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善待这些“错误”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从而激活化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错误资源;化学课堂
在化学课堂中,教材并不是实施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善待这些“错误”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从而激活化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一、善待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而是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宽容、鼓励下,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让学生们开展互评,最后达成了“共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思维最活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化学实验室教学“走进实验室”时,有的学生对实验桌上的各种玻璃仪器好奇不已,早已无心听老师的讲解,直接在那动手在下面摆弄。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决定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于是,我让学生用量筒量取45mL的水,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此时让学生上讲台上展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被一点一点提炼出来。学生量取出现的错误很难避免,如果强求他们放下手中的仪器先听再量,他可能还是会出错的。那么,何不让这样的错误成为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既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又能够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使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更加扎实。
二、捕捉错误,激活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错误”这一资源,让学生思考问题几经碰壁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考问题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不仅要学会这道题的解法,而且更要学会这个解法是如何找到的。让学生们的“错误”结论成为自己展示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我将二氧化碳同时通入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学生们经过观察发现,通人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了,而通人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在这个时候,
我顺势问了个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反应吗?
学生们脱口而出:不是的,二氧化碳与氧氧化钙反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个有明显现象,一个无明显现象。
师:无显现现象的就一定说明它们彼此之间不反应吗?你们能用老师提供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证明你们的结论吗?
生:(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展开探究……,几分钟后)
生:老师,刚才的结论错了,我们组发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之间可以反应,我们可以用实验证明。将饮料瓶中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迅速地倒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振荡,发现瓶子瘪了,说明它们之间可以反应。
这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也纷纷发表观点。
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又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完全是灵活机智地利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所产生的效果。教师应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把“错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探究点,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这电是一个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三、利用错误,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利用学习的错误,及时引发观念冲突,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样,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习题课时,学生遇到这样的一个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给判了个正确。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正确的呢?
生:因为它们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师:那复分解反应是如何定义的呢?是不是只有这一个条件呢?
生:复分解反应除了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两种化合物外,还必须两种反应物之间要交换成分,而上面这个发应没有。
通过大家的讨论,提炼出了判断复分解反应的有效的方法,既解决了问题,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应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与接纳,同时,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到学生所犯错误的教育价值,鼓励并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而激活化学课堂生命力。
关键词:错误资源;化学课堂
在化学课堂中,教材并不是实施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善待这些“错误”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从而激活化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一、善待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而是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宽容、鼓励下,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让学生们开展互评,最后达成了“共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思维最活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化学实验室教学“走进实验室”时,有的学生对实验桌上的各种玻璃仪器好奇不已,早已无心听老师的讲解,直接在那动手在下面摆弄。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决定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于是,我让学生用量筒量取45mL的水,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此时让学生上讲台上展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被一点一点提炼出来。学生量取出现的错误很难避免,如果强求他们放下手中的仪器先听再量,他可能还是会出错的。那么,何不让这样的错误成为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既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又能够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使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更加扎实。
二、捕捉错误,激活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错误”这一资源,让学生思考问题几经碰壁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考问题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不仅要学会这道题的解法,而且更要学会这个解法是如何找到的。让学生们的“错误”结论成为自己展示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我将二氧化碳同时通入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学生们经过观察发现,通人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了,而通人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在这个时候,
我顺势问了个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反应吗?
学生们脱口而出:不是的,二氧化碳与氧氧化钙反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个有明显现象,一个无明显现象。
师:无显现现象的就一定说明它们彼此之间不反应吗?你们能用老师提供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证明你们的结论吗?
生:(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展开探究……,几分钟后)
生:老师,刚才的结论错了,我们组发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之间可以反应,我们可以用实验证明。将饮料瓶中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迅速地倒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振荡,发现瓶子瘪了,说明它们之间可以反应。
这时候,其他组的同学也纷纷发表观点。
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又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完全是灵活机智地利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所产生的效果。教师应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把“错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探究点,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这电是一个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三、利用错误,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利用学习的错误,及时引发观念冲突,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样,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习题课时,学生遇到这样的一个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给判了个正确。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正确的呢?
生:因为它们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师:那复分解反应是如何定义的呢?是不是只有这一个条件呢?
生:复分解反应除了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两种化合物外,还必须两种反应物之间要交换成分,而上面这个发应没有。
通过大家的讨论,提炼出了判断复分解反应的有效的方法,既解决了问题,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应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与接纳,同时,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到学生所犯错误的教育价值,鼓励并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而激活化学课堂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