当然也是可以预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做个有心人,全方面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改善方案,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解题水平,提高综合能力。
  (责编 吴美玲)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与改良建立简单高效的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培养与分离纯化方法。方法选用新生1~2d的近交系C57BL/6小鼠,结合与改进营养剥离法并在恒温震摇法纯化后差速贴壁以分离纯
[摘 要]周长和面积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什么是面积”时需从三维到二维,从一维到二维,沟通一维、二维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明白面积的本质,掌握通过数格子计算面积的方法。  [关键词]面积;一维;二维;三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23-01  “什么是面积”这一课让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二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