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以教师教育学生实习改革为突破口实施的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分析顶岗实习产生、发展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析顶岗实习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高师院校;顶岗实习;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一体化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教师职前培养的重任,为了培养合格的高质量教师,高师院校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提高教师教育类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针对以往师范生实践环节欠缺的现实问题,开展了教师教育专业高年级学生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顶岗实习的产生与发展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教师培养的重任,对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高师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人才培养质量开始下降,师范毕业生教育实践能力偏低。究其原因,就在于师范生教学实践环节没有得到加强,就连以往仅仅局限在6—8周的教育实习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实习作用不断弱化。结果,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后,难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对新课程改革理解肤浅,难以运用到教学中去。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师工作任务重,职后培训严重短缺,需要足够时间进修学习。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下,以往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和创新。高师院校以师范生的实习改革为突破口,针对现阶段实习难、效果差的现状,开展师范生到农村进行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对被顶替下来的农村教师进行置换培训。
顶岗实习自实施以来赢得了国家和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7月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使得各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的开展从此有章可循。实施顶岗实习的高师院校数量明显增多,各师范院校纷纷响应国家政策,着手实施或筹划顶岗实习支教活动。2009年6月13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曾对顶岗实习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认为顶岗实习“以服务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为宗旨,办出了特色,走出了一条新路。要鼓励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1]
二、顶岗实习的基本特征
顶岗实习是实习生到实习学校顶替在职教师,进行全职岗位锻炼,实实在在去当教师,并接受实习学校的管理和考核。被顶替下来的农村教师需要到师范院校进修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其特点是“双向培训、双向受益”[2]。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本科大三或者大四学生在修学完成专业骨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并接受一段时间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强化训练以后,在师范院校的组织和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到师资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进行实习,主要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顶岗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的教学实习活动。顶岗实习与普通教育实习的最大区别就在“顶岗”二字,顶替原有教师的岗位,真正扮演教师角色。由于是去当真正的教师,从事的也是与新教师一样的教育教学任务,所以需要按照新教师的标准要求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加强顶岗实习前的相关技能培训,努力使他们达到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目标和质量标准。通过顶岗实习和置换培训,高师院校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自然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
三、顶岗实习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专业不断成长,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职前培养的对象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完成专业骨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并接受一段时间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强化训练,需要经过教育实习的锻炼实现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和结构的不断完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是准教师,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重要阶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师范生经历的实习以及从中所获得的“教学经验对师范生未来的实际教学行为影响最为深远,是师范生实践教育理论、获取实际任教经验、逐步实现由受教育者到教育者角色转化的关键阶段。”[3]顶岗实习是提高师范生专业素质,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师范生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
(一)顶岗实习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指教师从事教师专业所需要的特定的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师范生是准教师,他们教师专业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的形成很多来自于实习阶段。顶岗实习的师范生顶替原有农村教师岗位,真正扮演教师角色,从事的工作完全与真正的教师一样。他们面对的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条件和工作环境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别,在有些偏遠地区,情况还会更糟糕,面对这样的情况,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如何选择,又会怎样认识我们的基础教育现状呢?
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在经历了半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对我国农村落后地区基础教育有了明确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农村教育的感情,改变了自己对教师的认识,增加了一份社会责任感。顶岗实习的师范生经过真正的教师锻炼,在思想和行为上完全从一名学生褪变成为一名教师,专业理想、专业情意和专业道德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顶岗实习增强师范生的专业能力
顶岗实习将师范生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促成了书本理论知识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转变。获得了教学的直接经验,提升了专业能力。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在农村中小学全职锻炼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所教学生和学科都会产生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锻炼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与学校领导交往,还要处理好与同事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顶岗实习师范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了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的机会,组织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同时在备课、上课的不断重复与课后反思过程中,师范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三)顶岗实习培养师范生形成新的教育观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院校的毕业生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转变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实践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实习生在大学阶段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为师范生适应顶岗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师范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很好地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虚心地向农村中小学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顶岗实习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
“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趋向合作与统一,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得到普遍接受和同。”[4]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已经从原有的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不仅承担着教师的职前培养任务,而且教师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高师院校的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需要高师院校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统一考虑,构建能够促进教师终身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职前培养是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基础,入职教育是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桥梁,教师职后培训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完整统一的有机体,高师院校要三者并重,着力打造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然而“许多地方教育学院合并到师专或师范学院,教师的职后培训并未得到加强。”[5]顶岗实习的意义就在于“高师院校的专业教师和师范生共同参与为基础教育的服务与研究,既发挥了其自身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又探索了在职教师培训的新模式,使服务基础教育和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水乳交融。”
进入21世纪,终身教育的理念已为许多人所接受,并且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同时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提高可以视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相互联系、全面沟通、连续统一的完整体系,以促进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为目的。教师专业发展仅仅依靠教师的职前培养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贯穿于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顶岗实习是教师职前培养的实习阶段,顶岗实习在教师职前培养和入职培训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链接点,其有效实施可以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是目前一些高师院校探索的教师职前实习环节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顶岗实习可以增强师范生专业技能,提升其专业素质,并促进其专业发展,代表了师范院校实践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通过顶岗实习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经历了真正的教师岗位锻炼,顶替下来的农村教师又可以可以被置换参加高师院校的培训,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自然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务委员刘延东对我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作出重要批示[EB/OL].http://www1.hebtu.edu.cn,2009-08-10.
[2]刘初生等编著.教育实习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2.
[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8.
[4]梅新林主编.聚焦中国教师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6.
[5]顾明远.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6):4.
作者简介:王永颜(1976—),男,河北邢台人,教育学硕士,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教师教育。
【关键词】高师院校;顶岗实习;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一体化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教师职前培养的重任,为了培养合格的高质量教师,高师院校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提高教师教育类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针对以往师范生实践环节欠缺的现实问题,开展了教师教育专业高年级学生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顶岗实习的产生与发展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教师培养的重任,对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高师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人才培养质量开始下降,师范毕业生教育实践能力偏低。究其原因,就在于师范生教学实践环节没有得到加强,就连以往仅仅局限在6—8周的教育实习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实习作用不断弱化。结果,毕业生进入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后,难以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对新课程改革理解肤浅,难以运用到教学中去。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师工作任务重,职后培训严重短缺,需要足够时间进修学习。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下,以往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和创新。高师院校以师范生的实习改革为突破口,针对现阶段实习难、效果差的现状,开展师范生到农村进行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改革,同时对被顶替下来的农村教师进行置换培训。
顶岗实习自实施以来赢得了国家和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7月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使得各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的开展从此有章可循。实施顶岗实习的高师院校数量明显增多,各师范院校纷纷响应国家政策,着手实施或筹划顶岗实习支教活动。2009年6月13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曾对顶岗实习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认为顶岗实习“以服务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为宗旨,办出了特色,走出了一条新路。要鼓励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1]
二、顶岗实习的基本特征
顶岗实习是实习生到实习学校顶替在职教师,进行全职岗位锻炼,实实在在去当教师,并接受实习学校的管理和考核。被顶替下来的农村教师需要到师范院校进修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其特点是“双向培训、双向受益”[2]。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本科大三或者大四学生在修学完成专业骨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并接受一段时间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强化训练以后,在师范院校的组织和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到师资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进行实习,主要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顶岗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的教学实习活动。顶岗实习与普通教育实习的最大区别就在“顶岗”二字,顶替原有教师的岗位,真正扮演教师角色。由于是去当真正的教师,从事的也是与新教师一样的教育教学任务,所以需要按照新教师的标准要求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加强顶岗实习前的相关技能培训,努力使他们达到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目标和质量标准。通过顶岗实习和置换培训,高师院校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自然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
三、顶岗实习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专业不断成长,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职前培养的对象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完成专业骨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并接受一段时间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强化训练,需要经过教育实习的锻炼实现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和结构的不断完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是准教师,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重要阶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师范生经历的实习以及从中所获得的“教学经验对师范生未来的实际教学行为影响最为深远,是师范生实践教育理论、获取实际任教经验、逐步实现由受教育者到教育者角色转化的关键阶段。”[3]顶岗实习是提高师范生专业素质,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师范生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
(一)顶岗实习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指教师从事教师专业所需要的特定的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师范生是准教师,他们教师专业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的形成很多来自于实习阶段。顶岗实习的师范生顶替原有农村教师岗位,真正扮演教师角色,从事的工作完全与真正的教师一样。他们面对的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条件和工作环境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别,在有些偏遠地区,情况还会更糟糕,面对这样的情况,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如何选择,又会怎样认识我们的基础教育现状呢?
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在经历了半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对我国农村落后地区基础教育有了明确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农村教育的感情,改变了自己对教师的认识,增加了一份社会责任感。顶岗实习的师范生经过真正的教师锻炼,在思想和行为上完全从一名学生褪变成为一名教师,专业理想、专业情意和专业道德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顶岗实习增强师范生的专业能力
顶岗实习将师范生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促成了书本理论知识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转变。获得了教学的直接经验,提升了专业能力。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在农村中小学全职锻炼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所教学生和学科都会产生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锻炼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与学校领导交往,还要处理好与同事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顶岗实习师范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了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的机会,组织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同时在备课、上课的不断重复与课后反思过程中,师范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三)顶岗实习培养师范生形成新的教育观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院校的毕业生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转变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实践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实习生在大学阶段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为师范生适应顶岗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师范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很好地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虚心地向农村中小学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顶岗实习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
“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趋向合作与统一,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得到普遍接受和同。”[4]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已经从原有的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不仅承担着教师的职前培养任务,而且教师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高师院校的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需要高师院校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统一考虑,构建能够促进教师终身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职前培养是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基础,入职教育是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桥梁,教师职后培训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完整统一的有机体,高师院校要三者并重,着力打造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然而“许多地方教育学院合并到师专或师范学院,教师的职后培训并未得到加强。”[5]顶岗实习的意义就在于“高师院校的专业教师和师范生共同参与为基础教育的服务与研究,既发挥了其自身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又探索了在职教师培训的新模式,使服务基础教育和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水乳交融。”
进入21世纪,终身教育的理念已为许多人所接受,并且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同时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提高可以视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相互联系、全面沟通、连续统一的完整体系,以促进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为目的。教师专业发展仅仅依靠教师的职前培养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贯穿于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顶岗实习是教师职前培养的实习阶段,顶岗实习在教师职前培养和入职培训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链接点,其有效实施可以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是目前一些高师院校探索的教师职前实习环节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顶岗实习可以增强师范生专业技能,提升其专业素质,并促进其专业发展,代表了师范院校实践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通过顶岗实习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经历了真正的教师岗位锻炼,顶替下来的农村教师又可以可以被置换参加高师院校的培训,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自然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务委员刘延东对我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作出重要批示[EB/OL].http://www1.hebtu.edu.cn,2009-08-10.
[2]刘初生等编著.教育实习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2.
[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8.
[4]梅新林主编.聚焦中国教师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6.
[5]顾明远.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6):4.
作者简介:王永颜(1976—),男,河北邢台人,教育学硕士,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