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运动理念探讨幼儿园户外混龄运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在幼儿教育中,需要结合自然运动理念,为幼儿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幼儿园可以在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材料投放,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强对运动的认知,提高运动能力。
  【关键词】自然运动;幼儿;户外活动;材料投放
  幼儿对于社会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获得。幼儿园在教育幼儿、培养幼儿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幼儿成长规律,积极运用混龄活动材料来为幼儿构建熟悉社会的条件。通过有效的活动材料投放,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来进行自然运动,将社会生活融入到运动当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自然运动理念下的幼儿园户外活动意义
  运动是人类天生所具有的 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需求。幼儿对于运动的感知,主要是从自然的角度去理解。传统的运动包括了体能和技能两个方面,而很多幼儿教育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技能运动,而忽视了幼儿自身对于自然运动的需求。[1]幼儿对外界的理解和学习,需要一个自然环境去自主探索,激发思维,以便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对世界的良好感知。这样的自然运动条件下的学习,往往比刻意教导更加有效。幼兒在参与自然运动的过程中,体能、思维等方面会逐步地完善,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一种极为有力的驱动。自然运动中,幼儿的这种学习更多地展现出入类的自我表达欲望和对世界的一种积极探索。幼儿在自然运动时会逐渐形成一种社会准则过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去做,以及这样做的局限等,提高幼儿的生活体验能力,帮助幼儿获得自信。在现代幼儿教育中,需要始终坚持对幼儿素质和能力的引导。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可以积极运用混龄活动,并且结合有效的材料投放,为幼儿开展自然运动,营造更加丰富有趣的环境,在思维上、身体上促进幼儿的进步。
  二、幼儿园户外混龄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途径
  (一)活动材料符合i题
  幼儿园户外混龄活动当中,对于材料投放,需要与活动主题相符合。材料的投放不是随意的,需要保证幼儿能够在材料的辅助下,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活动安排。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鼓励幼儿自主活动的同时,也能够将体育运动等融入其中。
  由于混龄游戏是大班、中班和小班幼儿一起参与的,幼儿老师在引导幼儿开展运动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的理解和经验水平。对于大班和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对生活当中的运动场景已经有了一定的记忆与认知,能够更好地进行各种运动。[2]幼儿老师可以指导大班和中班幼儿开展运动挑战活动。而小班幼儿则可以进行运动动作的模仿。大班幼儿较之中班幼儿对运动过程有着更多的体验,可以让大班幼儿带领中班幼儿,开展如过山洞运动。
  在利用活动材料来帮助幼儿加强运动能力时,幼儿老师可以在幼儿园户外混龄运动区域中,投放一些能够激起幼儿运动热情的相关材料,如运动栏杆等,当幼儿看到这些主题材料后,会自动进入到相应的运动过程中。运动栏杆有着不同的作用,竖着放置,幼儿可以在栏杆中间跑;将栏杆横向放置,幼儿可以利用栏杆做跳跃运动。老师在运动区域投放运动栏杆,并将运动栏杆交叉成为纵向和横向的方式,构成一个高高低低的运动辅助条件。老师可以指导大班幼儿开展钻山洞的运动游戏。将纵向放置栏杆当做山洞,让幼儿可以先做匍匐运动的示范,幼儿可以通过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为了提高运动难度,老师可以要求大班幼儿在匍匐前进时,不能触碰上方的栏杆,而中班幼儿只需要完成匍匐穿越过程即可。同时小班幼儿也能够在这样的运动环节中明白如何做好匍匐等动作,为小班幼儿提高运动能力奠定基础。横向的栏杆可以作为跨越的障碍物,幼儿爬出山洞后,还需要跨越障碍才算完成游戏任务。通过利用栏杆材料进行整合游戏,更好地锻炼了幼儿的运动能力。
  (二)活动能够有序开展
  幼儿园户外混龄活动的开展宗旨是能够锻炼幼儿的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等。在活动开展中,幼儿老师应当注重对幼儿运动秩序和规则的培养。将这种规则等融入到幼儿自然运动当中,通过理解和遵守运动要求,使幼儿混龄活动能够有序开展。
  例如,幼儿老师可以通过混龄运动区域投放充满运动趣味的材料,构建起相应的运动情境,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情境当中去学习、体会运动规则。[3]幼儿老师可以在活动区域投放木板、梯子、瓶子等,让幼儿能够有更多的运动选择。幼儿老师还可以根据混龄运动需要,带领幼儿将运动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利用木板来当平衡木,瓶子可以进行连接,形成一个自制跑道,梯子可以作为攀爬的工具,幼儿老师利用上述的材料设计蚂蚁运粮食的运动游戏。为了能够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够掌握与之行为能力相匹配的运动习惯,幼儿老师可以让幼儿轮流承担小蚂蚁的角色运送粮食。每个小朋友都需要经过平衡木,并在跑道上完成既定圈数的奔跑,最后从梯子上攀爬后,才算完成运粮游戏的任务。大班幼儿参与平衡木游戏时,幼儿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加快通过的速度,中班和小班幼儿则保证不从平衡木上掉下即可。在幼儿参与游戏时,幼儿老师要尽量结合各种运动材料,让幼儿能够得到体能方面的锻炼。如每个小朋友都需要进行梯子攀爬,幼儿老师可以在梯子上系上绳子,让大班幼儿通过梯子上的绳索来锻炼臂力,而中班和小班幼儿则进行简单一点的梯子攀爬,并保证每个幼儿在充分遵守运动规则的情况下完成运动任务。
  (三)活动材料激发思维
  幼儿思维处于萌芽状态,通过有效的幼儿园户外混龄运动材料投放,能够提高幼儿思维的延展性和深入性,也是培养幼儿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措施。[4]幼儿老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尽可能保证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够得到启发,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提高自然运动水平。
  例如,幼儿老师可以在混龄运动区域内,投放一些适合幼儿去自由发挥思维的材料,如建筑模型等。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利用这些材料去运动,幼儿老师可以指导和鼓励幼儿,通过思考和想象,将手中的材料变为运动活动中熟悉的高楼、桥梁等。建筑模型是幼儿都较为喜爱的材料,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到搬运、组装游戏当中,让幼儿将手中零散的建筑模型,组合成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等。老师可以给每个幼儿都发一个安全帽,让幼儿能够有更强烈的运动角色代入感。大班幼儿带领中班和小班的幼儿将每一块的模型运送至指定区域,然后老师指导幼儿用这些模型工具做出一个个建筑物体。为了提高搬运和组装运动的趣味性,幼儿老师可以在幼儿运送过程中跨越一些障碍。通过这样5的一种活动过程,幼儿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思维想象去完成运动活动,同时也帮助幼儿获得了更好的运动体验感。
  幼儿园是幼儿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也是幼儿进行运动的重要环境。幼儿在自然运动理念下,能够更加灵活和主动地参与不同的户外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在户外混龄活动当中,需要保证活动材料符合主题、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活动材料激发思维,以此来增强幼儿活动效果,通过不同的角色分工来完成活动目标,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拓展幼儿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王毅芸.巧用讲评环节提升户外混龄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J].好家长,2018,000 (013):P.156-156.
  【2】巢琳,户外混龄活动材料投放中种植地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8,000 (015):P.67-67.
  【3】李敏.幼儿户外混龄活动中材料投放的要点分析[J].考试周刊,2016,(59):186-186.
  【4】江瑜.浅谈户外混龄游戏中适切投放材料的方法和原则[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3):4.
  【5】李敏.幼儿户外混龄活动中材料投放的要点分析[J].好家长,2018,000 (013):P.146-146.
其他文献
从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幼儿存在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等心理问题.这一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幼儿时期是人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自信心对于幼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我们不能拘泥于现有的资料而心满意足地去教学了,我们应将新材料、新知识、新信息、新成果引入课堂,把语文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
期刊
成功的教育家或教师都是有相似和共同之处的。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和《陶行知教育名篇选》,对此更有深切的感受。李镇西和陶行知内心都有大爱,包括对教育大环境——生活的爱,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爱;都不迷信权威和理论;都把生活作为教育的基底和富矿,认定生活与教育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他们的著作都在深层次上指向一个根源,然而在内容和风格上却各绽繁花。  教育与爱心如何画等号——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  在
期刊
这注定是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冬天.rn大街上不再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偶尔看到的零星过客,行色匆匆,都用口罩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空气也仿佛不那么自由,似乎有一种窒息的感觉.rn
期刊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传统节日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加源远流长成为社会共识,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从娃娃抓
电力产业的安全运行关乎经济建设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为此必须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注重对相应故障的管控,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益与电能供应的质
统编版新教材的推行,加之“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的使用,有的老师感到文本数量太多,时间不够用。此类问题也曾困扰着我。的确,新教材加“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相比较传统课堂,不仅在教学观念上有巨大转变,在数量上也有大幅度的增加,给教师处理教学内容带来不小的难度,组织教学带来更多的不适应。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个“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问题。很多用惯了老教材的老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始终依据教材编排
期刊
我们对教育有误解,总把教育描述得很苦,强调“头悬梁,锥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对教师有误解,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悄悄走过你窗前,你还在呕
期刊