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激趣教学法

来源 :名师在线·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minzhu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才能感受到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人、对社会的意义与作用。当前,一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述教材内容,弱化了课程的意义与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新课程理念下,激趣教学尤为重要,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所在。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激趣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巧妙开场,让课堂充满期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也适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好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保持新鲜感和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課堂上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我在希望中长大”时,课前,笔者指导三名学生排练小品《晚餐时光》,小品情境是父母对孩子人生的长远规划和孩子的叛逆顶撞让晚餐时光变成了伤心时光。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观赏小品,通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感受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给“我”带来的快乐和烦恼……学生在看完小品后思考:父母为什么这样要求“我”?面对父母的期望,“我”该怎么做?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新课产生了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健康游戏我常玩”一课时,笔者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并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玩不同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跳房子、123木头人等。这样,学生便对游戏有了充分的认识,会积极投入新课学习中,同时会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情境创设有很强的代入感,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二)故事激趣
  故事往往把虚幻和现实巧妙结合起来,情节感人,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爱国热情。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时,笔者给学生讲了《王二小》的故事,学生听后都说王二小太伟大了,要向王二小学习。接着,笔者在大屏幕上播放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让学生怀着激动又自豪的心情走进新课的学习。在学习反思与总结环节,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们在国庆节不能忘记王二小!”那节课,学生的表现让笔者非常感动,他们在爱国教育的熏陶中牢牢记住了10月1日是国庆节,还主动学画五星红旗。由此可见,故事导入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活动体验,让课堂妙趣横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说理性,如果教师只是进行说教,学生必定会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课堂妙趣横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教材提供的案例或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笔者先是播放一段马路上车来车往的视频,场景中偶尔会有人闯红灯、自行车骑入机动车道……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笔者提问道:“每天过马路的时候,家长和老师都是怎么叮嘱大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叮嘱大家?”学生很快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还举了一位同学在上学路途中闯红灯受伤的例子。由此,学生不仅对新课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增强了安全意识。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的要求。
  (二)辩论明理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由于个体心理的差异或受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在表述观点时出现“对立”的情形。这时,教师可以巧设“擂台”,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针对某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辩论。这样,学生会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集思广益组织语言。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三、网络助力,让活动鲜活有趣
  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还能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玩中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玩,学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延迟开学,很多学校因地制宜安排了线上学习。在这个“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如何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培养良好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为目标制订了每节课的“家政任务单”。其中就有“秀出我的厨艺”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网络美食平台学习做一两道拿手菜,为辛苦抚养自己的爸爸、妈妈献出自己的孝心。
  又如,在教学四年级“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前,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调查、收集资料,了解身边的“塑料制品”。通过调查活动,学生发现身边的塑料制品有垃圾袋、小板凳、扫把、饮料瓶等;交通工具的很多部件也是塑料制作,如自行车把手、公交车座椅等;塑料也被用于医疗器械上,如输液管、输液袋、药瓶、检查仪器等。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亲身体会到塑料制品在衣食住行中的广泛应用。在交流环节,学生畅谈了塑料制品的巨大作用,同时产生了疑惑:塑料制品作用这么大,为何被称作“白色垃圾”呢?
  笔者借助网络给学生播放了有关塑料污染的视频。由此,学生了解了为什么塑料废弃物被称作“白色垃圾”,明白了塑料是一种非常难被分解的材料,通常需要100~200年的时间才能够自然降解。接着,笔者又给学生播放了视频——“塑料袋旅行记”,让学生看到了塑料废弃物给自然界特别是动植物带来的危害。然后,学生制订了“减塑方案”,并提出“减塑行动,从我做起”的口号。由此可见,教师借助网络能让课堂更加鲜活有趣。
  四、多元评价,让学习永葆生趣
  对学生实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位学生的成长速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多方面地了解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
  (一)教师评价
  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的能力都处在发展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当学生有进步或表现得很出色时就要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获得满足感。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快乐过新年”时,班里一名男生听课时没有集中注意力,不小心把板凳弄倒了,发出来“砰”的一声巨响。学生顿时哗然,他紧张地站起来,忐忑不安地望向笔者。为了缓解他的紧张情绪,笔者灵机一动,说道:“今天我们上‘快乐过新年’一课,XX同学帮助我们放炮啦!”学生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他也红着脸笑了。笔者把“事故”变成“故事”,巧妙化解了学生的尴尬,引领学生回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这件事,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三心二意,只要笔者上课他就目不转睛,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语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同伴评价
  群体活动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必须以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为前提。对学生而言,同伴的评价至关重要,好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兴致高昂,如同伴的帮助、激励等友好行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活动。而那些具有攻击性的语言、伤害性的行为通常会让学生感到愤怒、伤心,不愿意再与别人交往。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把对同伴的认识通过“我来夸夸他”和“我来提建议”等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互相赏识、互相激励,在同伴的评价中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
  总之,要想打造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师就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其他文献
想一想一棵永远站在荒凉平原上的小树会有多少心思。  第一个心思,我要溜出荒原,走到充满欢乐的城市,变成一把长着红彤彤果实的雨伞。为人们遮风挡雨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吃到甜美的果实。这样,别人都認不出我是一颗树。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第二个心思,我想让枝头长出漂亮宽敞的木屋。让小朋友们钻进去,尽情地玩耍。“这是谁做的树屋呢?”他们问。小树心想:“别人都不知道这是我长出来的。”多么有趣,多么快乐。  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同时也投射着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轨迹,是观察城市社会的绝佳视角之一。本文分析并比较了司昆仑《巴金〈家〉中的历史:1920年代的成都社会》和林·亨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两种不同的家庭史与社会变迁研究著作,以及两者对小说的文本分析和不同运用,论述从家庭史角度介入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尤其是城市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家庭变革及其隐含意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有助于对宏观社会结构变化的把握及其转型逻辑的具体洞察和体认,而家庭中的个人行为及微观生活描绘,亦可为政
我有一个妹妹。我不喜欢我的妹妹。  妹妹跟我差了三岁,却长得比我“高大”许多,“魁梧”的身材令我无法使用武力镇压。我不喜欢她是因为她有一个恶习——在房间里吃东西并且把包装袋藏在床底。身为一个处女座的人,我的洁癖不容许有人在我的房间里作祟。每当我发现她要进我房间时,我都会先提醒她,“不准在我房间吃零食,要吃到外面吃,吃好再进去”;每当被我发现她躲房间偷吃时,我也会不厌其烦的教导说:“零食包装袋要扔进
改良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时代主题,戏曲与曲艺的改良也深受影响。天津紧跟时代步伐,自下而上开展了戏曲与曲艺改良运动。其中,由艺曲改良社所主导的天津曲艺改良运动在改旧曲、编新曲、演唱爱国救亡义务戏等方面成就显著,同时还以《社会教育星期报》为舆论阵地,形成了独特的曲艺文化生态场域。本文拟从艺曲改良社成立的背景以及艺曲改良社对近代天津曲艺改良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厘清近代天津曲艺改良的历史脉络,还原具有强烈天津地域特色的曲艺发展过程。
焦作以煤城著称,前身为西焦作村。清末英商福公司在此地开矿建厂,开启城镇化历程。近代焦作城镇化不仅源于煤矿的推力,而且赖于铁路的拉力。近代煤矿推进产业升级,吸纳人口聚集。道清铁路横贯豫北,与京汉、津浦等路联运,将焦作连入国内铁路交通网,拓展了本地资源的外部市场,带动了人员流动和商品流通。煤矿与铁路的结合,促进工商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本地人口承载能力,推动焦作城镇化进程。焦作矿路合力、工商并进的城镇化路径,本质是产业与交通内外相联动。
王颖霞,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兼任全国名词委化学名词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竟赛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讲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多晶X射线衍射等课程,曾参与编写《普通化学原理》(第4版)、《无机材料化学》(第2版)等多本教材。2002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09年,作为教学骨干之一,所在“普通和无机化学”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以数字经济测算框架为基础,利用美国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39个行业2013至2018年数据,探究东道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对跨国公司FDI影响,并在经典理论基础上,从跨国公司FDI的根本动机入手探寻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转型总体上会削弱跨国公司对该行业FDI,但就具体动机影响而言,则存在异质性,在削弱资源寻求动机和内部效率寻求动机的同时,也会增强跨国公司知识资产寻求动机和市场寻求动机。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5月20日,省档案馆联合共建单位举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青年主题演讲比赛。经过前期初选,来自省档案馆、济南市档案馆、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姚家街道三箭平安苑社区的7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随着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医疗保险“一站式”直接联网结算范围不断扩大,甚至于跨省、省内异地住院就医已实现了直接联网结算。但手工结算做为联网结算的重要补充,仍然是当前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工作量最大、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医疗保险手工结算档案是医保经办机构通过人工核算方式。
兰州财经大学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1981年组建兰州商学院,为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所属的财经类高等本科院校。2003年,学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研究招生培养工作。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作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和枢纽位置上的一所财经类高校,兰州财经大学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地区培养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发挥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咨询智库作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