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c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适时揭示数学对生活的有用性;作业设计人性化,尊重学生差异性;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江苏教育研究》曾刊载过一篇调查数据,反映某地区不同层次的2000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其中不喜欢数学的学生竟占47%。这一惊人的数据给我们以怎样的警示?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看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2适时揭示数学对生活的有用性
  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增强和阅历的丰富,无意注意的作用逐渐减弱,这样就必须适时地揭示知识的有用性,如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习书中知识,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有用性,培养了他们学习需要,有了需要就会有学习兴趣,有学习动力,只有使学生从注意外在因素向喜爱知识本身转移,才能是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设法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归宿,是无意注意的升华。
  数学知识本身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容易直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寓教于愉悦之中是明智选择,让孩子们去掉心理上的包袱。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常常以教师的情感为原动力,教师在讲解任务内容时都溶化着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这种情感色彩时刻在感染着学生。现代教育学十分强调师生间的情感活动。要调动学生的乐学情绪、参与意识和主动性、积极性,就首先要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以调动起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使学生非智力因素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也使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发展。
  3作业设计人性化,尊重学生差异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具人性化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
  4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5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等。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其他文献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忙碌成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常态。特别是我们教师群体,每天穿梭在教室里,埋头在一堆堆的作业中,陷入清洁、纪律等繁琐的事务管理中……麻木而又疲惫的在语文教师这条道路上走着。当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内心非常震撼:一名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探险,他雇用土著人做向导及挑夫,土著人挑着东西健步如飞,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当探险家询问原因时,向导说了一句富有启迪性的话:“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
2013年,我市已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幼儿教育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  由于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是在升学、就业倍受打击的情况下才走进了中等职业学校,这就导致她们心理问题多发、易发且复杂多变,无视这一特性,必将给教育教学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也
【摘要】学校政教处的核心工作就是在管理中巧用各种谈话技巧教育转化待进学生,人性化地处理学生问题,从而改变学生的求学态度,减少学生的违纪现象,起到激励教育学生进步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待进生转化技巧  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对高中学生的管理中,育人为本是其根本方向。“通过评价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1]p197这就要求主管育人工作的政教处不仅要看到智育的
【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内容。选择了“生活中的电视”为素材,让儿童通过回忆、表达、辨析、调查、制作等途径让学生了解电视这一媒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恰当地选择电视节目,合理地安排时间收看电视,并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目标预设】  情感与态度:增强健康的闲暇道德观。  行为与习惯:学会科学地看电视,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  知识与能力:体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江苏靖江21450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鉴往知来”的角度,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独特的环境教育功能,实现历史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我们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竭力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这样,才能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学科环境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
【关键词】将心比心 扬长避短润物无声 沉默是金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非得苦口才能利于病吗?不是的,医药工作者已经研制出糖衣药片,使良药不再苦口,更快地达到利于病的目的。逆耳的“忠言”利于行吗?历史上有哪个君臣是因为勇于向君王献逆耳忠言而受到重用呢?是屈原,吕不韦,还是岳飞?古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忠言逆耳”的成功经典,却不乏因为向君王献逆耳忠言而丢失性命者,那么我们为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就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主动参与主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更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初中学生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呢?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需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情况下,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学习中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巧妙地把评价策略与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发挥地理学科的魅力,引导学生从不愿学习到乐于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实现高效率进步。  一、结合课堂设计,增强评价艺术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而周密的课堂教学设计,流畅的教学组织,和谐的教学气氛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既要摆脱
古人喜欢登高作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登高作赋,可以为大夫。”(《汉书》)而体量高大的楼,因高于一般建筑,又是人们宴饮饯别之处,其本身多承载着历史沧桑,成为文人墨客喜欢登临吟诵之处。登楼,也逐渐成为文人们喜爱的外在行为方式。东汉名士王粲,才华卓越,却不被刘表重用,寓流荆州十五年。公元205年秋,王粲在荆州登上麦城城楼,纵目四望,写下著名的《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