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机长与蓝天的化学反应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jcrazytb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问小宇翔长大想干什么?小宇翔说要当一名飞行员。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爸爸妈妈都是飞行员,爸爸妈妈退休了,我去接他们的班。
  陈宇,乍一听来,像是个男孩子的名字。
  圆脸,大眼睛,齐耳短发,阳光俊俏面容,喜欢运动追求时尚,说起话来声大而不失幽默。广空航空兵某团年轻女机长、新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陈宇,表面看来和一般女孩没多大区别,但作为人民空军飞行员,她牢记职责使命,不仅积极苦练精飞步入机长序列,还将事业与家庭串联,与同是飞行员的丈夫高云飞比翼双飞,在蓝天白云间舞动精彩。
  女战斗员的标准
  2001年,刚好22岁出头的陈宇同20多名姐妹一起分配到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的广空航空兵某团。全日制本科,能用英语交流,能歌善舞,虽引来不少羡慕目光,但思想活跃,独生子女身份,能否执著飞行事业,练好战斗技能,大家都很关注和期待。
  “要成为战斗员,不要成为表演员。”在大队荣誉室里,陈宇在一幅幅历史珍贵照片、一面面锦旗、一座座奖杯、一块块奖牌面前,细细品读老大姐们创造的佳绩和荣誉,更加坚定了忠诚蓝天事业、要当就当女战斗员的决心意志。航理学习、战法研究,她总是坐在排头认真听、细心记,主动请教大队领导、教员和老飞行员;飞行训练,与男飞行员“同等待遇”,超低空、低空机动、编队飞行、海上训练、空投伞降及跨区转场等训练课目轮番上阵;遂行任务,主动向大队党支部、团党委表决心、写请战书,抗旱救灾、抗震救灾等多样化任务抢着上。陈宇凭着对飞行事业的无限热爱,积极苦练精飞,不断给自己加压,羽翼逐渐丰满而刚硬起来。去年,陈宇通过了机长考核,成为同批姐妹中第一批女机长。
  “飞行员驾驶飞机没多大困难,但要成为一名合格机长却不容易。”陈宇说。一次,她作为新机长与技术同层次飞行员同乘飞行。当时,气象部门报告有阵雨。飞机着陆时,雨不停地打在风挡玻璃上。为清晰前方航路,左座飞行员在没有通知右座的情况下去开风挡雨刷开关,致使交接出现空当,错过了落地调速最佳时机,结果接地速度比正常大了10公里。飞机安全落地后,陈宇受到了指挥员严厉批评。“我是机长,机组配合不够默契当然是我的责任。”
  吃一堑、长一智。之后,陈宇熟读机长职责,经常与机组一起交流、协同,主动请教团领导、老机长机组管理经验,能力素质和飞行技术得到稳步提高。一次海训任务,陈宇驾驶的飞机航姿系统出现故障。当时在云中飞行,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如果不保持好飞机状态,随时都有可能坠地。陈宇一边按照特情处置预案保持好飞机状态,一边再次明确机组分工,让领航员通过导航设备判读飞机姿态,通信员透过领航舱玻璃窗口加强对外观察,机械师实时检查发动机参数。最后,在机组密切配合下飞机安全着陆。
  2012年9月,团领导亲自点将由陈宇带队执行科研试伞任务。她也成为同批次“姐妹”中以机长身份执行此项任务的第一人。在一个场次的昼间飞行中,陈宇和机组遇到了最为棘手的挑战。在距离靶标很近的范围内,出现一座近300米高的高塔,而空投试伞装备要在低空进行,这对飞行技术和机组的协同能力提出很高要求。面对任务困难,陈宇沉着应对,一边稳稳地操控住飞机,一边指挥机组集中精力做好协同,还通过目视观察不断修正飞机航向。最后,按要求投下试伞装备准确命中靶标,圆满完成了科研任务。
  翱翔蓝天的热爱
  陈宇认为,飞行员不仅要忠诚精飞练好本领捍卫祖国蓝天,还要心存对人民群众的大爱,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用子弟兵炽热的心胸温暖群众,及时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2007年5月,甘肃遭遇了严重旱情。该团接到支援甘肃抗旱救灾任务后,陈宇主动请缨,驾机飞赴甘肃中川机场。
  飞机一路向北,从窗外望去,大地由绿色变成零星几点绿,再变成大部分黄色。抵达机场后,地方工作人员介绍,第二天作业区域有云团出现,可以实施增雨作业。高原机场,极寒缺氧,气象复杂多变,再加上作业要钻云飞行,飞机容易出现结冰,影响飞行安全,然而人民群众和久旱的大地正焦急渴望甘露,再大的困难创造条件也要上。机组顾不上休息,马上投入紧急备战中。起飞,飞机加足马力冲向云海。升空后不久,飞机钻云出现颠簸和结冰情况,陈宇紧握驾驶杆,全神贯注操纵飞机;机长打开加温除冰设备,提醒避开危险天气;领航员拿出尺子测量航线;通信员与地面进行通信联络;机械师观察发动机运转情况,整个机组密切配合。飞机像一条蛟龙,在云层中钻来钻去。两个多小时飞行,完成作业,飞机开始返航。此时,作业效果显露,航路上雨逐渐大了起来,给飞机安全降落带来影响。“按仪表建立航线,注意飞行高度。”临近机场,陈宇按照机长指令,不断调整飞机姿态,一点一点下降高度,300米、200米,100米……飞机在雨中成功着陆。“好险啊,差一点就下不来了。”看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陈宇深深地舒了一口气,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那次任务,陈宇驾机为当地送去了一场场及时雨。5月24日,甘肃省政府为机组举行庆功会,省领导亲手将“播云增雨,造福陇原”锦旗授予机组。接过锦旗,陈宇和机组感到荣誉和使命沉甸甸的。
  人工增雨洒甘霖,抢运物资见真情。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陈宇所在师紧急大规模出动,空运救援人员、空投救灾物资、抢运伤员,在灾区上空架起座座“生命桥”。说起5月18日接到任务时情景,陈宇记忆犹新。“地震发生后,我们女飞行员一直都在请战备战,当接到出动命令,大家都激动得快哭了。”那天,陈宇与10名姐妹驾机将30吨救灾物资从武汉成功运到成都。2010年底,陈宇领受赴广州执行亚运会人工消云减雨任务。在广州的半个月里,她和机组精心准备每一个架次的飞行,细致检查飞机每一个部位的状况,认真核对每一条消减雨飞行航线,圆满地完成了亚运会开、闭幕式人工消云减雨任务。近年来,羽翼渐丰的陈宇多次受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多样化任务,在蓝天上书写着女飞行员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
  比翼双飞的爱情   说起家庭,相对于其他女飞行员与爱人两地分居情况,陈宇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她和老公高云飞同在一个飞行团,陈宇在飞行三大队,高云飞在二大队,大队之间间隔也就十几米,楼前楼后,喊声稍微大点就能听得到。“虽然能时常见面,但平时学习训练没在一起,不过距离产生美。” 说起这话,陈宇嘴角露出了一丝甜蜜。
  “他以前飞的是歼击机,还是教员。”陈宇说,为了帮助高云飞顺利改装运输机,她当起了高云飞的老师,帮助他熟悉运输机性能、航理知识。白天,他们在飞行教室、学习室、模拟机前一起学习讨论,晚上就在操场上散步交流。在陈宇的细心帮助下,高云飞逐渐掌握了运输机飞行技术,通过努力完成了改装训练,实现了由一名歼击机飞行教员向运输机飞行员的转变。2010年高云飞因工作出色,被任命为大队长,比副大队长的陈宇还高了一级。
  在陈宇印象中,夫妻俩时常一起进场,但驾驶不同飞机飞同一课目或不同课目,说到一起驾机执行任务,汶川抗震救灾最让陈宇难忘。那次,她和高云飞都编入了出动序列,陈宇是第二架,高云飞是第五架。当陈宇启动飞机,从高云飞驾驶的飞机前方滑过时,他们都面带笑容,不约而同冲对方看了一眼。用陈宇的话说,那既是含情脉脉爱人的眼神,又是坚定完成任务战友的眼神。
  “孩子叫高宇翔,7岁了,读二年级,名字是他爸爸取的,希望他以后快乐成长。” 一提到小孩,陈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012年8月,考虑到陈宇和高云飞结婚9年还没有在一起疗养过,团领导特意安排他们同批次前往青岛疗养。疗养期间,一家三口尽情享受着幸福美好时光。8月21日,高云飞的一次举动,陈宇至今难忘。那天,当一家三口在海边散步时,高云飞突然从背包里拿出一束玫瑰,饱含深情地对陈宇说:“老婆,今天我和儿子共同祝你生日快乐,我们将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听到爱人温情的告白,陈宇忍不住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原来,由于平时工作忙,加之每年8月时常在外驻训,陈宇好几年没有像样过一次生日,也很少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万万没想到,细心的高云飞早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并同儿子“密谋”,精心准备了一个温馨浪漫的“生日礼物”。
  有浪漫也有牵挂。陈宇说,孩子一直都由爷爷奶奶照看,在电话里倾诉思念成为陈宇生活常态。一次,夫妻俩都受领了外出执行人工增雨任务,一个在内蒙古,一个在陕西,一去就是大半年。等两人回到家里,小宇翔高兴得又唱又跳。陈宇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陈宇和高云飞始终用自己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给孩子树立标杆。在他们潜移默化的感召引导下,小宇翔快乐地成长,每次回家都主动递上拖鞋,缠着妈妈汇报学习情况。在陈宇和高云飞的影响下,小宇翔学习成绩列班级前茅,还当上了班长。有一次,老师问小宇翔长大想干什么?小宇翔说要当一名飞行员。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爸爸妈妈都是飞行员,爸爸妈妈退休了,我去接他们的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